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800外用验方
15163000000082

第82章 天行赤眼

1.大黄膏

【主治】适用于暴赤眼痛,脑热。

【药物】大黄末、解毒子、木香各等份。

【制法】捣罗为粉,水调如膏,布上或纸上摊匀。

【用法】贴眼睑上,频频换之。

【来源】明·朱橚等,《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五黄丹

【主治】适用于暴发火眼,红肿热痛。

【药物】黄连15g 黄芩24g 黄柏30g 大黄60g 黄丹60g 薄荷120g

【制法】共研成粉,用葱汁、浓茶水调成糊状。

【用法】敷两侧太阳穴及眼眶。如干,以茶水调之。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科集成》)。

3.龙脑黄连膏

【主治】清热泻火。适用于目中赤脉如火,紧涩羞明,赤脉贯睛。

【药物】黄连250g 龙脑5g

【制法】先剉黄连令碎,入瓷器中,加水3碗,文武火慢熬,使成大碗,过滤去渣,入薄瓷器内,水浴浓缩成膏约半盏许,入龙脑,搅匀。

【用法】点眼,不拘时点之。

【来源】倪维德,《原机启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妙应膏

【主治】适用于胎赤眼,连睫赤烂,昏暗,服药久不应者。

【药物】蝎虎(壁虎)粪不拘多少

【制法】用津唾与蝎虎粪研成膏。

【用法】涂睫毛周围,每日早晨以温水洗去,再涂。

【来源】《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

5.杏仁膏Ⅰ

【主治】胎赤肿痛。

【药物】杏仁(水浸去皮尖,双仁者)0.6g 秦皮15g 细辛15g 白芷15g 黄柏1g 当归15g 乳香15g 腻粉15g 猪脂150g 蟾酥90g

【制法】先将杏仁、秦皮、细辛、白芷、黄柏、当归捣筛为粗散。用银器熔猪脂于酥,再入上药炸,令药赤色,滤去药渣,再煎,至取药于冷处,滴如稠膏即离火。再入乳香、腻粉,急用槐木枝搅令匀,入瓷器内,3日后用。

【用法】涂抹赤烂处,每日数次。

【来源】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6.点眼方

【主治】适用于眼胎赤及生疮。

【药物】蜜125g 曾青0.3g 马牙硝30g 石胆1.5g 乳香0.3g 蕤仁0.3g(水浸去赤皮)龙脑3g 麝香1.5g

【制法】除龙脑外,上药同研如粉,先将蜜倾入瓷瓶内,再入药末,封口。另一锅内放水,瓶悬水中不着底,自早晨煮至中午,取出候冷,过滤,入龙脑于内,搅匀。

【用法】每用少许点两眦,每日3~4次。

【来源】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7.点眼杏仁膏

【主治】适用于胎赤眼。

【药物】杏仁油半鸡子壳许 食盐(为末)3g

【制法】用银石器,放盐末与杏仁油相和,以柳枝一握,紧束缚一头,研3日,色黑。又取熟艾如鸡子大,挖地作坑子,置瓦于坑上,安艾于瓦上烧,火尽即成,取灰与上药和令匀。

【用法】于夜卧时取少许点目眦头。

【来源】《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

8.点眼胡粉膏

【主治】适用于久患胎赤眼。

【药物】胡粉45g 蕤仁(去皮)30g

【制法】先将蕤仁研令烂,次下胡粉再研。另捣生麻子作烛点燃,另取猪脂肪于烛焰上烧,使脂流下,滴入蕤仁、粉粉中,再同研令匀如饧。

【用法】趁温点目眦头,如冷,再放烛焰上暖之。药须夜用。

【来源】《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

9.点眼盐绿膏

【主治】适用于目胎赤肿痛。

【药物】盐绿0.3g 蜜15g

【制法】于蚌蛤壳内相和为膏。

【用法】将药于火上炙令暖,每夜临睡时点目眦头。

【来源】《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

10.点眼蕤仁膏

【主治】适用于风热眼,飞血赤脉,痒病无定。

【药物】蕤仁(去皮,细研)15g 好酥1栗子大

【制法】将蕤仁与酥和,研匀,摊于碗内,用艾一小团烧烟出,将碗覆烟上熏,待艾烟尽,即止,重研匀。

【用法】每用如麻子火,点两眦头,每日3次。

【来源】明·朱橚等,《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11.铅丹膏

【主治】胎赤眼,不计久近。

【药物】铅丹120g 杏仁14枚(水浸去皮尖)白蜜120g

【制法】先将杏仁研如膏,次入铅丹及蜜,再研令极细,用布袋盛,入瓷瓶内,坐在水中煮约半小时,去渣,过滤。

【用法】用玻璃棒蘸药,点大眦,每日3~4次。

【来源】明·朱橚等,《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12.清凉膏Ⅱ

【主治】适用于暴赤火眼,肿痛难开,及障眼并打扑损眼。

【药物】大黄、朴硝、黄连、黄柏、赤芍药、当归、细辛、薄荷、芙蓉叶各等份

【制法】共研为末,用生地黄汁、鸡子清、蜜同调匀。

【用法】贴太阳穴及眼胞上。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鱼胆贴眼膏

【主治】适用于眼赤痛。

【药物】鲤鱼胆7枚 黄连(去须)15g 川大黄15g(捣罗为末)

【制法】鱼肝汁与药末调和,以瓷瓶盛,于饭上蒸,饭熟为度,取出。如干,即入少许热水,调如膏。

【用法】涂于布上,贴眼睑,每日1~2次。

【来源】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14.散血膏Ⅱ

【主治】适用于眼赤肿不能睁,睛痛热泪如雨。

【药物】紫金皮、白芷、大黄、姜黄、南星、大柏皮、赤小豆、寒水石各等份

【制法】共研为细末,以生地黄汁调成膏。

【用法】敷眼四周,每日2~3换。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5.蕤仁膏

【主治】适用于眼胎赤烂。

【药物】蕤仁25g 石胆、黄蜡、小麻油、腻粉各少许

【制法】捣研令细如粉,后入油、蜡,慢火熬成膏。

【用法】点眼,每日3~4次。

【来源】葆光道人等,《秘传眼科龙木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16.敷眼方

【主治】适用于眼胎赤肿痛。

【药物】人中白0.3g 郁李仁0.3g(水浸去皮,研碎)腻粉0.3g 定粉0.3g 龙脑3g 盐绿0.15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于瓷盒内盛之,用蜜少许调匀。

【用法】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后敷药少许,一宿不得洗去,每夜敷之,以瘥为度。

【来源】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17.点眼七宝散

【主治】适用于风热上攻,目赤痛,久不瘥。

【药物】珊瑚(研细)朱砂(研细)鸡子壳(去白膜)各15g

【制法】共研极细末。

【用法】仰卧,取药如绿豆大点眼,每日3~5次。

【来源】《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

18.霹雳火

【主治】适用于风热上壅,两目赤肿,痛涩难开,以及残风厚障,病形俱实,而能耐毒者。

【药物】石胆120g(拣翠绿而明者,研碎)黄连、黄柏、黄芩、大黄、龙胆草、胡黄连、羌活、细辛、麻黄、薄荷、荆芥、川花椒、川芎、当归、山漆、红花、苏木、丹皮、地黄、赤芍各6g(分捣成粗末)无灰酒一大瓶

【制法】除石胆外,将余药浸酒内两昼夜,火煎半干,厚布滤去渣,将药汁另入小锅内煮沸,下石胆,不住手搅,至极稠,急铲起,晒干备用。

【用法】取少许点眼,每日3~5次。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目经大成》)。

19.艾烟丸

【主治】适用于暴赤目。

【药物】黄连(去须)45g 杏仁(水浸去皮尖,研)14粒 胆矾(研)半豆大小 铅丹1.5g 腻粉0.3g

【制法】上药同研匀,以粟粥相和成膏状,摊于碗底,覆之,以艾烟熏过,做成丸,如鸡头实大,阴干。

【用法】每用1丸,以布裹,水浸,取浸汁点眼,每日4次。

【来源】明·朱橚等,《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20.如胜散

【主治】适用于眼暴赤,肿痛难开。

【药物】白矾6g 川乌头(去皮,瓦上焙)6g 黄连(去须)6g

【制法】共研末,入白面粉1.5g和匀,取生姜、薄荷汁调和作成饼子。

【用法】贴太阳穴。

【来源】明·朱橚等,《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21.针头丸

【主治】适用于诸般赤眼,疼痛不可忍者。

【药物】川乌头、白僵蚕(去嘴)各7枚 硼砂2g

【制法】共研为末,用猪胆汁适量,拌药成软块,摊碗内,以荆芥、艾叶各30g,皂角(小者)1茎共置一处,烧烟,将药碗覆熏之,常将药膏搅匀,又摊又熏,以皂角、荆芥、艾叶尽为度。搜成块,用油纸裹,入地中出火毒,冬天两日夜、夏天一夜、春秋一日夜,取出,做成小丸,如针头大。

【用法】每次用1丸纳眼中,每日2~3次。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证治准绳》)

22.飞熊丹

【主治】适用于天行赤眼(红眼病)。

【药物】雄精(飞过)12g 元明粉10g 硼砂6g 熊胆3g 冰片1.5g

【制法】各味共研匀细,瓷罐装,备用。

【用法】取少许点眼,每日3~5次。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目科正宗》)。

23.龙脑煎Ⅱ

【主治】适用于天行赤眼外障,红眼病。

【药物】龙胆0.5g 秦皮、防风、细辛、甘草、宣黄连各75g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以水一大碗浸药末3昼夜,用银铫子煎至7分,滤去渣,又入蜜120g,煎5~7沸,入瓷瓶盛,勿泄气。

【用法】点眼,日四五次。

【来源】葆光道人等,《秘传眼科龙木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4.点眼枸杞煎

【主治】适用于目赤痛,昼夜不止。

【药物】枸杞叶(研取汁)250g 杏仁(去皮尖)7枚 黄连(去须捣末)0.3g 腻粉3g 青盐(研)1.5g

【制法】将后4味研为末,以新布裹,纳净瓷盒中,以枸杞汁浸1昼夜,绞捩去渣。

【用法】点目眦头,每日3~5次。

【来源】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25.点眼秦皮煎

【主治】适用于胎赤兼晕,疼痛不可忍。

【药物】秦皮(去粗皮)30g 黄连(去须)60g 升麻30g

【制法】细剉,以水1L,煎取200ml,澄清,取上清液约150ml。

【用法】点眼,每日2~3次。

【来源】《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

26.点眼黄连煎

【主治】适用于目暴赤涩,碜涩疼痛。

【药物】甘蔗汁200ml 黄连(捣碎)15g

【制法】于铜器中以慢火煎,令汁干涸去半,滤去渣。

【用法】点眼,每日点2次。

【来源】《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

27.梨汁煎

【主治】适用于胎赤眼。

【药物】梨汁200ml 古字铜钱14枚 胡黄连6g 青盐15g 龙脑3g

【制法】先将古字铜钱层层放青盐,一层钱,一层盐,叠之,钱孔中亦填盐。入火中烧令通红,去灰尘,将钱投入前梨汁中,浸24小时,去钱,将汁煎3~5沸,过滤入瓷瓶中,再加入胡黄连末,浸7日,去黄连渣,入龙脑末合匀。

【用法】每用少许,点目眦,每日3~4次。

【来源】明·朱橚等,《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28.蛴螬点眼方

【主治】适用于斑痘入眼不退。

【药物】蛴螬5枚(捣绞取汁)曾青3g 朱砂6g

【制法】先研曾青、朱砂为粉,入蛴螬汁同调,令稀稠适宜。

【用法】点眼少许,每日3~4次。

【来源】明·朱橚等,《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29.治目胎赤方

【主治】适用于胎赤烂。

【药物】青荆(即牡荆)不拘多少

【制法】青荆以火烧,令出汁,收集滴出之汁。

【用法】点眼眦,每日3~4次。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心方》)。

30.胆汁二连膏

【主治】适用于眼睑带状疱疹,匐行性角膜溃疡,急性流行性结膜炎,沙眼,泡性眼炎,边缘性角膜溃疡,树枝及盘状角膜炎,蚕食性角膜溃疡,角膜软化症。

【药物】川黄连1g 胡黄连1g 牛胆汁50ml 蜂蜜(精制)50ml

【制法】先将川黄连,胡黄连洗净晒干,研为粗末,加蒸馏水适量,煎2次,集2次煎出液放冷后滤过,滤出液盛于蒸发皿中,加入牛胆汁、蜂蜜。测定酸碱度(pH值)。酌加硼砂、硼酸、精制食盐、冰片,使之呈中性,以减少眼限时的刺激性。消毒,密贮备。

【用法】眼睑带状疱疹用之涂抹,其余眼疾用之点眼。每日4~6次。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病的辨证论治》)。

31.治息肉淫肤方

【主治】结膜炎症。

【药物】丹砂30g

【制法】将丹砂研如粉,水浸1日,曝干,刮取再研,以瓷盒收贮。

【用法】每点如黍米大于目毗头,频用即愈。

【来源】明·朱橚等,《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32.明目清凉散

【主治】退赤,消肿,明目。适用于慢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泡性结膜角膜炎。

【药物】西月石60g 冰片6g 麝香0.5g

【制法】先将西月石研细,沙锅内炒至松为度,用纸包裹,放在土上去火气,10天即成。以制过之西月石15g,与冰片、麝香和匀共研约2小时,然后加入其余之月石,共研极细无声、舌黏无渣为度。瓷瓶收贮备用。

【用法】每次点半粒芝麻大,点于内眦部,点药后闭目5~10分钟,每日点2次。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人民卫生出版社。

33.青火金针

【主治】适用于火眼赤肿,头痛,牙痛。

【药物】火硝30g 青黛、苏薄荷(净叶)、川芎各25g

【制法】共研为细末。

【用法】含患者口含水,以管吹入鼻内,浊涕、热泪去尽即愈。

【来源】傅仁宇,《审视瑶函》,上海人民出版社。

34.点眼白矾膏

【主治】适用于目泪,息肉淫肤赤白膜,结膜炎症。

【药物】白矾明净者不拘多少

【制法】研如细粉。

【用法】每用如黍米大,点目眦头。

【来源】《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

35.清凉散Ⅱ

【主治】适用于急性流行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药物】硼砂9g 冰片0.3g 薄荷冰0.3g 西瓜霜1.5g 地栗粉9g 青黛1g

【制法】以上共研极细粉末,瓶贮密封备用。

【用法】点眼,每日3~5次。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病的辨证论治》)。

36.犀黄散

【主治】清热镇痛,退赤消肿,退翳明目。适用于沙眼,急、慢性结膜炎,巩膜炎,角膜溃疡。

【药物】西月石粉60g(将生月石粉研细,沙锅内微炒至松为度,用纸包裹,放在土上去火毒,10天即成)冰片10g 麝香1g 犀牛黄1g

【制法】先用西月石15g、冰片10g、麝香、犀黄各1g,和匀共研约2小时,然后加入西月石45g共研,研至无声、无黏、无渣为度。瓷瓶收贮备用。

【用法】每日点眼2次,分早、晚点,每次半粒芝麻大为度。点于内眦部,点后闭眼5~10分钟。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人民卫生出版社。

37.薤白方

【主治】适用于结膜炎。

【药物】薤白(新鲜者)不拘多少

【用法】以刀切片,贴息肉上。

【来源】明·朱橚等,《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38.大枣汤

【主治】适用于眼生赤脉息肉,急痛不开。结膜炎症。

【药物】大枣5枚(取肉)竹叶2握(洗)黄连(去须捣末)15g

【制法】上药用水煎,澄滤极清,再煎至浓,收贮。

【用法】点眼,每日3~6次。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千金方》)。

39.千里光眼药水

【主治】适用于流行性急性结膜炎,沙眼,泡性眼炎,边缘性角膜溃疡,匐行性角膜溃疡。

【药物】千里光100g 冰片0.1g

【制法】千里光加水至盖过药面,煎2次,集2次煎出液,冷后过滤,加热浓缩至60~70ml。加95%酒精200ml,冷渍5~6小时,过滤。回收酒精后约剩40~50ml,加入5%活性炭煮沸过滤,加蒸馏水至100ml,再溶入冰片。低温消毒后分装于滴眼瓶中,备用。

【用法】点眼,每日4~8次。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病的辨证论治》)。

40.竹叶汤Ⅱ

【主治】适用于结膜下出血。

【药物】淡竹叶(洗)3握 黄连(去须)30g 古铜钱14枚 大枣(去核)10枚 栀子仁15g 车前草(切细)100g 秦皮(去皮)30g

【制法】粗捣筛,以水3L,煎取一半,滤去渣。

【用法】微热洗,每日2次,冷则重暖,以瘥为度。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外台秘要》)。

41.点眼蜗牛浆

【主治】适用于结膜炎症,水肿。

【药物】生蜗牛1枚 丹砂适量

【制法】将蜗牛去其掩,加丹砂末于口内,火上炙沸,滤取汁。

【用法】点目中,每日4次。

【来源】《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

42.龙脑膏Ⅱ

【主治】适用于远年赤烂,胎烂及热毒。

【药物】龙脑1.5g 空青0.15g 大黄15g(去须)野驼脂15g 鹅脂90g 熊胆30g 马牙硝3g(另研)

【制法】先将牙硝、黄连、大黄三味纳入脂中,于微火上煎五七沸,去渣。次将龙脑、熊胆、空青研令极细末,入前脂中,搅令匀,纳瓷瓶中盛。

【用法】每用一黍米大,点眦头,每日点2~3次。

【来源】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43.神效五彩散

【主治】适用于入风眼、疫眼及其他胬肉肿痛者。

【药物】明矾15g 黄柏(生者与烧者)各6g 胆矾1g 铅丹1.5g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临用时以水调和,火上微温,涂抹眼胞上,每日数次。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眼科锦囊》)。

44.复方龙胆草熏洗剂

【主治】适用于浅层或深层前部巩膜炎。

【药物】龙胆草、秦皮、红花、生地各等份

【制法】水煎,过滤去渣。

【用法】熏洗及热敷患眼,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

【来源】曹建辉,《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病辨证论治》)。

45.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主治】适用于沙眼,沙眼性角膜血管翳,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泡性结膜炎,结膜下出血。

【药物】川黄连5g(或硫酸黄连素0.5g,或盐酸黄连素0.25g)西瓜霜5g 月石0.2g 硝苯汞0.004g 蒸馏水100ml

【制法】先将川黄连放在水内煮半小时,过滤后加入西瓜霜等药,再加热,待烊化后过滤,再加水至100ml。

【用法】每日滴眼3~4次,每次点1~2滴。

【来源】姚和清,《眼科证治经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眼科证治经验》)。

46.点眼杏仁膏

【主治】适用于肝热,飞血赤脉。

【药物】杏仁(水浸去皮尖,研)15g 黄连(去须)30g 轻粉1.5g 新布赫水娃浸1昼夜去布

【制法】以新布裹药,水适量,浸1昼夜,去布包。

【用法】取汁点眼,每日点3~5次。

【来源】明·朱橚等,《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