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三国中的女人
15146400000034

第34章 蔡文姬 归来已是三十有余了,却仍被夸为窈窕淑女,靓得可爱

1959年,郭沫若写了《蔡文姬》,风靡全国。他通过《蔡文姬》,为曹操翻案。

戏剧舞台上的曹操是白脸奸臣模式的打造,是据《三国演义》曹操描写为蓝本的,但它们都不同《三国志·武帝纪》和有关各纪传里的曹操记载。应该说,记载在这部书里的曹操的人格和行为,还是相当高大的,显然所谓为曹操翻案,不是翻历史上曹操的案,而是为《三国演义》里的曹操翻案,翻舞台曹操形象的案。

肯定曹操,其中一大功绩就是把蔡文姬从匈奴处赎回。

蔡文姬,准确地应叫蔡昭姬,晋人修史为避司马昭名讳,改为文姬。在蔡文姬和曹操那个时代,应该叫蔡昭姬,舞台上改叫蔡文姬。要是那时就有这样称呼,她不明白,曹操也不明白。

《三国演义》说,是因为曹操是蔡邕老友,怜其无后,把她从南匈奴左贤王处赎回的。当时蔡文姬已在匈奴十二年,做了左贤王妃,还生育了两子呢。

《三国志》和裴注所引魏晋书籍没有蔡文姬陷匈奴的文字。所见唯《后汉书》卷一百十四《列女传·董祀妻》,内称:“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就是这样寥寥几十字,却有多种解说。

按,兴平,是汉灵帝年号,仅两年(公元194-195年)。“兴平中”,大概就是指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因董卓余部李催、郭汜在河南攻杀、抢掠;由他们处分解出来的杨奉、董承力不能敌,就以汉王朝名义,招来白波军和南匈奴部相援;此处南匈奴部乘机掳掠,蔡文姬正在陈留(河南陈留)家寡居,被掳掠而去的。

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此时前三年,即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她那六十岁老父、国家级大学者蔡邕已为王允杀害。看来,她也是作为平民被掳掠的。

“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应当理解是她为左贤王的部队所掳掠,也是为充作奴隶,嫁与左贤王部的一个成员,而且是个地位很不高的成员。古史书、包括小说平话常有以将帅名为他率部队符号。左贤王不可能要一个奴隶、俘虏当王妃,而且又是缺乏身价的寡妇。通常将她嫁与左贤王,尤其是《蔡文姬》所写那样匈奴名王与爱妃恩恩爱爱、卿卿我我的快乐小家庭,竟为曹操拆散,太不合人情,更不符逻辑。虽然此时南匈奴已经内附了,对曹操服服贴贴,但曹操权衡得失,也不须拆散十二年夫妻,又有两子的贵族家庭嘛。正因为这是左贤王部的一个普通成员,即使左贤王也乐得做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说是曹操赎蔡文姬,是可怜蔡邕无后。不确。一是说蔡邕曾在避难山东时,将另个女儿嫁与羊道;一是《昭明文选》选有西晋初名将羊祜请让封于舅子蔡袭表,可见蔡邕除蔡文姬外,至少还有一女一子,且已长大成人了。

蔡文姬是一代才女,但并非是独女;至于她是否为撰《续汉书》而赎回来的,这已沦入小说家言,已非学术研讨范围了,就此打住。

蔡文姬是才女,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她从丧夫被掳至外嫁十二年,归来至少已是三十有余,四十见内的中年妇人了。可是古今画家多有把她描写成窈窕淑女,并靓得可爱,放进古典美女圈,成为艺术打造又一最佳图式,这显然不是《三国演义》造作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