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
15173000000059

第59章 罗慕洛&反唇相讥,欲擒故纵

当别人对你说出无理言语的时候,必要的针锋相对,反语相讥也是一种处理突发事件的说话方式。

罗慕洛(出生年月不详):菲律宾将军、外交家、新闻工作者,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协助盟军和战后参加联合国工作而闻名。

1931年任TVT出版公司总编辑。1937年任另一报纸连锁的发行人。1941年日本进攻菲律宾时,他在科雷希多岛担任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的副官。日本占领科雷希多岛后,随麦克阿瑟撤至澳大利亚,后到华盛顿特区参加奎松总统的菲律宾流亡政府,任新闻部长。1941年因在战前对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形势有正确估计而荣获普立兹奖。1945年随美军回菲律宾。1948年任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主席。1949~1950年任联合国大会主席。

罗慕洛于1950年任菲律宾外交部长。1956年代表菲律宾参加联合国安全理事会,1957年1月任安理会主席。1962~1968年任马尼拉附近的菲律宾大学校长,并于1966~1968年任教育部长,1968~1978年任外交秘书,1978~1984年任外交部长。晚年担任马可仕总统的官员时,变得缺乏民主观念。他支持马可仕于1972年施行戒严,至70年代中期已从自由报业的拥护者转为政府控制报业的支持者,同时指责西方新闻记者对第三世界的问题作非善意的报导。

在巴黎的联合国大会上,菲律宾著名外交家罗慕洛,同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生了激辩。由于罗慕洛在发言中讽刺维辛斯基的建议是“开玩笑”,于是惹恼了维辛斯基,他非常轻蔑地对罗慕洛说:“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矮人罢了。”

虽然罗慕洛是个矮个子,穿上鞋也就1.63米。但正是这个矮个子,做出了许多高个子都无法企及的更让人轰动效应的事情。所以他从不因矮而自卑,而“愿生生世世为矮人”。一旦他的国格、人格受到污辱,就会同对方针尖对麦芒了。

当维辛斯基把话讲完,罗慕洛就跳起来告诉联大代表说:“维辛斯基对我的形容是正确的。”接着话锋一转:“此时此地,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的行为检点些,是矮子的责任!”

一般来讲,在庄重的国际会议上,利用别人的生理条件上的缺陷进行人身攻击,这是十分不明智的,既无理,又失礼。

故事中,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竟在联合国大会上称罗慕洛为“小国家的小人”,这是对罗慕洛人格乃至国格的极不尊重,因此,罗慕洛需要进行及时的反击,于是他采用逆向的思维方式,从相反的生理条件、性格特征和自身责任等角度立论反唇相讥,要“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的行为检点些”,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维辛斯基的嚣张气焰,义正辞言,有理有节。事实上,罗慕洛采用反语相击的讽刺方式,给了对方维辛斯基进有力的还击。

这种反唇相讥的论辩策略,要求说话者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具体来讲,在对对方用心善恶的判断上,在对对方言外之意的领悟上,在对对方表达技巧的辨识上,在反讥方式的选择以及话语的组织、词语的选用上,都必须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膛目结舌甚至迟疑笨拙,都意味着良机顿失、说服失败。

所谓反唇相讥,就是趁势反过来,抓住对方相同、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弱点以及问题用恰当的话语来嘲讽或戏谑对方,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一般反唇相讥的话语的恰当表现为:格调高雅,语言文明,不能演变成相互谩骂和人身攻击。精练有力,一语中的,让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理性的熏陶,从而得到思想境界的净化与升华。

反唇相讥需要把握说话者的目的和方式。社交谈话中,如果对人家善意而诚恳的批评反唇相讥,显然是不虚心接受意见的骄横表现,不仅不能够使自己进步,而且会严重伤害提批评意见者的感情,因此这时候就不易采用该方式。然而在某些具有对抗性质或争辩色彩的特殊场合,反唇相讥就经常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它是一种维护自身尊严,并置对手于尴尬之窘境的、行之有效的言语手段。

有一次,著名化学家巴斯德到巴黎开会。当他在进了一家宾馆之后,招待员以衣帽、行李取人,随之就把他安排到了一个肮脏潮湿的小房间。当了解到他的显赫身份后,招待员马上前来给他换房间,还解释说;“我以为旅客的阔绰和他携带的行李是成正比的,所以把您老认错了……巴斯德紧接着他的话说道:“我认为一个人摆阔绰通常是和他的无知成正比的。”一句话,顿时,把那个势利眼的侍者说得脸红耳赤。

这就是说,在当别人对你说出无理言语的时候,那么你能不能够做到针锋相对,反唇相讥,都会被用来衡量一个人反应迅捷与否、思维机敏与否、言词锋利与否的标志。事实上,能及时有效地作反唇相讥的人,就常常会被视为口才不错或“嘴皮子”厉害的人。有的人可能平时讲话不大容易“出彩”,然而每当在受到挑衅、攻击或听到批评意见的时候,马上就会像是通了电一样,瞬间就会冒出思维的火花来,干净利落地迎头给对方以反唇相讥。

必要的时候,要学会: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一原则可称得上是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的前提。在当我们无端受到他人不怀好意地冒犯时,以针锋相对地去反唇相讥不失为一种有力的回击武器。

在香港有俩人在报上打起了笔仗,其中一位姓王的在自己所作的文章当中骂对方是“王八蛋”。挨骂者在回击文章中说:“骂得好可惜不是我姓王。”如此的针锋相对,反唇相讥显示出了请君入瓮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