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
15177200000022

第22章 时刻坚信你能行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因此,每个人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孤立的个体,思想和行为可能时时受到世俗的约束与制约。在当今的世界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它们编织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网罗其中,而我们很多人往往习以为常、不假思索地照“章”行事。

对于这些规则和方针,你也许不以为然,但同时又无法摆脱束缚,无法确定自己应该遵循哪些适用的规则和方针。

当然,我们这里没有提出也丝毫没有暗示,你可以任意违反法律或规则。公共秩序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则是维持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但是,盲目遵循常规则完全不同。对于个人来说,盲目服从可能比违背规定更为有害。

如果一种规定或规矩妨碍着人们的精神健康,阻碍着人们去积极生活,它就是不健康的。如果你知道这种规矩是消极而令人讨厌的,而你又一直遵守规矩,那你就陷入了人生的另一种误区——你放弃了自我选择的自由,让外界因素控制了自己。

要想摆脱外在的干扰和控制,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出击,证明自己是生活的强者,这种选择积极行动的方式,使我们有主动摆脱困境,增强自身能力的机会。

许多人等待着事情发生,或等待着别人照顾他们。但那些最终获得好职位的人都是那些解决了问题而不是为问题所困住的能动型的人,这些人按照正确的原则掌握主动,做了需要做的事件,完成了工作。

那些发挥主动性的人和那些不发挥主动性的人有着天壤之别。我指的不是效力上的25%~50%的差别,而是100%以上的差别,如果那些发挥主动性的人是聪明、有见地和反应敏锐的人就更是这样了。

如果你不冲破外界因素的控制,或者总是认为外界因素在控制着你,你就不可能真正地生活,不可能有所作为。真正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要消除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而意味着将外界控制转变为内在控制。这样,你就要对自己感受到的每一种情感负责。你不是一个机器人,无须根据他人制定的各种莫名其妙的程序,糊里糊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你应该更为严格地审查这些条条框框,逐步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每当你不愿为生活中的某件事承担责任时,你都可以求助于抱怨责怪,而抱怨责怪是一种徒劳无益的表现。你可以尽情地抱怨别人,拼命责怪他们,但对自己不会有任何帮助。抱怨的唯一作用是为自己寻找一种开脱的借口,把自己的精神不快或情绪消沉归咎于其他人或因素。

你如果常常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人身上,这有可能走向另一极端——崇拜偶像。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价值观念可能由他人来确定。因此,如果别人做了一件事,你也希望做这件事。偶像崇拜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表现形式,当你注重他人而否定自我时,你无形之中在抬高别人,贬低自己,并且将自己的生活依附于外界事物。

当然,你可以赞赏他人,羡慕他人取得的成就,这其中并不带有任何自我挫败的因素。然而,如果你模仿他人的言谈举止,甚至顶礼膜拜,这就构成了一个误区。要记住,你所崇拜的每一个对象都是人,都是同样有血有肉的凡人。他们每天同你一样做着各种普通的事情。他们也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身上也会感到发痒,身体也会生病。所以,偶像崇拜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遇到不幸的威胁时,认真而仔细地考虑一下,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是什么?正视这种不幸,找到充分的理由使自己相信,这毕竟不是那么可怕的灾难。你坚持面对最坏的可能性,怀着真诚的信心对自己说:‘不管怎样,这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的忧虑减少到了一个非常小的程度。也许你需要把这个过程重复几次,但是到最后,如果你面对最坏的情况也不退缩,你的忧虑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喜悦之情。”

所以面对挫折和失败,重要的就是要秉持正确的态度,运用积极的信念。人生必然要与挫折和失败打交道,以平常心的态度看待挫折和失败。纵观人生的成功者,大凡人生的赢家,不是那些对成功怀有强烈期望的人,而是那些能正视挫折和失败,能够“输得起”的人。

成功从来就是超越挫折和失败的成功。一个人的成功史,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其失败史。他的成功,仅在于从一连串的失败中孕育出了成功。

所有成功者都是“输得起”的人。即使身处失败的氛围中,他们依旧相信还有成功的机会。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失败不过是一个更明智地重新开始的机会。”他自己的成功史就是战胜失败的历史。

坚持就是成功。在挫折或失败的逆境中,倘若还能坚持自己的追求,那就是真正的强者。美国发明家T·华盛顿的话极为相似:“我明白了,成功的大小不是由这个人达到的人生高度衡量的,而是由他在成功路上克服的障碍的数目来衡量的。”

你应该确定自己的行为,学会独立地做出决定。不要总是从传统习惯的规定中寻求答案,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谱写你的幸福之歌。

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做事是无法成功的,更何况想要获得人生的成功,那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

生活中无数个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拥有“我能行”的信念,以不屈斗志,加上精明的头脑,即使是一个身体上有缺陷的人,也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并非一定要卷进“万马战犹酣”的竞争漩涡,拥有专业精神的员工完全可以瞄准市场需求的空缺所在,抓住有利时机,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从激战不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