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
这天,张万钧刚进办公室,屁股将坐椅还没有焐热,经理办公室的人便向他报告,说是一个报社的记者要来采访他。
“他想来了解什么?”张万钧过去一般不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这倒不是说他对记者有什么成见,而是他恪守一种信条:多干事,少说话。他觉得:一来,言多语失;二来,报纸上一登就与荣誉联系起来了,易遭人妒嫉。俗话说,“树大招风”和“出头的椽子先烂”,指的就是这么个理儿。
“他说想请您谈谈开发区盐滩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经理办公室的人进而回答。
“噢!”张万钧一听,两个眸子闪电般地一亮。显然,他对这位记者想攀谈的话题感兴趣,并且好像要一吐为快似的。果然,他沉吟片刻,说,“你就答复他,说我今天有时间。”
“那他要问具体什么时间好呢?”
“什么时间都可以,告诉他由他看情况吧。”
经理办公室的人听完心里好生纳闷:往常经理一听说记者要来采访他,尽量想办法推脱,不是说正在开会就是讲工作太忙,实在无暇接待。今天怎么太阳从西面出来了,一反常态,不仅说有时间,而且还由他看情况!
张万钧对记者采访的态度转变,的确没有多久。那是前几天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无意中提到上报纸的问题。张万钧说出自己的想法后,那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听了郑重地指出他原来的那种想法不对,起码是以偏概全。因为你张万钧不是一个独立于群体和社会之外的人,而是身为开发区园林绿化公司的经理,是这个社会群体的代表。所以,上报纸就不应看成是纯属宣传个人,是为个人涂脂抹粉,树碑立传。而应该看成,宣传他也就是宣扬整个园林绿化公司;再往大了说,也就是宣传整个开发区的园林绿化工作。报纸是一种群众亲和力很强的宣传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其特有的功能,向社会宣传开发区的绿化成果,同时也是向开发区的领导和群众宣传搞好生态工作的重要性,以取得领导与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张万钧听罢,寻思一番,觉得颇有道理。因此,他今天听说记者要采访他,并且要找他谈一谈开发区盐滩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感到正中下怀,所以一反常态地表示了由衷的欢迎。
10时许,这位记者来到张万钧经理办公室。
“张经理,您好!”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
“别客气,需要了解什么,您尽管说。”
两个人寒暄过后,这位记者知道张万钧的确很忙,所以直奔主题地问道:“张经理,常言说,存在决定意识。那么,您对开发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是不是从开发区园林绿化的实际工作中得到的启示?”
“是,否则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张万钧语调缓慢地说,“我不具体介绍,您也可能知道。”
“我只是知道个大概,具体情况还是请您细致地说一说。”
“好吧。”张万钧若有所思地介绍道,天津开发区昔日是盐碱荒滩,如今已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滨海城市。在十几年的风雨历程中,开发区人凭借奋勇拼搏的精神与艰苦创业的实干,使协议投资额、工业总产值、利税等十项经济指标以平均7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已成为天津市醒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辉煌的成就既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国家给予开发区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与天津开发区良好的综合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美丽幽雅的城区环境是构成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已在约三分之一的土地上营造出绿色。看,就是这一块。”
张万钧说到这里,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带激光束的指示笔,揿亮,在对面墙上张贴的开发区开发示意图上画了一个圈,接着说:“今后,随着开发区建设的继续发展,我们将要承担的绿化任务还很繁重,也很艰巨。但是,尽管在我们面前还会有许多困难,还会有更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其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开发区从上到下、从领导到群众都亲眼目睹了盐碱海滩由荒凉秃涂到优美秀丽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人们的生态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无疑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我们今后绿化事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最大的有利条件。”
张万钧说话稍微多一点就感到口渴难耐。于是他端起水杯,深深喝了两大口,继续讲:“同时,在圆泰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英文名称编写TEDA的音译)人绿色梦的艰苦创业过程中,也使我逐渐加深了对绿化、美化生存环境重要意义的理解。在盐碱荒滩上搞绿化不仅仅只是有利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限于圆泰达人的绿色梦,而是在实现和满足着人类的一种生态需要。如果说当我刚接任绿化工作时对人类的生态需要只是一种感性认识,那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索后,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的生态需要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并能把这种认识转化成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当然,我们讲的生态需要,是指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需要不仅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人类重要的享受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能发展人的思维、智力、体力,大大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人类的生态需要是否得到较好的满足,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要使人类的生态需要得到满足,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界有着极大的依赖性,我们所从事的一切经济建设都要立足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之上。所以,在人与自然之间,必须增强生态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努力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以最小的消耗来自觉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张万钧说到这里,似乎意识到什么一样,急忙问,“哎,我这么讲是不是太抽象了?”
“不,不抽象。我今天采访您的目的,就是想听听您在宏观上的一些思考。”这位记者希望张万钧顺着刚才的思路继续讲下去。同时,他又提出:“生态问题,现在不仅成了我们国家的国策,而且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已经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也可以这么认为。”张万钧神色凝重地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的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科学技术研究和经济建设中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忽略了生态问题,不注重人类的生态需要,对自然界进行无限度地、盲目地索取和征服,以此来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从而,就出现了被人们称之为的“生态危机”。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自然界就会以各种方式来惩罚人类,在这方面人类已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具体事例我就不例举了,近来的报刊和电视反映这方面的内容很多。”
“那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提起并逐渐被各国政府所认识的呢?”这位记者进而问道。
“据我所知,早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披露了美国广泛应用有机杀虫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真实情況,并对有毒污染物流散过程做了追踪描述,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这本书的出版轰动了美国,也引起各国学者对于生态危机的极大关注。十年之后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确认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于是一个生态学的时代拉开了序幕。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大会向全世界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持续发展’(我国译为‘可持续发展’)。当时人们对联合国的这项呼吁有些不理解,因此也没有在全球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给可持续发展下了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发展取向。我国政府于1992年7月依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主题,庄严承诺发布了十条纲领。1993年,我国完成了以持续发展为重点的《中国21世纪议程》条例。1994年,我国政府批准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文件。”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各国政府和人民有严格的规范么?”这位记者好像要考验张万钧平时掌握的知识一样,问道。
张万钧呢,似乎也来者不拒,回答道:“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要求人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无条件地接受人和自然协调发展这一法则的理性约束,在具体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中,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原则。这个平等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同一时代人之间)平等原则,这一法则是强调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的发展为代价,特别是要维护弱的发展中地区和国家的需求;其二是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原则。这是强调在发展问题上要公正地对待后代人。这就是说当代人绝不能做‘吃子孙的饭、断子孙的粮’的蠢事,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因此,当代人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第一,当代人对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可能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后代人的意见现在无法得到反映,因此,当代人对未来人负责的自律意识应特别加强。面对自然环境被不可逆转地破坏,地球资源被严重耗损而日益稀缺的现实,当代人不能盲目地以‘明天会更好’来回避对未来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第二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当代人应为后代人提供自己从前辈那里继承来的一样多甚至更多的财富。这些财富主要是满足后代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当代人不但不能破坏和耗损自然资源,而且还应尽力保护和建设好自然环境,为后代人造福,真正实现一代更比一代好的发展目标。要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就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等原则,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这就必须改变以往的以‘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观,建立起人与自然具有共同生存权的生态文明发展观。生态文明的发展观信奉‘人是自然界的一员’的哲学观点。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参与实现生态系统代谢的一员。人类对生物圈所做的一切,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人类对自然界所做的无论是有益、还是有害,自然界总会以各种方式归还到人类自己身上,受益的是人类,受害的仍然是人类。要使自然界永远为人类提供利益,人类就必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必须把经济建设、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相互促进、协调、持续发展。”
这时,张万钧的手机又响了:“喂,您好,哪位?噢,任院士,您好,您好。明天想到开发区来,好哇,明天我一定陪您好好在开发区转转。”
这位记者见张万钧实在是忙,谈了不到一个小时的话,就接了四五个电话。他趁张万钧接电话的间隙,急忙抬腕看表,见时间已近中午,心想,要是上午的时间抓不住,下午接着采访很可能就会泡汤。于是,他急忙将话题引申到开发区生态建设上:“根据您的思路,具体到我们开发区的生态建设将采取什么步骤?”
张万钧在他的经理办公室与人交谈,习惯拿起办公桌上的一支圆珠笔,不时转动几下,与其说是在玩味,莫如讲这是以此使大脑松弛,使谈话气氛显得轻松自然,同时防止由于大脑过度紧张而疏漏掉应该谈的内容。所以,他又好像玩味地转动了几下手中的圆珠笔,端起茶杯呷了口水,自然地咂了一下嘴,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形成过程,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使我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由感性的、自发的状态升华到理性的自觉状态。在实践上,由绿化事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感性上的吻合升华到自觉地在绿化事业中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已成为我在开发区搞盐滩绿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使我绿化盐滩的信念更加坚定、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在这个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经理,快到吃饭时间了,您是吃工作餐,还是……?”经理办公室的人向张万钧既是提醒又是请示地报告道。
“那我们就一起吃工作餐吧,怎么样?”张万钧微笑地对这位记者说。
“好,我听说你们公司的工作餐满不错,遗憾的是过去一直没有机会,这回可品尝到了。”这位记者早听说张万钧极力反对拿公家的钱借机大吃大喝,挥霍无度,除了万不得已,从来不陪客人到饭店吃饭,所以欣然表示赞同。
“那下面的话题我就不一一展开讲了,以后有机会咱们再细致地聊聊。我这次只是提纲挈领的点到为止。”
“好。”
“我们的做法,是用我们的绿化事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这主要表现在对盐滩绿化规划的制定、生态设计方案的实施、绿化科研课题的选样和研究内容的确定以及维持开发区生态环境的整体构思等方面。比如,我对开发区绿化用土的思考和研究。在这里,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绿化灌溉中的节约用水问题。万物生灵都离不开水的滋润,绿化更离不开水。随着绿化面积逐年递增,用水量也越来越大。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考虑,在水的问题上,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节约用水。从这两点出发,我们按照生态学原理对人工绿化工程进行生态优化设计。关于水的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以后找出来交给你看。再比如,在开发区园林的生态设计方面,我也努力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设计时,着重于人与生存环境的共生关系。在适应人的多层次需要并防止对外界的污染等方面进行生态设计,采取了对人工自然进行生态优化的规范和设计活动。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有了宏观而具体的设计方案,就不再具体谈了。此外,我过去曾多次提到过的‘利用天敌防治盐滩绿化主要害虫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目的就是要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来消灭害虫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以保护开发区的绿化环境。”
“听说您最近提出一个‘绿色银行’概念。这与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
“你们当记者的可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消息就是灵通啊!”张万钧以赞赏的目光看了这位记者一眼。
“现在是信息时代,当记者的再不耳聪目明,那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就不是新闻,应该叫‘马后炮’了。”这位记者说完一笑。
“我提出的‘绿色银行’概念,是想借用‘银行’的功能,力图宣传绿化的意义和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将绿化的投入从‘国家投资’转向社会和全民投资,以便加快我们国家的整个生态建设。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写了一篇文章,可能将在北京的一家报上刊登出来,到时候请你赐教。”“哎,张经理!”这位记者听到“赐教”两个字像被烫着似的叫了一声,急忙更正地直摆手,“赐教可不敢当,应该是拜读!”
“那咱们就去吃工作餐?”
“好!”这位记者应声站起之前,在采访本的末尾重重地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