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七步走
15174400000082

第82章 新世纪最具竞争力的学校是快乐学校

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学校是快乐学校。是能培养出具有快乐心理素质人才(学生)的快乐学校。

老实说,没有人在为人父母之前就非常有经验,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后驾轻就熟地来教养他。

因此,我们总是战战兢兢地照顾孩子,同时渴望能养出“优质性格”的孩子。

什么是“优质性格”?

也就是孩子拥有比较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也比较能创造成功前途的优秀人格特质。也因为孩子有了这些气质,父母亲可以更轻松,更放心,也更快乐。

其实何止孩子有了优质性格会更快乐,大人何尝不是。有位老师曾经用这些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学生和小孩,经过是这样的:

优质性格排行榜,每回在演说现场和家长热烈讨论时,老师总要请教:“什么是你们心目中最渴望孩子拥有的优质性格?”

结果,“开朗”总是排行榜第一名。

讲到“开朗的孩子”,你会想到什么呢?

是的,开朗的孩子总是笑嘻嘻,很快乐,被人大声提醒时,不会愁眉不展地躲着哭,反而会说:“谢谢老师,谢谢爸爸妈妈,我下次会注意。”

万一碰到困难挫折,开朗的孩子不会停留在“为什么我这么倒霉?”的思绪中,而是“我要赶快找到方法来解决!”

开朗的孩子——从外表看,经常眉开眼笑,心情愉快;而内心的想法则是乐观。

那么,如何教出外表开朗,内在乐观的孩子呢?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指出:“你批评孩子的方式,是造成孩子乐观或悲观的重要因素。”他建议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时运用两项原则,第一原则是批评孩子时要“就事论事”。第二原则是爸妈要养成“以乐观态度来解释问题”的风格。(取材自《我家小孩高EQ》,劳伦斯,夏皮罗著,天下文化出版)

原来,当爸妈对孩子又吼又叫,经常唉声叹气时,孩子的性格就逐步退缩消极了;而当爸妈以明理、正向的方式引导孩子,孩子才有机会将性格调整为开朗乐观。

一般而言,爸爸妈妈可能碰到孩子有如下三种不负责的情况,大家不妨了解一下孩子养成“不负责”性格的可能因素:

(1)不敢负责:可能我们要孩子完成的任务太大,例如:要孩子打扫所有的房间,要孩子上到十楼以上去买东西,使得孩子一开始就产:“我没有空!”“我不会买!”

(2)不会负责:可能当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时,我们没有要求他重做,或只是唠叨几句就接手去做,以致孩子没有学到“要享受权利,也要会尽义务”,经常把玩具乱丢,不会物归原处等。

(3)不想负责:可能当初孩子渴望把事情做好,可是每次无论怎么做,大人都不满意,甚大声斥责,所以孩子失去了“负责”的动机,干脆充耳不闻。

趁孩子还在身边,我们还能发挥影响力的时刻,除了反省自己的教养方式,也用一些方法来栽培孩子“负责”的性格吧!

(1)当下解决:如果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喝饮料、吃零食,突然听到外面有同学呼唤他,于是他急匆匆地跳起来拉开门就想出去玩,这时,妈妈就应当把门外的同学邀进来等候;同时要阿强收拾客厅,恢复原来的整洁,才让阿强和同学一同出门。

(2)重做一遍:轮到小华扫厕所时,小华总是用水冲一冲,随便刷两下就忙着去上网。爸妈商量后,要求女儿完成家事的时候立刻通报,如果爸妈检查不通过,女儿必须重做。在这个过程,爸妈都不动怒,只是点出该改进的地方,尽管女儿嘟着嘴做,爸妈也不受影响。

(3)连带责任:王家有三个处于小学阶段的儿子,为了培养孩子从小喜欢阅读的习惯,于是家里特别开辟一间小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好书。

但是,令人头痛的是,拿下来后的书经常没有摆回去,要不然就是随便一放,图书室变得很乱。爸妈讲了好几遍都没法改善,也没有孩子承认犯错。后来,爸妈取得共识后宣布,只要发现书架乱了,全家五个人一起来整理,一个星期后,整个情况就改善了。

原来“原凶”是老大阿宪。小学五年级的他,看到因为他个人的坏习惯,导致全家人得花时间重新整理书架,而觉得不好意思,自此之后,爱书、把书归位的责任心就出现了。

(4)负责好处多:爸妈引导孩子如何为自己的课业负责,为家里的整洁舒适负责,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同时懂得分享——因为家人都能自行负责,而使全家人获益,例如每个孩子都做好自己的本份,爸妈省掉唠叨的麻烦,心情会更好;妹妹把玩具收好,全家人走路不用担心被绊倒。像这样,孩子也能学习到——原来负责不只是为自己好,也为他人好。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现代生活节凑无限度地加快,儿童也或大或小受到一些影响。做父母的,应当负起一个重大的责任,就是要注重孩子性格的培养,为以后踏上社会做充分的准备。

有个妈妈为教师在孩子联络簿上的留言而苦恼;“该学生上课时笑声太大,请家长配合指正。”

妈妈说:“孩子在家里看电视时,如果笑得太大声,我会立刻纠正他,结果惹来先生的抗议,他说,在自己家里,孩子本来就可以大声地笑。我这才想起来,原来我先生也是放声大笑的人。我真烦恼,教师交代的事该怎么办?”

“笑”得大声也不是,制止他也不是,究竟该如何是好?

孩子当然可以“笑”,而且要开心地笑,好让内在压力得到良好的缓解;重点是,孩子要学会“有分寸地笑”,也就是看场合、看气氛、看情况,如果在公众场所,例如教室、图书馆、餐厅……就必须有所节制;如果在自己家中,就可以开怀地笑。

像这种“拿捏分寸”的学习,就是孩子培养弹性性格的好机会。

另外,有个妈妈为大儿子性格愤愤,常被弟弟欺负而苦恼。我问她:“当弟弟欺负哥时,你如何教哥哥?”

她说:“我告诉哥哥,有事来找妈妈,不要和弟弟计较。”

关键就在这里了!

做哥哥的从小“听从”妈妈的意思,从来没有机会去处理和弟弟的冲突,往后他又如何有弹性地处理人际关系昵?

这个大儿子需要学到的就是——有的人需要以强制强,有人需要以柔克刚,有的人则需要软硬兼施,应对的态度需要视情况而定。

当孩子学到了这种应变能力,性格的弹性空间也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