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最应牢记的人生经验
15168600000078

第78章 平常心看待声名

公元前638年,宋国军队与强大的楚军在泓水遭遇,双方准备大战。宋军先赶到一步,已摆开阵势,楚军正在忙忙乱乱渡河。这时,宋国的右司马子鱼一见,这是一个克敌制胜的好机会,就向宋襄公建议说:“楚国军队比我们多,两军相比,楚强我弱。现在趁楚军渡河之际,抓住战机,发起猛攻,我们能以少胜多,楚军必败。”

一向信奉儒家教义,讲究“仁义之师”的宋襄公摆了摆手,就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儒家礼仪:“不能这么做!我听说讲道德的仁人君子不杀害受伤的人,不抓老者,不乘人之危,置人于死地。楚军还未列好队,我们就打过去,这是违背仁义啊!我不能背上不仁不义的罪名。”

说话间,只见楚国兵马接连登上陆地,但还没有完全摆好阵势,子鱼再次苦谏:“大王啊,您要为老百姓想,不要顾那些所谓的‘仁义’了,要不然会误国的!”宋襄公一听,更是火冒三丈,大声地斥责道:“滚回去,若再多嘴,我就要按军法问罪。”

直到楚军渡过河,列好阵势,做好了准备,宋襄公才下令擂鼓出击,结果宋襄公这套“蠢猪式的战法”,使宋军遭到惨败,宋襄公自己屁股上也挨了一箭,不到3天就一命呜呼。

宋襄公为了赢得“仁义”的名声而失去了有利的战机,结果葬送了自己的军队,自己也送了命,教训不可谓不深。人们有时非要做一些不该做的蠢事,明明知道前面是陷阱,可是偏偏要往里跳,就是因为太在意面子,怕别人说三道四,把自己看低了,或者过于看重自己的“身份”,把它摆在比小命还重要的位置上,结果在“名声”、“身份”面前昏了头,做出蠢事。

在美国,一位华侨富翁开了一家规模不算小的饭店,还有一个不大的旅馆。因年事已高,饭店交给儿子经营,他自己则经营纽约第48街那个不大的旅馆。旅馆是栋老建筑,客人不是很多,他仅雇用了两个帮手,自己和帮手一块干。

说来也令人难以置信,一个腰缠万贯的老富翁,竟然在这栋老建筑里干着看门扫地接送客人和收款记账这类乱七八糟的杂活儿。对他的景况有人表示惊异,但他也对某些人的惊异表示惊异:“不干这个我干什么?人总得工作呀!”在他看来,拥有财富是一回事,生活方式是另一回事,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工作上,体现在你还有用、还能做一些事情上。

围棋中有一术语:平常心。所谓平常心,指的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比赛,都应该以平日下棋的心情对待之,这样棋就能下好。反之,过于兴奋,高度紧张,把一盘棋的输赢看得过重,怕输掉这盘棋,栽了面子,坏了名声,以至于心理失衡,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该赢的棋,也会下输。

棋理与人生的道理是相通的。面对名声,我们也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平常心包装自己的形象,显得不卑不亢,是最适于自己生存的。

我们曾耳闻目睹过一些令人敬佩的大名人,其对名声之淡泊,有时要比平常人还具有平常心。学贯中西、闻名四海的大学者钱钟书,从来都是拒绝报刊电台等新闻媒介的采访。一位外国记者到中国拜访他,钱钟书拒绝说:“你知道有颗鸡蛋好吃就行了。何必非要见一见那只下蛋的鸡呢?”不因名累,宠辱不惊,安之若素,永远保持着常人的本色,这是一代名人的活法,是他们对待名声的一种态度。

由此看来,名声,相对于生命本质并无太多意义,不过是种外在的东西,名声有与无、得与失并非人生的关键,关键是你到底是名声的主人还是奴隶,在生命中是你支配它还是它支配你。以一种“平常心”看待名声,对于一切,你都可能会很坦然。有名,你是你,无名,你还是你。始终保持朴素实在的做人的本色,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从从容容走你的人生之路,这该是多么轻松惬意!

保持平常心是一种人生境界。它不是消极地让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是宣扬万物皆空劝人遁世,而是希望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进入一种更高的哲学层次。拥有“平常心”,便能充分调动发挥生命的潜质,使生命更加灿烂地放射出原有的光华。

保持“平常心”,是自信的表现,也是训练和培养的结果。不仅对名声而言,假如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能培养出这种素质,那我们将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