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15164700000021

第21章 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用人方法

说起诸葛亮用人上的最大失误,那就数错用马谡守街亭了。

马谡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年轻才俊,诸葛亮视之如子,诚然,他身上有一些超人的能力,但也有刘备所说的“言过其实”之类的缺点。他的专长是在谋略和策划方面,这一点从诸葛亮南征时他的献策即可明白。当时,诸葛亮有意向他咨询南征夷越的大计,马谡经过一番分析,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实战为下”的策略。马谡的这个策略与诸葛亮的南征宗旨不谋而合,事实也证明了“攻心为上”的正确性。可以说,“善论军计”的确是马谡的专长。或许,正是出于对马谡的赏识,诸葛亮才会在北伐中对他予以提拔和重用。

北伐之时,马谡是主力参谋总部的主要成员,应该说,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参谋方面。

当时,蜀军已经攻陷凉州三郡,曹魏方面大为震惊,于是派左将军张郃全力西征,以阻止蜀军的攻势。张郃率领大军直袭凉州,于是诸葛亮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在祁出东北的咽喉要地街亭迎击越山而来的张郃军团。可以说,街亭一战是蜀、魏两军胜败的关键,所以,蜀军方面派遣守街亭的大将就显得至关重要。

北伐军的参谋本部一致认为魏延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不仅能独当一面,更有镇守汉中、冲锋陷阵的作战经验,而且,魏延本来就是此次北伐的前军总指挥。然而,诸葛亮却对此一票否决,出人意料地将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捧了出来,而且引经据典,搬出一大堆兵法理论,认为马谡比魏延、张嶷等合适。就这样,马谡被诸葛亮捧上了守街亭的“高度”。

可是,马谡的确不是军事方面的人才,这一点诸葛亮意识到了。所以,他为其安排了一个专业助手——有蜀汉“铁卫”之称的王平。因为王平不仅勇猛无敌,而且向来谨慎而又果断。同时,诸葛亮对马谡千叮万嘱,又搬出“军令状”,以期马谡不负重托。然而,诸葛亮忘了马谡后来说的那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马谡一到街亭,就违背了兵法,“失却要路,占山为空”,并且称什么《兵法》有云:“高山勿仰”之类,想要以此对张郃产生压力。审慎的王平自然不赞成马谡的用兵之法,因为万一战事拖长,魏军攻来,四面围合,则驻守在祁山的蜀军的饮水问题都难以解决。可是,马谡一意孤行,即使在王平搬出诸葛亮的事先嘱咐时,他还是坚持己见,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引用“兵法”上的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话。看来,他和“纸上谈兵”的赵括可以结拜了。

张郃当然不会“高山勿仰”,他以为诸葛亮所倚重的马谡会难以应付,不料马谡竟然是“空有其名”。正如王平所料,魏军攻入街亭平原后,将祁山上的蜀军团团包围,切断了蜀军水源。不出两日,山上的蜀军几乎崩溃,马谡知道大势已去,遂率领本营军下山突围,投奔当初驻守在街亭西北角的王平处。幸得王平临乱不惊,亲自断后,掩护马谡撤退,使蜀汉的军队损失减到最低。

街亭一失,蜀军大势已去,诸葛亮被迫撤军。首度北伐就遭到这种本不该有的挫败,这是谁的错?损兵折将,前功尽弃,消耗大量军用物资,凉州三郡也转手送给了曹操……真是损失惨重啊!诸葛亮,这一失误不可饶恕,难怪他要“自贬三级”呢。但是,即使如此还是于事无补,同样,随后的“挥泪斩马谡”也无济于事,而且简直是“多此一举”。

应该说,诸葛亮派王平协助马谡,一方面是为了弥补马谡在作战经验上的不足,同时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可是,这样的监督真是太微不足道了。且不说“将在外,君命有所有受”,单凭王平和马谡二人在诸葛亮眼中的地位,以及二人位置的高低,其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守街亭可以说是纯军事性的任务,诸葛亮对魏延、张嶷等弃而不用,却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偏爱选择了没有作战经验的马谡,这种明显的分工不当,是街亭失守的根本原因,而监督上的不力,则无疑是错上加错——窃以为,街亭一战,诸葛亮就应该自己上阵。

用人之道,一要可靠,二要到位。可靠当然是指忠诚和敬业,到位则完全体现着一个领导者的领导力。要做到用人到位,分工恰当,就需要克服盲目和随意,特别是排除“以自我为中心”,以及根据个人喜好和个人私利用人。

用人是为了工作,是为了效益,所以,其根本出发点只能是公司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的特征,根据这一出发点,寻找和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用人战略,从中精选出吻合公司所需的大量人才。在具体的分工中,更要本着为公司利益着想的原则和立场,本着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恰当分工。

现实中,往往有一些领导者用人以私,置公司的利益和工作的特征于不顾,而以自己的心愿和利益为目的。这种领导者,往往有下列几种用人现象:

(1)为了争权夺利,对人才明升暗降;

(2)拉帮结派,暗中培植自己的党羽;

(3)为了打击同事中的竞争对手,分期分批撤换对手的“亲信”;

(4)用工作上的不正当分工收买人心,骗取大家的信任;

(5)以不正当分工达到自我欲望的满足;

(6)根据个人好恶分工,盲目而又固执。

总之,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分工,不是直接损害公司的利益以换取个人利益,就是为公司的长久发展埋下隐患。同时,这种分工最容易打击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人心涣散,恶性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团队建设。

一个有责任心的领导者,总是能将自我与工作分割开来,凡事都以公司为重,只是将自己当成公司利益的代表者。所以,他们在用人和分配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下列问题:

(1)公司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公司的发展需要培育什么样的人才;

(2)现在哪些人才能够解决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3)应当如何将下属安排或更换在适合其才智发挥的工作岗位上;

(4)所挑选的员工会在工作中创造出什么样的效益;

(5)应当解除哪些不适合公司发展的“多余员工”。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百分之十是靠个人旺盛的进取心,而百分之九十,全仗着他所拥有的那支最有力的团队。作为团队的指挥者,领导分配工作的公正与否,直接影响着团队的稳定和生命力。而要做到公正地分工,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公司利益放在首位。从工作需要出发,也从员工的个人能力出发,做到人尽其才。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分工,只能使工作陷入僵局之中,任何一个想要在管理上取得成就的领导者,都应该坚决摒弃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