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1592—1643年),全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在努 尔哈赤的诸子中排行第八。他出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母是深得努 尔哈赤欢心的叶赫那拉氏,皇太极本人生来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凡接触到的事,“一听不忘,一见即识”。努 尔哈赤十分疼爱这个儿子,军国事务之余,便常常与叶赫那拉氏母子共享天伦之乐。在努 尔哈赤带领其子褚英、代善等人奋战沙场,长年累月驰驱在外的情况下,年方7岁的皇太极接受父亲的命令,主持一切家政,干得很出色。举凡日常家务、钱财收支、送往迎来、大事小情,不管头绪如何繁多,事情如何细碎,皇太极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处置得当。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秋,叶赫那拉氏因重病逝世,努 尔哈赤痛失爱妃之后对年方12岁的皇太极关怀加倍,在其教导下,皇太极慢慢成长起来。他向父亲学习本民族尚武的传统,还经常参加打猎,练得勇力过人,步射骑射矢不虚发。并深受父亲吃苦耐劳、不怕流血牺牲、意志顽强作风的熏陶,这都为他以后执掌大权打下很好的基础。
努 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兵以后,经过30多年的征战,势力大增,同时也考虑起继承人的问题。长子褚英一直是努 尔哈赤心目中继位的第一人选,但褚英后来背着努 尔 哈赤做了很多错事,皇太极等人毅然向努 尔哈赤揭发了褚英,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 尔哈赤将褚英幽禁,褚英两年后死去。从此,皇太极进一步得到了努尔哈赤的信赖。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军政合一的八旗建制确立后,皇太极被任命为管正白旗的贝勒。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元旦,努 尔 哈赤58岁时,群臣为他举行了庄严隆重的上尊号仪式。他们为努 尔哈赤上尊号“覆育列国英明汗”,建国称金,也叫大金或后金,年 号天命。后金建立伊始,皇太极就在努 尔哈赤身边参与重大决策,他被称为和硕贝勒,是八旗的旗主之一,同其他的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
在后金所从事的主要战争活动中,皇太极献智献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下定决心要对明朝发动进攻,但是具体怎样行动,却议而未决,皇太极献计先取出入要塞抚顺,被努尔哈赤欣然接受,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的名义誓师征明大获胜利,成功攻占抚顺。在接下来的萨尔浒之战中,皇太极凭借着智勇一连数胜:进攻吉林崖,明主将杜松惨死;攻打斡珲鄂谟,明游击龚念遂殁于阵中;他与代善追击明监军康应乾于富察,明军溃败,朝鲜军元帅姜弘立投降。可以说,皇太极为赢得此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天命六年(1621年),努 尔哈赤发动了辽沈大战,皇太极是这次大战的策划者之一和冲锋陷阵的前线指挥官。在与明军的浑河大战中,后金的将领雅松遥望明兵胆怯而退,皇太极却毫无畏惧地冲上去,打败明军,并一路追杀至白塔铺(今沈阳市南郊)。后金兵攻下沈阳城后5天,努 尔哈赤又统领大军攻向辽阳。皇太极率后金右翼四旗兵冲锋在前,在左翼四旗兵配合下,于辽阳城外打败明军,直追至鞍山界方返回,经过几日城外城内的反复激战,后金攻取了辽阳,明朝守城的经略袁应泰自焚,巡按御史张铨被活捉。皇太极对这位大明忠臣十分敬仰,劝其屈服,张铨死活不肯低头,最终被努 尔哈赤派人勒死。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皇太极不单是后金英勇善战的一员骁将,而且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政治家了。
辽沈大战获胜后,后金迁都辽阳,5年后又迁都沈阳。后来皇太极就以辽沈为中心,统一了全东北及蒙古的一部分地区。皇太极做后金汗和大清皇帝的都城,也是他亲自参加浴血奋战夺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