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随处可用的24条处世法则
15165700000033

第33章 润物细无声,施恩低调更有效

有一名看似大学生的男孩徘徊在街头的一家自助餐店前,等到吃饭的客人大致都离开了,他才面带羞赧地走进店里。“请给我一碗白饭,谢谢!”男孩低着头说。店内年轻老板夫妻,见他没有选菜,一阵纳闷,却也没有多问,立刻就盛了满满一碗的白饭递给他。

男孩付钱的同时,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我可以在饭上淋点菜汤吗?”

老板娘笑着回答:“没关系,你尽管用,不要钱!”

男孩吃饭吃到一半,想到淋菜汤不要钱,于是又多叫了一碗。

“一碗不够是吗?我这次再给你盛多一点!”老板很热络地回应。

“不是的,我要拿回去装在便当盒里,明天带到学校当午餐!”

老板听了,在心里猜想,男孩可能来自南部乡下经济环境不是很好的家庭,为了不肯放弃读书的机会,独自一人北上求学,甚至可能半工半读,处境的困难可想而知,于是,悄悄在餐盒的底部先放入店里招牌的肉燥一大匙,还加了一粒卤蛋,最后才将白饭满满覆盖上去,乍看之下,以为就只是白饭而已。

老板娘见状,明白老板想帮助那名男孩,但却搞不懂,为什么不将肉燥大大方方地加在饭上,却要藏在饭底?

老板贴着老板娘的耳说:“男孩若是一眼就见到白饭加料,说不定会认为我们是在施舍他,这不等于直接伤害了他的自尊吗?这样,他下次一定不好意思再来。如果转到别家一直只是吃白饭,怎么有体力读书呢?”

“你真是好人,帮了人还替对方保留面子!”

年轻的老板夫妻,沉浸在助人的快乐里。

“要加油喔!明天见!”老板向男孩挥手致意,话语中透露着,请男孩明天再来店里用餐。从此,男孩除了连续假日以外,几乎每天黄昏都会来,同样在店里吃一碗白饭,再外带一碗走,当然,带的那一碗白饭底下,每天都藏着不一样的秘密。这样一连几年,也许男孩就此毕业了,往后很多年,这家自助餐店就再也不曾出现过男孩的身影了。

某一天,将近五十岁的自助餐店老板夫妻,接到市政府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店面的通告,面对中年失业,平日储蓄又都给了儿子在国外攻读学位,想到生活无依,经济陷入困境,不禁在店里抱头痛哭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身穿名牌西装的大人物进来快餐店要这对夫妇在即将要启用的办公大楼里开自助餐厅,一切的设备与食材均由公司出资准备,并提出盈利各占一半这种让人不敢相信的福利。

“你们公司的总经理是谁?为什么要对我们这么好?”老板夫妻一脸疑惑。

“你们夫妻是我们总经理的大恩人兼好朋友,总经理尤其喜欢吃你们店里的卤蛋和肉燥,我就只知道这么多。其他的,等你们见了面再谈吧!”

终于,那每次用餐只叫一碗白饭的男孩,再度现身了,经过二十年艰辛的创业,男孩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王国,眼前这一切,全都得感谢自助餐老板夫妻的鼓励与暗助,否则,他当初根本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自助店的老板低调地付出他的爱心,让对方不知不觉地享受到他的恩惠。这样的施恩更低调,却也更加能让人接受,更能让人感动。

如今在高校中盛行这样一种爱心活动:当得知某位同学在经济上有困难时,大家便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打着“爱”的名义四处宣扬有困难同学的家境是如何如何难过,该同学又是如何如何的品学兼优,希望以此感动人们获得善款帮助同学渡过难关。帮助别人本没有错,但这种活动的结果大多是该同学拒绝大家的帮助并且闹得很不愉快。

这样的帮助,在施助者看来,既解了同窗的燃眉之急,又成全了自己的高素质,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可他们却忽略了被救助者的自尊与骄傲。施助者们打着爱的名义一边说着不忍伤害另一边却在狠狠伤害着接受帮助者仅剩的自尊。有钱人的尊严只是一种摆设,而受助者的尊严则是用来抵御风寒的心灵外衣,他们要靠它来抵御生活带给他们的种种匮乏,不平,委屈乃至悲伤,它给受助者的心灵保持适当的温度,孕育图强的动力和抗争的勇气。你可以用你的双手去温暖另一双手,但你不可以用这双名为“帮助”的手去剥开他人心灵的外衣,拿受助者的贫困作展览!

所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还是低调一点吧,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给别人留下面子和尊严,别人可能成倍地感激你。如果你在帮助他人时做得惊天动地,沸沸扬扬,不但那受助的人心里会有负担,你帮人的动机也会受到大家的质疑了。让天下人都知道你的无私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低调地给予和付出才是聪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