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到了黎明就高声啼叫,蝙蝠在夜间却异常活跃,向日葵在阳光下抬起笑脸,夜来香却在夜里散发阵阵幽香光光它们这些不同的生活规律,是由其体内的一种特殊的机制决定的。科学研究证明,人体内也有一种特殊的机制在控制、调节着人的生理活动。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入睡前学到的东西,保持记忆的时间最长。
因为在睡眠期间,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普遍转入抑制状态:临睡前所学的东西没有受到其他信息刺激作用的干扰,这是近因效益的作用,这就是睡前醒后法的理论依据。同时根据记忆的干扰理论,记忆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则相反,睡前或者醒后学习,由于分别没有后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保持量最大。
由于睡前所学得到的信息没有受到干扰,清晰地记在大脑皮层上,所以我们早晨醒来在大脑没有接受外界刺激之前,应该及时回忆昨天晚上睡前所学的内容,同时分辨清楚:记住了哪些?遗忘了哪些?然后翻开书本对照,如果发现遗忘了或记错了应立即纠正,而后按着正确的再重新记忆。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较难记忆的内容,如外语单词、公式等,运用得当,这种方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来说在起床后和睡觉前一小时学习为最佳。
我们的常识性判断,常常被科学的实验所推翻。我们认为,尽管是拼命背下来的东西,睡着了似乎就会忘掉,于是就认为通宵开夜车才能使记忆保留下来,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这是由于我们通常认为人一旦睡着了就会失去意识,不能考虑问题,大脑处于松弛状态,所以也就觉得记忆的印记可能变得淡薄起来。
其实,熬夜的结果并不如预期的理想,本以为争取了时间,可以记得更多的东西,没想到头脑中却是一片空白,使得原来记在头脑中的东西也想不起来了。这种现象已在心理学的实验中得到证明。根据美国的心理学家金肯斯与达登堡的实验发现:“记忆事物后立即睡觉的两个小时内,所记忆的事物会逐渐被遗忘(减少),但是,两个小时之后,便不会再减少。如果记忆事物后一直不睡,则所记忆的事物将会不断被遗忘,即使过了8个小时,遗忘的速度仍会继续进行。”
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我们应该知道:读完书之后,应该什么都不要去想,立刻上床睡觉。在最初的两个小时内所记的东西虽然会逐渐遗忘,可是两个小时之后,由于受到睡眠的保护,所记的东西就不会再遗忘。等到第二天早晨醒来,昨晚所记过的东西依然很清晰地保存在脑中。相反地,如果熬了一整夜,不但精神不振,而且脑袋空空。
实验结果证实:睡眠时间的记忆消失很慢,而另一方面,在觉醒状态下,正如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所示,记忆却会迅速地淡薄下去。
睡眠期间,来自外界的刺激进不到大脑里,记忆可以被原样地保持下去,可是觉醒期间,大脑就要不断地受到一些刺激,这些刺激会对记忆的保存形成障碍。
也就是说,温习功课和准备考试时,一味地通宵开夜车反而会适得其反。相反,记忆过后,人都会感觉到疲劳,这时候让大脑休息一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
考试前的紧张不安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经验。如果紧张的情绪足以妨碍睡眠,你就可以对自己说:“睡眠能帮助记忆,睡一觉后成绩会比别人更好。”以类似的话来暗示自己,将会使自己安心入睡。
恩格斯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下面我们要和大家谈谈如何进行科学的睡眠。
我们每个人每天差不多都要睡8个小时。有人说,生命的三分之一用于睡眠太不划算了,如果一天24小时都可以用来工作学习该多好。可是,这个想法很不现实,每个人都需要休息,而休息最主要的表现就在于睡眠。休息能够使身体积蓄能量,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为了睡好觉,睡前应洗澡、洗脚,不宜吃得过饱,不要喝茶、喝咖啡,内衣应该宽松,枕头高度、软硬要适度。
睡眠时间应根据年龄的不同,有不同的标准:学龄前儿童每日应睡12小时,少年儿童10小时,13~15岁9小时,15岁以后8小时,成年人7~8小时,老年人5~6小时即可。那么,怎样才能睡好觉呢?
具体地说,要想有高质量的睡眠,请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保持人体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如果每天准时起床,定时置身于早晨的阳光之中(周末也不例外),那么生物钟就会准时地运转,这是提高睡眠质量最关键的一点。
二是注意体温的变化。科学研究表明,体温的波动会影响人的生物节律。一旦人的体温下降,睡意随即来临。当体温调节失控时,睡眠会发生紊乱。睡前洗个澡,或者在临睡前做20分钟的有氧运动,临睡时体温会有所下降,很容易进入甜美的梦乡。
三要注意饮食习惯。虽然一些人声称,他们即使大量食用咖啡、巧克力、可乐和茶等含有兴奋成分的食品,也没有睡眠不良的感觉,但是实验证实,他们的深度睡眠均受到影响。酒精虽然有助于睡眠,但它在代谢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天然的兴奋剂,破坏下半夜的睡眠。
还有一些环境因素应该注意,比如噪声。人如果置身于某种噪声环境中,时间一长便习惯了这种环境,但会因此减少深度睡眠的时间,所以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
另外,对于睡眠不好和容易失眠的人来说,最好在有浓烈的睡意时再上床。早早上床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只会加重心理压力,在某些情况下,晚睡早起,减少睡眠时间,反而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如何保护大脑呢?其实,只要做到以下八个要求,你就会拥有一个健康的大脑:
(1)勤于用脑;
(2)不要用脑过度;
(3)保证大脑的合理营养;
(4)保持乐观的情绪;
(5)适量的睡眠;
(6)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
(7)清静的卧室,舒适的卧具;
(8)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