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遏制与绥靖:大国制衡行为分析
15149900000018

第18章 5 本章小结

19世纪90年代到1905年,法、俄两国都认为德国构成了对本国安全的严重威胁,这是它们结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密切的经济联系对法俄同盟的形成以及保障同盟义务的可信度发挥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法俄经济联系的密切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80年代后期,德俄经济关系恶化,法俄经济联系的增长显著加速。法、俄、德之间经济联系的变化不仅是19世纪90年代初法俄结盟的重要动力,也是法俄政治军事关系的重要基础。

1900年之前,法俄经济联系趋于密切的动力主要是缘于双方的经济利益需要,虽然对共同安全威胁的担心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推动作用。流入俄国的巨额资本尽管得到了法国政府的鼓励,但基本上是私人投资者的自发经济行为。如果法国银行家无力对俄投资且投资没有预期的利润回报,或者法国投资者的目标与俄国政府的需要发生冲突,法俄金融联系就不可能得到迅速发展。而对俄国政府而言,它希望获得法国资本来实现工业化和重组债务。俄国领导人相信无论法国是否作出军事上的承诺,它都会站在俄国一边与德国作战,因而沙皇政府实际上并不像法国那样热心于建立紧密的法俄同盟。但是,俄国对法国金融的严重依赖促使俄国在安全问题上日益接近法国。

法俄经济联系的加强使法国领导人承担对俄同盟义务的制衡承诺获得了国内广泛支持。而沙皇政府虽然受国内制约较小,但俄国必须依靠法国资本才能实现工业化和重组债务,这使其成为外向敏感性的国家。法国认识到俄国对金融资本流入的严重依赖,因而把俄国视为可靠的盟国。而法国金融利益集团对俄发放了大量贷款,使俄国同样认为法国不愿冒同盟破裂的风险。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经济联系在法俄同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实主义也许会反驳说,法俄之间即使不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在激烈的强权政治角逐中,如果受到共同威胁,它们仍可能结盟来制衡德国。这种观点实际认为,战略考虑是法俄结盟的唯一重要动因,经济联系并没有发挥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种观点与史实有出入。比如,虽然法俄都把德国视为威胁,但俄国一开始只希望与法国达成政治性的谅解协定,不太愿意作出军事上的承诺。而法国则希望得到明确反德的军事协定,要俄国承担军事上制衡德国的义务。为了达到使俄国同意进行军事结盟的战略目的,法国只能使用金融激励措施。

第一章已经指出,大国感觉到外部威胁时并不必然作出军事上的强硬制衡反应,也可能采取规避、容忍、绥靖甚至配合与支持的立场。这说明,被威胁感只是国家强硬制衡反应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以下几章的讨论也将表明,在均势政治中,大国之间的经济依存状况是国家制衡行为的重要约束条件。与本章的法国情形相似,第六章通过对美国遏制战略的讨论表明,现状维持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增加使其领导人有足够的动员能力对认定的威胁国进行制衡。相反,如果现状维持国与崛起国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第四章)或现状维持国之间经济联系微弱(第五章),现状维持国领导人的动员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因而无法对认定的威胁国表现出强硬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