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学者西·索洛维契克曾对三千多名懒于学习的学生进行过“满怀兴趣地学习”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的实验要求是:
(1)学习前做好充分准备,对自己一再说:“我喜欢你——植物学(原来最不感兴趣的学科),我将高兴地去学习!”
(2)一定要努力去学习,要比平时更细心一些,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细心就是热爱学习的主要源泉。
实验进行几周后,陆续收到参加实验的学生充满兴奋情绪的报喜信。绝大多数学生实验成功了,开始对原来最感头痛的课程产生兴趣了。
有一位学生说:我开始学习俄语语法时,经常不断地打哈欠。
当我非常想打哈欠的时候,我就闭着嘴巴。在开始上语法课之前,我故意让自己表现得高兴起来,就像我喜欢历史课,就会在上历史课的时候特别高兴那样,我跳呀,唱啊!我把上法语课想象成上历史课那样有趣。这样连续过了12天。您知道,现在,这种自我寻找乐趣的方法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也真的觉得俄语课是一门特别有趣的课程了!
西·索洛维契克指出:“这个实验说明,带着兴趣学习能收到效果,并且要持续下去。成功能鼓舞人们,赐予人力量,让人产生兴趣。”“直到正常的学习养成了习惯,实验也不再是实验了,它成为了日常的行为方式。”
这种学习法,其实就是要让自己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对于兴趣的获得是十分重要的。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情绪的人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一样面对明媚的春光,拥有高昂情绪的人会为此欢欣雀跃,奋发图强;而怀有消沉情绪的人看到纷扬的落花会伤感,为迎风而飘的柳絮惆怅。同样面对一座高山,情绪高昂的人会因为自己克服了很多的困难,登上了高峰而兴奋激动;情绪低落的人,就算是跋涉在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都感到苦不堪言,而最终登不上高峰。
要随时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消极情绪,如何控制?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包括手头事、脚下事开始,甚至从写一个字、记一个词、算一道题、理解一个公式开始。
给自己强加一个快乐的想法,不让低落的情绪干扰自己。快乐的想法施加久了,就变成了习惯,甚至是变成一种在困难面前也满怀兴趣去思考、去实践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同学们还会为学不好以前那些不喜欢的科目发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