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随处可用的24条处世法则
15165700000007

第7章 不要鼠目寸光,肯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他会按捺下一下心头的欣喜,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钓。如此的一收一弛,待到大鱼筋疲力尽,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

万事追求事半功倍,“付出少,获得多”,这是人人都想要的状态。“放长线,钓大鱼”,这段话论述的,就是人情操纵中如何付出,又如何获得的道理。对于人情的控制,如果你追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来临。

唐朝时期有一位常善于理财的窦公,因为自己没有本钱,他就从小事做起积累财富。

最初的时候窦公非整天在城里四处转悠。有一天无意中他来到了风景优美的郊外,发现一处豪华的大宅外面有一个水塘,可惜因为没人打理水塘有些脏乱。于是窦公立刻心生一计。

窦公以很低的价格买下了这个水塘。接下来他又是砌岸又是种花,还放养了一些金鱼,不久水塘就换了个模样。

有一天大宅子的主人闻到花香就出来一看,不禁被水塘的美景吸引住了。后来托人打听知道是窦公的水塘,就有心买下。结果窦公直接把这个风景迷人的水塘送给了大宅的主人。就这样,窦公和这个官宦人家的主人就结成了好友。甚至大官人为他写了介绍信,方便他在各地行走。

就这样倚靠着这些介绍信,窦公四处行走,遇到有发展前景的地段,就低价买下,修整之后再高价卖出。不久就赚了不少钱。

后来窦公又来到京城。发现京城外有一块洼地。于是又以低价买入,并且在上面盖上驿馆,专门接待往来的外国商人和游客。驿馆生意不断,开辟出一个商业街。不久窦公就成了海内的首富。

从没有一点本钱到成为海内首富,窦公的成功就在于他能够放长线钓大鱼。

有一家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九十年代,这家乡镇企业年轻的总经理忽发奇思,提出大胆举措,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南开大学等著名学府设立了助学金,资助经济有困难的理工类在读博士研究生,每人100元,定期3年,此举得到了5所大学的热烈反响。同时,290名首批受资助的博士生名单也很快送到了这个企业中。

为资助这批博士生,企业每年拿出34.5万元,3年共计104.4万元。当时企业年利税只有250万元,不少人以为这是个自己找来的沉重的包袱。但是年轻的总经理则说,这点钱对于未来的企业仅仅是九牛一毛,大海滴水而已。

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企业的创举马上产生了连锁反应。京浙沪等几十家新闻单位相继以醒目位置作了详尽报道,有的电视台还录制了专题节目,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一样飞向东港,其中多数出自各类科技人员之手。他们说,有年轻人这样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不愁无用武之地了。

这个公司就是现在的“大东港”,它从一家小的乡镇企业,演变成现在科技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象征。不仅有了人力财力,也成了科技人员心驰神往的“圣地”。那百来万“助学金”与此相比,岂不真是“涌泉”之中的“一滴水”吗?

耐心、辨别力,这两点在钓鱼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失去耐心的人往往抓不住大鱼,而不能识别鱼儿,不能“对症下药”的人,也会错失大好的机会。“放长线,钓大鱼”就是我们平时经常用的一种手法,事实上,只要有合适的饵料,没有不上钩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