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十二时辰养生法
15153800000009

第9章 晨吃鲜姜如喝参汤

古人有“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的说法,意思是说辰时吃姜有益,晚上吃姜有害。这一说法是非常符合养生之道的。在辰时起来后,先不要忙着吃早餐,可以先在嘴里含一片鲜姜。

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人在辰时的时候,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为一天中饮食的消化吸收做好“铺垫”。并且生姜中的挥发性物质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在冬日的早晨,适当吃点姜,还可驱散寒冷,预防感冒。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如萝卜就是不错的选择。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说其像“砒霜”有些夸张,但确实对健康不利。

中医书上说:姜辛辣而芳香,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脂“姜油酮”,功能健胃,并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咳嗽、胃寒呕吐。寒冷侵袭后,急用姜汤饮服,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另外,姜还含一种树脂成分,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在中国,各地流传着关于吃生姜的健康谚语:“早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一日不吃姜,身体不安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早晨吃片姜,赛过人参鹿茸汤”、“冬天一碗姜糖汤,去风去寒赛仙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等。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由于生姜辣味特殊,不少人望而却步,殊不知生姜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生姜所含的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对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死有特殊作用;姜所含的姜盼具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可防治胆囊炎、胆石症;姜还可以调节前列腺机能——在控制前列腺素血液黏稠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辰时吃姜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熬姜汤,也可以用糖腌制而食或放在菜中炒食。在此,特别向大家推荐两种进食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第一,晨起含姜片。每天辰时起床晨练结束后,先饮一杯开水,然后将生姜刮去皮,切成薄片,取4~5片放入盛开水的碗中烫一下,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含10~30分钟,慢慢咀嚼,切勿一次吞下去。坚持食用,对预防感冒大有裨益。

第二,喝生姜大枣汤。每日辰时取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特别适合冬季手脚发凉的人们食用。

最新医学科学研究还显示,经常在辰时食用生姜能够除去“体锈”——老年人的体表尤其是脸部的褐斑,俗称“老年斑”,这是体内自由基作用于皮肤引起的“锈斑”。体内自由基作用于各脏器形成类似的体锈,如果自由基过度活跃,可致人早衰。

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曾记载了一则常年食生姜而延年益寿的趣闻轶事。

苏东坡在任杭州太守时,有一天他到净慈寺游玩,并拜见了寺内住持。这位住持年逾80,但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苏东坡感到十分惊奇,问他用何妙方可以求得延年益寿。住持微笑着对苏东坡说:“老衲每日用连皮嫩姜切片,温开水送服,已食四十余年矣。”

其实,生姜可以延年益寿,颐养天年,并不是这位住持的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孔子早已认识到食用生姜具有抗衰老的功能。他认为:姜能通神明,去秽恶,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是说:他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不多食,每次饭前食姜数片而已。在那个饱尝战祸,颠沛流离的时代,孔子却活了73岁,这和孔子重视食用生姜是有密切的关系。

生姜中的有效成分能防止脂肪食物中的过氧反应,即可减慢其氧化变质的速度,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吸收消化后,能产生一种抗衰老活性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脂褐质色素——老年斑的产生,延缓衰老的出现。因此,民间有:“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之说,的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营养学家研究发现,生姜所含的姜辣素和挥发油能够刺激神经系统,进而激发人的灵感。姜辣素和挥发油能够稀释血液,血液因而流动更加畅通,给大脑提供更多氧气。因此,生姜能够使人思路开阔,产生创造力。养生专家指出,从事新闻、艺术、写作的人,应该多吃生姜,这对他们的创作很有帮助。

虽说生姜对人体有益,但是不可多食,因为生姜辛辣,凡阴虚内热、热病、疮疡、痔疾者忌之。尤其是肝炎病人,肝炎病人吃姜,不但不能使肝病早日恢复,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实际上,即使无病之人,如果过量久食,也会蕴热生病。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食用腐烂的生姜,其中含有有毒物质黄樟素,可诱发肝癌、食道癌等。

辰时吃姜是养胃的最佳时间,它不但可以起到温胃的作用,还能起到治病养生的神奇功效,正可谓晨吃鲜姜,如喝渗汤。

正确刷牙对保持个人的口腔卫生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