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
15173000000062

第62章 蒯通&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要求我们要将心比心,替对方着想,同时还要学会把握说话的要害,言简意赅。

蒯通(生卒年月不详):范阳人,本名原为蒯彻,为避汉武帝之名讳而改为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有传说,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是其后裔。

关于蒯通的故事,见于《赚蒯通》(元·无名氏撰)。本剧演蒯通勇于为韩信讲话的故事。事本《汉书·蒯通传》和《前汉书平话》。共四折。(讲的内容大致是:汉统一天下之后,萧何与樊哙忌妒韩信的权势和功劳,设计欲杀死韩信。于是,萧何诈称天子要游云梦山,令韩信入宫留守。韩信未听蒯通劝阻,进京后果然被杀,蒯通知祸将及己,便装成疯癫。萧何派随何察看虚实,终于识破其中有诈,遂带他进京。蒯通面对威慑,坦然陈述。先言韩信的十大罪状,从而历数出他的十大功劳;又说韩信有三愚,便进一步表明韩信的忠诚。皇帝被他的一番言辞说服,遂免其罪,赐其官。但蒯通谢绝而去。)

司马迁评价蒯通为“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通善齐人安期生,安期生尝干项羽,项羽不能用其筴。已而项羽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班固亦评其为“蒯通一说而丧三俊。”

秦朝末年,赵地被张耳占据后,号称武信君。委托蒯通去范阳去,说服范阳令徐公投降。

蒯通到达范阳,见了徐公就说:“我是范阳一介草民蒯通。据我分析现在的形势,徐公你可能活不了许久了。我特意来给你吊唁来了。不过,如果你听我蒯通的话,也可以有一条生路,我也是来向你表示祝贺来了。”

徐公问:“你怎么知道我活不许久?”

蒯通就说:“你在范阳为官已经十年了。你为了把秦国的法令落实到底,杀人家的父亲,使人家的孩子成为孤儿;你断人家的手足,毁人家的面孔,这样残忍的事情你做得够多的了。他们的亲人早就对你恨之入骨了。他们为什么不用锋利的尖刀插到你的腹中把你杀死呢?那是因为他们害怕秦国的法律。如今是天下大乱,秦国的法律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那些慈父孝子正在争着用利刃把你杀死。一来要化解他们对你的怨恨,二来杀你也可以得到名利。所以我蒯通知道你活不长了,所以这才来给你吊唁。”

徐公又问:“你怎么还祝贺我有一条生路呢?”

蒯通说:“武安君不嫌弃我是一介草民,肯向我请教关于战争的问题。我对他说:‘打了胜仗才能得到土地,攻取之后才能得到城池,这种战未能已经很落后了。不战而得地,不攻而得城,一纸公文就能搞定千里。你们愿意听这样的谋略吗?’他们的将领都很感兴趣。我就说,‘以范阳令徐公为例,他可以整顿士卒坚守城池。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怕死而贪图富贵的。战到不行的时候他要投降。那时士卒都有了怨气,很可能把范阳令也给杀了。这件事情一定会传出去。其他地方的官员知道范阳令先投降也被杀害了,必然要固守。这样,其他城池就不好攻打了。现在不如以隆重的礼仪迎接范阳令徐公,一直把他迎接到燕赵接壤的地方。使其他城池的官员都知道,范阳令一投降就得到了富贵荣华。这样,就会争着来投降。这就是我说的一纸公文可以搞定千里。’现在你要是听我的话投降武信君,不但可以求得生存,并且还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结果蒯通说通了范阳令徐公。

蒯通说服范阳令徐公投降的故事,他充分把握说话的时机和火候,逐步诱导对方,最终说服对方。

事实上,我们只有准确把握说话的时机和火候,把话说到点子上,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收到预想的效果,这就是故事中,蒯通站在徐公的立场上把利害的结果陈述清楚,从而规劝成功。由此可见,“换位思考”是说服的前奏,说话的时候要替对方着想,将心比心,这样的话才能打动对方,说服对方。

印第安人曾经说过:“首先要穿别人的鞋走上一段路。”你不要忘了问自己:他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原因?了解其中的含义是意味着宽恕一切。俗话说,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想说服他人,就要替对方着想,将心比心。

因此,要想说服别人,要尽可能地掌握对方的情况,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诚地帮助对方分析利弊得失。让对方感到你的真诚,这样能更容易地说服对方,打动对方。掌握说话的主动权。

说话要把握要害,这样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才能达到预期的劝解或是说服效果。说话说到点子上,其中一条比较重要的就是:语言表达要简洁明晰,通俗易懂。

据史书记载,子禽问墨子:“老师,一个人说多了话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话说多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天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知道天就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所以话要说在有用的地方。”

把话说到点子上,事实上也要求我们只要表达必要的意思即可,千万不要口若悬河、不知多云,古代的墨子的话和古语:“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说的就是讲话要少而精这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因此把话说到点子上,也要力争用最经济凝练的话语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蕴。

秀才们改写酒店招牌

从前有个客商新开一个酒店,为了招招揽顾客,特备厚礼请几个秀才为他写一块招牌。甲秀才大笔一挥写下了“此处有好酒出售”七个大字。众秀才议论纷纷:乙秀才说“此处”二字太罗嗦。丙秀才说“有”字也属多余。丁秀才认为酒好酒坏顾客自有评价,“好”字亦宜删去。这时甲秀才带着几分怒气认真地说,如此说来还是干脆只留个“酒”字算了。众秀才频频点头赞许,大家也欣然接受。其实说话也如此,有时需要简练,惜言如金,有时需要详述,用语如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