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随处可用的24条处世法则
15165700000064

第64章 逆反心理,一击即中的“激将”招数

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与其叫他依命令行事,不如叫他做相反的事要来得更有用”。如果说到让孩子“用功读书”,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他们很容易想“我如果不念书又会怎么样呢?”而他们如果被告知“不可以喝酒”,没准好多人的心里便生出好奇的想法,想偷偷喝喝看。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不管是谁,当他被别人批评或禁止做某件事时,心里就显现出双面性:既想接受又想反叛。而想反叛的一面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这样的逆反心理,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应用比较普遍:家长和老师光说:“给我好好念书”,会产生反效果,偶尔可试着说:“你尽量玩没关系。”孩子一被这样说了后,也就不好意思毫不顾忌地大玩特玩了。在学校,在上耐力跑课时,有个别男学生偷懒不想跑,体育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采用命令的方法强行让这部分学生去跑,而采用了顺水推舟的方法,给这部分同学们讲,如果你们坚持不下来可以不跑,也可跑女子的距离。这样一讲就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这部分学生不仅高兴地参加练习,而且都跑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绩。

教学中运用逆反心理,可以收到比正面教育更好的效果。同样,在日常生活,工作谈判中,激将法也被广泛地应用。

逆反激将法,对待自尊心强、好面子、虚荣心强的人尤其奏效。鲜明的个性特征就是说服对手的突破口。然而,无论用在哪个方面,都要注意方法:

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知道人在逆反的时候,思维非常狭隘。我们经常是一根筋式地对付对方,从来没有换位思考,不肯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

其次,要明白激而无形、不露声色往往能使对方不知不觉地朝自己的预期方向发展,不能“激”得太过放肆。如果激将法使用得太露骨,被谈判对手识破,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使我方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可能被高明的谈判对手所利用,反中他人圈套。激将是用语言,而不是态度。用语要切合对方特点,切合追求目标,态度要和气友善,态度蛮横不能达到激将的目的,只能激怒对方。

运用“逆反激将”还要注意掌握一个“度”,没有一定的“度”,激将法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超过限度,不仅不能使谈判朝预期的方向发展,还可能产生消极后果,使谈判双方产生隔阂和误会。比如,在诸葛亮智激黄忠中,如果在黄忠当众立下军令状后诸葛亮仍然以语相激,对黄忠的实力表示不信任,很可能会使黄忠认为诸葛亮根本看不起他,两人会由此产生误会。

另外,事前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不能同时用多次。运用逆反心理的目的是激发和激励他人,切不可能把他人误导到歧途。当然,切不可以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为代价,切忌以隐私、生理缺陷等为内容贬低谈判对手。商务谈判中选择“能力大小”、“权力高低”、“信誉好坏”等去激对手,往往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逆反激将法,在生活中可以说是非常实用的。我们可以利用“人一旦被人指示或命令,就会很容易本能地反抗”这种心理,“激将”身边的人和事。

比如说,如果是一位上司,大概知道总是严厉训斥、大吼大叫的话,职员的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吧?偶尔你也可以说:“不必那么认真也可以啊!”试试看!职员们因为知道业绩等于报酬的法则,所以上司的反向言语反而激发了干劲。

所以,想叫对方做某事时,特别是不想得罪对方时,试试反面的说法,也是有效的激将法。人际交往中,巧用逆反,可能使某些事情达到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