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15146200000057

第57章 消渴

“原文”

高年中消,木火乘中,由营液内槁使然。(105)

麦冬 川斛 北沙参 知母 甘草 白粳米

左脉数,渴饮晡热,脏阴失守,阳浮外泄,虚损致此,最不相宜,恐夏气泄越,阴愈耗也。(360)

熟地 真阿胶 元武版天冬 鸡子黄 女贞子

阴亏气热渴饮。(546)

竹叶心 石膏 麦冬 鲜生地 知母 灯芯

湿热内蒸,瘅热渴饮。(689)

茆术炭 泽泻 赤苓 寒水石 黄柏 木瓜

舌黄,渴饮身热。(989)

桑叶 竹茹 桔白 黑栀 枳实 半夏

“按语”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治疗时应紧扣此病机,养阴清热是总的治疗原则。叶氏所治的二例,一是用白虎汤(如第105条)一是用竹叶石膏汤(如第546条)化裁,是滋阴清热润燥原则的具体体现。此外,玉女煎、六味地黄丸、玉泉丸(花粉、麦冬、乌梅、葛根、黄芪、人参、茯苓、甘草)等方亦为目前治疗消渴的常用处方,可供临床参考。

随证施治是消渴证治疗原则。本节中叶氏对风热口渴采取疏风清热法治之(如第989条),湿热内蒸者用清利湿热法治之(如第689条),虚损耗阴者用滋阴潜阳法治之(如第360条)。本节因病证较少,难以概括所有的消渴证,临证时应掌握辨证施治的原则,随证治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