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最应牢记的人生经验
15168600000103

第103章 做个恪守信用的人

一个人立身处事,欺骗只会让他人远离,而诚信则能交到朋友。信用很重要,这是人的名誉的根本,是魅力的深层所在,但信用绝非一朝一夕便可树立。

我们常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的就是人的信用。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为人所不齿的。现在的生意场上,公司、企业做广告做宣传,树立公司、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但是却不注意提高公司、企业的信用度,结果南辕北辙。只有信用度高了,人们才会相信你,和你来往,生意才能成交。公司、企业的信用度靠的是良好的产品质量、优良的服务态度,而非几句响亮的广告词、几次优惠大酬宾就可做到。

人的信用也是如此,不是可以速成的。吹牛皮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嘴巴将火车吹着跑。人的信用,却不能靠三寸不烂之舌便可“吹”得起来,得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说得天花乱坠,而做起来又是另一套,只会让人厌恶、看不起,得到的不是信用是恶评。

获得众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不论你采取何种方法,笃诚、守信及勤劳是最根本的要诀。

承诺的力量是强大的。遵守并实现你的承诺会使你在困难的时候得到真正的帮助,会使你在孤独的时候得到友情的温暖。因为你信守诺言,你的诚实可靠的形象就会推销你自己,你便会在生意上、婚姻上、家庭上获得成功。这并不是空话,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国外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无不把信誉推到第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无不是守信用的楷模。

相反的,有些人随随便便地向别人开“空头支票”,到头来又不兑现,相信他们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会成功的。

马来西亚文人朵拉,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答应不是做到》。作者在总结人们的应酬交际活动时,提出了人们在交往中的一种不诚实、不信守诺言的现象。文章写道: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别人办事,他们的反应是:“好的,好的。”年轻的时候,我听到朋友这样回答,就非常放心,并且感动得很,因为有些朋友实在是才结交不久的。然而过不了多久,便发现自己的心放得太早了。当人们点着头说“好的,好的”时,他只是口头上说好,至于真的去实行,如果十个里有一个,就是你的幸运了。

文章中说,这类交际者在“承诺”时,态度看起来非常诚恳,日子走过,便把说过的话当成风中的黄叶,刹时便无影无踪。

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全都被谎言磨得成了老滑头。有些原本淳朴敦厚的人,几年间,变得世故圆滑。如果回到过去,可以说,从前的自己也认不得现在的我了。这种现象,是欺骗的畸形产物。

说到底,承诺是一种信誉,一种责任。我们全然忽视了它的重要意义。答应帮助别人做的一点小事,是没有必要签订合同的。承诺的结果是应诺,履践诺言。真正的应诺有时像美丽的童话,让人感动得心灵震颤。

在与人相处中,恪守诺言既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恪守诺言呢?恪守诺言要求人们对自己讲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言必有信,一诺千金。许诺是十分郑重的行为,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不能随便许诺,一旦许诺,则须认真兑现。一个人如果失信于人,就降低了自己的价值。如果在履行诺言的过程中,情况有变,以致无法兑现,要向请托者如实说明情况并致歉意,这与言而无信是两码事。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说真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勤奋上进,任劳任怨;在人际关系上,光明磊落,坦诚相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虚己待人,知错必改。

《荀子·大略》中说:“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国妖”者自有其处世哲学:或投机钻营,或虚伪奸诈,或阴谋搞鬼,或卖国求荣,虽然得意一时,然而天理昭彰,终究遭到人们的鄙视、唾弃甚至遗臭万年。

《庄子·齐物论》载,有个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们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一个个呲牙咧嘴,嗷嗷乱叫。养猴人转动小脑瓜,马上欺骗猴子们说:“好了,别生气了。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栗子,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起来了。这些猴子的高兴大概只是暂时受蒙蔽所致。天长日久,聪明的猴子自然会悟到养猴人的狡诈和卑鄙。从此不再相信他,而且仇恨他。那时候,养猴人恐怕就要倒霉了。

朝三暮四式的狡诈,最终必然失信于人。失信于人,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短暂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而且显示其人格卑贱,品行不端,这样的人也很难有所成就。

恪守信用,是一种可敬可佩的美德,是个人良好形象的外现,是一种高明的处世哲学,是成大事必备的品德。失信于人,大丈夫不为,智者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