人的天性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不相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一旦养成之后,要改过来就很不容易。因此,我们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充实自己。
早起读书是一个好习惯。很多人喜欢睡懒觉,一遇到节假日就要睡到很晚才起来,更有甚者连平时也不愿早早起床,总是衣衫不整、蓬首垢面就往学校跑,跑到学校还是迟到了。这样的人长大之后多是意志力不坚定,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命在一分一秒地消耗,平常不太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学习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多么短暂,都用来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
常听人讲起“消遣”二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哪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大多数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就无法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不仅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并且坚持不懈,才能丰富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深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让自己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上去。
假如一个人现在停止学习,那他各方面的能力都会退化。从发展自我的角度来看,人一旦开始不学习了,他的自我发展之路也就结束了。一般情况下,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成功是没有尽头的,学习也没有尽头。因此,我们要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并用各种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为自己充电。
知识可以丰富人的内涵,但这也要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显现效果。生活的经验越丰富,欣赏和理解能力也就越深广,就越能领略生命的真谛。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东吴有位将军名叫吕蒙,自小给人家放牛,不通文字,虽因作战勇猛而受到提拔,却因没文化经常被同僚讥笑。后来,在孙权的劝说督促下,用心苦读,终于成为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古今中外,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当代社会是个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时代,聪明的人必须用新知识来丰富内涵,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好处很多,可以用数不胜数一词来形容。勤于学习知识,把知识逐渐积累起来,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了。
在信息时代,一个人不读书、不学习,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只会越来越穷。而相反的,那些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有着相当的文化知识。一个没有受多少教育的人可以通过自学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但一个没有多少文化水平的人是很难或者说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很多人认为工作比学习更重要,或者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会更好。然而,更多的人却常常在工作的时候忽视了学习,或者忘记了学习,甚至有的人会因为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便以为自己已经是个成功人士了,无须再学。但是,实际上环境是在急速变化的。如果想获得成功,勤奋和努力是唯一的途径。努力是胜利的开始,奋斗是成功的过程,而不断地学习则是成功的前提,也是基础。
好的习惯不是永恒的,是具有时代性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所谓良好的习惯,也有可能转化为你发展的障碍,是你发挥潜能的大敌。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培养一些新的好习惯,并要学会一些不良习惯的改变方法。
视野开阔与否,取决于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取决于思想理论水平的高低。一个人只有在勤奋学习时,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更加努力地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视野也会随之越来越开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