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经济分析
15175200000029

第29章 2 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

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和合作中,认清跨国公司追求利润和促进发展的两重性,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吸收外资政策是趋利避害的关键。因为,同一种外国直接投资对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对于跨国界大规模的直接投资带来的变化,我们既不能无视其对国际经济关系,乃至各国经济的影响,也不能过分扩大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因为经济全球化既有资本力量的扩张,也有市场力量,甚至强权的推动,可以说是多种因素推动的,就全球范围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仍起辅助作用。

启示之二

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变化仍是决定今后几年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总体状况的因素。外部环境主要是整个世界经济尤其是主要投资国的经济环境,内部条件则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投资环境。政治稳定、经济环境的改善、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反腐败力度的加强,将成为跨国公司增加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推动力。

启示之三

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跨国公司政策必须立足于本国基本的现实。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的东道国利用FDI的历史及现实说明,并不存在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和跨国公司政策。成功的战略和政策都是密切结合具体国情,并且反映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特定技术基础,以及政府实施政策的能力。在日益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战略是发展中东道国政府紧迫的任务。由于市场失灵,消极的自由放任的政策不仅难以胜任,而且往往导致东道国整体利益的损失。因为自由放任的外资政策不可能吸引到优质的FDI,也不可能获取FDI所提供的潜在利益或诱导跨国公司按照东道国利益的行为标准经营。

启示之四

中国是一个经济运行正处在过渡性的转型时期的发展中的大国。这里涉及以下几点:(1)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竞争力。无论是引进外资的规模,还是外资的行业流向都要与中国产业政策相一致,最终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产业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知识产权、专利及其商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竞争。中国产业创新能力较弱,研发(R&;D)投入不足,工业化水平较低,还不足以形成与跨国公司讨价还价的能力,所以有必要区别不同的合资对象,对来自不同国别、不同产业的跨国公司加强“进入”的引导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与跨国公司的合资中应重点遵循联合研制和开发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国产业的竞争能力。(2)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依据产业布局、地区布局和产业关联度的要求,利用市场和政府两种调节手段,改组、改造中国的现代工业,创建大型企业集团,并实行名牌战略,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3)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特殊的转变时期,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言,最重要的是国家经济增长的整体能力,或称国家能力。产业扩张能力、地区之间的贸易和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良好的基础和经济国际化等,是国家经济增长整体能力的关键因素。足够的国家能力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引擎”,也是应对跨国公司必备的经济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1.[英]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总结》,常志霄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2.陈宝森:《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陈昭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富良、万卫红:《企业行为与政府规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5.程琥:《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比较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2001年版。

7.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高乐咏:《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与企业》,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9.郭丁:《国际经济关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美]戈登·塔洛克:《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张政军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12.黄景贵:《世界经济研究:全球化条件下的制度质量竞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3.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蒋殿春:《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5.季铸:《世界经济导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李东阳:《当代西方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7.李尔华:《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李玉平:《走向21世纪的西方大国经济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19.李琮:《当代国际垄断——跨国公司综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杨宇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1.刘跃生:《国际直接投资与利用外资》,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22.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3.联合国贸发会议:《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 〈以发展为目标的FDI政策:国家与国际视角〉》。

24.毛蕴诗:《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6.[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郭宇峰等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

27.[英]尼尔·胡德、斯蒂芬·扬:《跨国企业经营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8.[美]乔·B。史蒂文斯:《集体选择经济学》,杨晓维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29.秦斌:《一体化国际经营——关于跨国公司行为的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30.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2.[英]苏珊·斯特兰奇:《疯狂的金钱——当市场超过了政府的控制》,杨雪冬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英]苏珊·斯特兰奇:《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4.[美]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5.世界银行:《全球展望与发展中国家(200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6.世界银行:《全球展望与发展中国家(200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7.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8.唐勇:《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维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39.王梦奎:《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的作用》,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0.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1.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2.王洛林、余永定:《世界经济分析与预测(2002~2003年)》,社会科学文献2003年版。

43.王洛林、余永定:《世界经济分析与预测(2003~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4.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5.乌杰:《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整体发展》,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46.吴兴南、林善炜:《全球化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7.魏后凯等:《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决策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8.汪斌:《全球化浪潮中当代产业结构的国际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9.肖勤福:《世界经济发展因素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0.[法]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何竟、周晓幸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51.杨宇光:《经济全球化中的跨国公司》,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52.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3.[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54.张幼文:《当代国家优势:要素培育与全球规则》,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

55.张汉林:《强国之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及政策选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6.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编:《世界经济与中国》(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7.陈友良:《对西方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的几点思考》,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5期。

58.陈左:《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的生产体系》,载《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59.陈涛涛:《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行业特征》,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60.高敏雪、李颖俊:《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载《管理世界》2004年第1期。

61.江小涓、杜玲:《国外跨国投资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载《世界经济》2001年第6期。

62.江小涓:《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和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载《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3~4期。

63.金明善、郭燕青:《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期。

64.卢荻:《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

65.马蓉:《跨国并购对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的影响与对策》,载《对外经贸实务》2004年第6期。

66.聂名华:《国际直接投资的若干新特征》,载《当代亚太》2000年第10期。

67.邱巍、巫宁耕:《跨国公司无国籍化发展趋势及其政策含义》,载《经济科学》2001年第2期。

68.沈坤荣、田源:《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载《管理世界》2002年第11期。

69.[韩]朴商天:《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关系研究综述》,载《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5期。

70.宋泓、柴瑜:《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影响:理论回顾与展望》,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2期。

71.吴志鹏等:《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载《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72.王春法:《FDI与内生技术能力培育》,载《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3~4期。

73.王洛林、江小涓等:《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经济国际化的影响》(上、下),载《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4~5期。

74.王允贵:《加入WTO后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研究》,载《改革》2001年第4期。

75.薛澜等:《全球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布局》,载《管理世界》2002年第3期。

76.许罗丹、谭卫红:《外商直接投资聚集效应在我国的实证分析》,载《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77.杨大楷、应溶:《我国企业FDI的区位选择分析》,载《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78.余万里:《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载《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3~4期。

79.左大培:《跨国公司及其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再分析》,载《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9~10期。

80.张岸元:《中美关系中的跨国公司因素》,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期。

81.张慧智:《海外直接投资成果因素分析》,载《管理世界》2005年第5期。

82.张长春:《影响FDI的投资环境因子分析》,载《管理世界》2002年第11期。

83.赵楠:《跨国公司的市场行为:从垄断到竞争——以汽车行业为例》,载《经济学家》2004年第1期。

84.曾繁华、李坚:《“以市场换技术”制度安排问题研究》,载《管理世界》2000年第5期。

二、英文部分:

85.Charles W。Kegley,Jr。EugeneR。Wittkopf,WorldPolitics—TrendAnd Transformation,Fifth Edition,St。MartinPress,Inc。,1995.

86.K。J。Holsti,Internationalpolitics。AFrameworkForA-nalysis,SixthEdition,PrenticeHall,Engle-woodCliffs,New Jersey,1992.

87.RoberJ。Carbaugh,InternationalEconomics,SixthEdi-tion,South-WesternCollegePublishing,1998.

88.JeffryA。Freden&;DavidA。Lake,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PerspectivesonGlobalPowerandWealth,Pekimg UniversityPress,2003.

89.JoanE。Spero,ThepoliticsofInternationalEconomic Relation,Secondedition,New York:st。MartinsPress,Inc。,1981.

90.RobertGilpin,U。S。Powerand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ThePoliticalEconomy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NewYork:BasicBooks,Inc。Publisher,1975.

91. Williamson,O。E。&;。Winter,S。G。TheNatureofthe Firm:Origins,Evolutionand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1991.

92.TheodoreH。Cohn,GlobalPoliticalEconomy:Theory andPracticebyAddisonWesleyLongman,Inc。,2000.

93.Caves E。R。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Economic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London,1982.

94.UNTCAD:WorldInvestmentReport2001,2002,2003.

95.Agrmon,TamiandvonGlinow,&;MaryAnn。(eds),TechnologyTransferInInternationalBusines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

96. Dunning,John H。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the GlobalEconomy(Mass:AddisonWesley),1993.

在书稿付梓之际,并未有丝毫轻松的感觉,反而觉得这仅仅是个开端。

自从跨国公司建立了国际生产体系,在全球范围生产经营、配置资源以来,全球市场中的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两种不同的主体之间出现的部分“权利让渡”更是引起学者们的争论。本书也是从这一角度探讨跨国公司的行为及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的。选择这样一个跨学科的、需要有多学科知识作为理论基础的题目,对我来说的确不容易,这一点随着写作的进程,越来越深的体会到。书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还只能是初步的探讨,有待于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

感谢陈乔之教授,是他首先鼓励我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书的,也是他对书的最初提纲提出了修改意见,没有他的鼓励和帮助,或许就没有此书的问世。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得到家人和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李郁芳教授及其他老师对本书的初稿提出了宝贵的、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均表示深深的谢意。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同行的有关研究成果给予我许多启发和帮助,书中也汲取了学者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参考了许多相关的资料与文献,对于他们的劳动,也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陷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敬请专家、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朱鸿伟

2006年2月于暨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