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趣谈
15168200000069

第69章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些人的笑是虚伪的?

因为假笑面部肌肉收缩和真笑不同

我们能否分辨得出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欢迎,还是职业性的表演?答案是能。走进商场,服务小姐向你露出了雪白的牙齿,嘴角泛起一弯美丽的笑容,我们会心情愉快。然而我们有时会觉得服务员的笑虚伪,心情顿时变得不快。何以出现这样的区别?

很长时间内,人们对表情能否表达真实情绪持怀疑态度。很多人认为,面部表情不能说明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甚至在一些文化中,“笑”的表情本身就是“惊奇”“诧异”,甚至“难为情”的代名词,而不是高兴的意思。比如在中国,就很讲究一个大人物要“喜怒不形于色”,要“城府深沉”,这种情况下就很难看出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和他的真实情绪的关联了。人类学家认为,笑容在不同文化间意义的差异正说明,人类的情绪表情并非天生就富有普遍的含义,而深深受到后天文化的塑造。

在实验心理学领域,人们也一度认为表情不能直接表达当下的情绪如何。1924年,心理学家兰迪斯(Landis)的一个经典实验中,参与者要观察另一些人在某些情景下的表情,被观察者可能在听音乐,观看色情图片,闻氨水,接受电击,或者斩首一只活老鼠。事实上,最后观察者很少能准确判断出被观察者到底在做什么。有趣的是,观察者判断成“笑”次数最多,也就是说,人们并不能很好地分辨出真实的“笑”和其他情绪中“笑”有什么区别。

然而,早在达尔文的年代,就有法国解剖学家杜楚尼·博洛尼发现了藏在笑容背后的秘密。1862年杜楚尼在一本题为《人体生理机制》的书中提到,他对人脸每一部分的肌肉的细小变化和其带来的面部褶皱进行分析。认为“欢悦的情绪表达在颧骨肌肉和眼周轮匝肌上,前者可以被有意识的控制,后者却只能为真实的快乐驱使。那些虚假的笑容无法引起后者的收缩。眼周的肌肉不会听我们的话,他们是情绪的真实传达者。”杜楚尼提出,包含了面部颧骨肌肉和眼周肌肉运动的微笑才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欢乐微笑。

之前人们没有发现表情和情绪之间的联系,正因为忽视了“杜楚尼微笑”中关键的肌肉部分。1990年,心理学家艾克曼在实验里让被测试者观看悲剧和喜剧影片,并记录观看影片时的面部表情。在观看喜剧片时,人们脸上的真实微笑明显增多,而其他类型的“笑”则很少在人们看喜剧时出现。脑电波的结果还发现,真实微笑多引起左侧前额叶的反应,其他“笑”则与右侧额叶更相关。

看来,想要从微笑看穿别人的心,重点还是看“肌肉”。所以,下次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在假笑,仔细观察他的眼角就对了。不过,修养高超的服务员,她是怀着真诚的心情欢迎顾客的到来,这时她的微笑就是真实的,我们也不会发现任何虚假让人不快的地方。

“格言”大笑容易使人觉得张狂,浅笑容易使人觉得小气,狂笑极易生出乐极生悲之感,阴笑更是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微笑貌似平平淡淡,其实却是恰到好处。

——笑法一个停尸间里,送来三具尸体,奇怪的是,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微笑。

那里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三具奇怪的尸体,不禁问那送来的人:“他们为什么死了还在笑?”

那开车送尸体来的人指着第一具尸体说:“这可怜的家伙,买彩票中了300万,高兴死了!”

接着他指着第二个人说:“这个倒霉的人,家里房子改建的时候挖出了一批古董,也笑死了。”

“那这第三个人呢?”工作人员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家伙是怎么乐极生悲的。

“他?”送尸体的人看了一眼那早已凝固了的笑容,说,“他是被闪电劈死的!”“什么?”那工作人员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那他还笑什么?”

“他以为是有人在给他拍照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