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最应牢记的人生经验
15168600000080

第80章 贪欲是隐形“杀手”

欲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然而,一旦有了实现欲望的机会,能否以道德压制欲望,战胜贪念,就是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有欲则会想方设法去追求,苦苦追寻不得就会徒生烦恼。古往今来有多少贪财好名之徒为此而断送了前程、断送了性命。清朝乾隆年间的宠臣和珅是世上最有名的贪官,据说,他的家产总计等于大清朝十五年的国库收支。然而这么一位大贪官在自缢前却写下了一首感悟诗:

夜色明如水,嗟尔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室暗难挨算,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累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辜负九重仁。

古人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大贪官和珅在狱中所写的一首绝笔诗,诗中“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二句,堪称神来之笔。观和珅绝笔诗,何止是“善”,其悟也深啊!只可惜欲望害了他,他醒悟得太迟了。

顾恺之是南北朝时宋国吴郡太守,由于他政治清简,风节严峻,故素为人们所敬重。

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来看望他,告诉他说:“你的儿子顾绰,这些年来,不择手段地收积了许多钱财。而且,他还在外放债,收取高利也不择手段。如不加管束,怕是会愈演愈烈啊!”

送走了友人,顾恺之叫来了儿子顾绰。他让顾绰把装满了债券的箱子打开,他仔细看了看,没有假。他直起腰来,突然大声呼唤道:“侍从过来!”

几个侍从跑了过来。顾恺之让他们将一箱子债券抬到院子中,点起一堆火,然后忽将全部债券投入火中。

将债券烧后,顾恺之又对侍从说:“传言乡里有借顾绰债的,一笔勾销,不用还了!”远近乡里,那些借债的、没借债的,听到这个消息,无不赞扬顾恺之严于律己,严于教子,清廉公正的品格。

财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追求财富、拥有财富并不是人性的弱点,关键是获取财富的途径。

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挣来的财富,是一个人的光荣,如果利用权力贪污受贿得来的财富那就触犯了刑律。顾恺之的儿子顾绰通过放高利贷的办法去获取财富,是不仁不义的行为。坐拥不义财,离灾祸已经不远。顾恺之毕竟是饱经风霜,深明世故,他设计烧毁了儿子的债券,表面看令儿子失去了一些财产,但从长远看,是切断了儿子生命中的隐患,实乃明智之举。

清心寡欲处世之人,视钱财与功名如外物,不会被欲望所左右,他们能够自由支配人生命运,享受无欲而获得的怡然之乐。

东晋时,吴隐之经旧邻韩康伯的推荐,开始出任“辅国功曹”,随后官职不断升迁,并历任卫将军主簿、晋陵太守、左卫将军、广州刺史、太常、中领军等职。然而他却没让生活随着他官职的升迁而奢华,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

下属们都有些不解,有人曾经问他,“你寒窗苦读,有了今天的地位却不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你不觉得有点吃亏吗?”

吴隐之则说:“一个人读书做官如果只为了贪取富贵,他的人生理想就十分低俗,人生也就无味了。读书做官对这些人而言便是件坏事,是促其堕落的平台,又有什么值得称道呢?我不想成为这种人。”

吴隐之每月领到俸禄,第一件事便是接济贫穷的亲友和乡邻。他的家人起初并不赞成,常常责备他:“你不贪不占,这在做官的人中已是很难得。我们家也不富裕,倘若再将辛苦所得的俸禄白白送给别人,当官还不如做百姓呢!”

吴隐之为了让家人理解自己,耐心做他们的工作,劝诫他们说:“戒除贪心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时时刻刻地努力。我也担心自己一旦富裕起来,就开始追求享受了,现在清苦一些是好事啊!”

吴隐之清廉有德,朝廷对他屡有褒奖,十分信任。当富庶的广州地区的官吏贪污丑闻不断时,朝廷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在当时来说就是广州地区的最高官员。吴隐之到广州上任之后,不负众望,严惩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使当地习俗日趋淳朴,官吏奉公守法。

吴隐之之所以能够做到不贪、受人尊重,这很大的功劳应记在他有一颗无欲之心上。无欲之人,不会因为贫穷而办鸡鸣狗盗之事,更不会因为富贵而变得奢靡起来;无欲之人,不会因为无权而献媚于人前,更不会因为有钱而鱼肉百姓、聚敛财富。

我们常常被欲望缠身,被欲望搅得吃睡不香。人生短短几十年,谁能没有些想法呢?谁又不希望自己活得更舒服些呢?于是,欲望把我们支配得如无头苍蝇般乱转,让我们的身心都疲惫不堪,却很难有所得。无欲而怡然,我们缺少的就是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怀、老僧入定的境界。试着去探寻这种境界,找回属于我们的那份怡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