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爸爸带小杰到乡下去看望爷爷、奶奶。小杰非常喜欢奶奶家。因为,每年暑假回来,都要和叔叔家的哥哥、弟弟一起下河去游泳,去摸鱼。小杰的“狗刨”式的游泳技术就是哥哥教的。最有趣的要算是下河摸鱼啦!哥哥摸的可熟练了,沉下去一会儿就摸上来一条。开始小杰学着哥哥的样子,伏下身去,双手向底下一抓,拿出水面一看,是一堆烂水草。哥哥教给小杰摸鱼的要领,偶尔小杰也能抓上一条来。
这天晌午,炽热的阳光烤着大地,田里的玉米叶都卷曲着,不敢“正视”火辣辣的太阳光,菜地里豆角叶子、黄瓜叶子都变得软绵绵的。
奶奶家的看门狗——花花,这时也趴在树阴下,耷拉着舌头,哧哧地喘着气,不时地眯上眼睛。一会又机警地竖起两耳,听着什么动静。
这天,从上午8点开始停电,直到下午2点还没来电,电扇只好在一边休息了。小杰和哥哥、弟弟正在堂屋里玩跳棋,小杰疲倦地站起身来,拍拍脑门说:“这会功夫要是吃上点冰激淋多舒服呀!”哥哥说:“农村里没有卖冰激淋的!”小杰说:“没有冰激淋,冰棍也可以呀!”弟弟叹了口气说:“冰棍也得去集市上去买,这么热的天,谁去呀?”哥哥看了看冰箱的冷冻盒,里边的冰块全化成了水,说:“唉!没办法,没有冰棍连个冰块也别吃啦!”
忽然,哥哥像想起了什么说:“各位想吃冰棍吗?这好办,本人有办法冻冰棍。”小杰说:“别吹牛了。冰箱没电,怎么冻冰棍?”哥哥说:“本人就是有办法,不用冰箱照样冻冰棍。”小杰和弟弟异口同声地问:“真的吗?”哥哥说:“真的,咱从不说假话。”沉了一下又说:“不过,你们得听我的指挥,叫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得干什么。”小杰说:“好!”弟弟说:“行!”
接着哥哥给小杰和弟弟布置了任务:“你们找一个塑料桶,再找一根干净的竹棍儿或一根筷子代替也行,再晾一杯白糖水。”说完就出门走了。小杰和弟弟不知哥哥干什么去了!
赶快找来一个塑料水桶,并找了一根细木棍儿,用清水洗净,急切地盼望着哥哥回来。
一会儿,哥哥从外边抱回来一大块冰,哥哥说:“这是在小卖部卖肉的爷爷那买的。小杰和弟弟一见冰块,赶紧过去,用双手摸着,再用凉手拍拍脑门,真舒服呀!”
哥哥找来了锤子,口当口当几下把大冰块敲碎了,装在水桶里。然后拿起食盐,哗一下子倒了半袋,然后用双手把它们混合均匀。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塑料管。塑料管大约有15公分长,直径有4公分吧!他把小木棍儿插入塑料管内。小杰和弟弟真是莫名奇妙,不知道哥哥要变什么魔术,两个小脑袋一会扭向左边,一会转向右边,跟着哥哥来回转。哥哥向塑料管里倒上一管晾凉的白糖水,把塑料管插在冰块中,还不时地用手转动几下。弟弟实在忍不住了问:“哥哥,什么时候能冻好冰棍呀?”哥哥热得满头大汗,用手背抹抹汗水说:“快好了!”过了一会,哥哥把塑料小管拿出来,在桌子上磕了两下,用力把小木棍儿一抽。嘿!看,一根冰棍制成了。哥哥把冰棍递给了小杰说:“你是客人,你先吃吧!”小杰把冰棍拿到弟弟的嘴边说:“小弟弟,你先吃。”弟弟上去就咬了一口说:“真甜!”小杰也咬了一口,含在嘴里说:“真甜,就是太硬了。”哥哥也咬了一口说:“冰在嘴里,凉在肚里”。弟弟说:“哥哥,再冻一根吧!”哥哥说:“没问题,再冻一根。”
接着哥哥又冻了一根冰棍儿。几个小家伙玩得真开心。
小杰问哥哥:“为什么不用冰箱,只是在冰里加点盐就能冻成冰棍呢?你跟谁学的?”
哥哥得意地说:“跟书上学的,我们学的化学课,其中有一部分是小实验,就是这么做的。我还能自制清凉饮料呢!”弟弟也拉住哥哥的手说:“哥,你给我们讲讲,为什么冰里要加盐呢?盐本身并不冷,怎么能冻冰棍呢?”哥哥拉起另一种腔调,说:“行!我就用最通俗的话,给你们讲讲,你们一学就会。”
接着,哥哥就讲起了这里的奥妙。的确,食盐本身并不冷,可是冰是冷的,要溶化成液体也就是水,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温度。从周围吸取热量后,自己温度才能升高,开始溶化。
而食盐又溶解在这些冰水中,使得冰点降低。这样带有食盐的冰块,必须从周围吸取大量的热量。周围供给热量后,冰块盐水又会继续溶化。这样反复重复着吸收热量和加快溶解的过程。周围的温度逐渐下降。有人做过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温度甚至能降到零下20℃左右。在如此冷的环境中,糖水能不结冰吗?有的商店就用食盐加冰块做制冷剂。
当然啦,制冷剂还有很多种,比如,二氧化碳在加压冷却的情况下,变成固体叫“干冰”。干冰就是一种制冷剂。它的优点是溶化后不会有水分,所以保存的物体不受潮。还有,把氮气冷却后变成液态氮,叫“液氮”,也是一种制冷剂等等。这些制冷剂在工业、农业、医学方面应用可广啦!
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你们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做个自制冰棍儿的小实验好不好!第四十章 为什么馒头会发酸放学了,小伟的肚子里咕咕直叫,来到厨房问妈妈:“吃什么饭呀?我饿极了!”妈妈说:“蒸馒头,香菇炒尤菜、西红柿鸡蛋汤,一会就好。”说着,好像闻到了一股酸味,就自言自语道:“哪来的酸味?”小伟好像也闻到了说:“怎么好像从蒸馒头的锅里散发出的昧?”
妈妈的动作还真快,一会儿,把炒菜端上了饭桌。妈妈满怀喜悦地打开蒸锅,准备享用一下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谁知,一打开锅盖,自己也吃了一惊,拿着锅盖的手也停在半空中,小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赶忙过来向锅里看,哪有又白又胖的大馒头呀,蒸出的馒头又小又扁,都趴在锅里了,小伟说:“这是袖珍馒头。”妈妈说:“蒸馒头的能手没在家,没办法啦,凑合着吃吧!”
妈妈说的蒸馒头能手是指小伟的奶奶。前几天,叔叔来电话,说叔叔家的小弟弟出水痘,无法送幼儿园。请奶奶来照顾一段时间。这不奶奶收拾行装到叔叔家去了。奶奶总是逗趣地说:“我这是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呀!”奶奶做的饭菜可好吃啦,尤其是奶奶蒸的馒头,又白又大、又香又甜,比街上买的好多啦!
奶奶走后,妈妈学着奶奶的做法,也蒸馒头,妈妈说:“没什么难的,我听人家说把碱放合适就行了。这不,第一次实验就失败啦!”
小伟拿起一个馒头,一口咬下一大块,嚼在嘴里怎么不对味呀!又酸又粘难吃死了。爸爸在一边安慰小伟说:“好儿子,这次没蒸好,下次一定能做好,像奶奶蒸的那样。”这锅馒头足足吃了三天才吃完。妈妈不死心,过几天,又按奶奶教的方法,再做一次。不过这次加了一大勺碱。心想:“这会儿错不了!”哪里料到,这回蒸出的馒头可是不错,揭开锅盖一看,小伟也笑了。问妈妈:“这回馒头怎么一个个都咧开大嘴笑了?”妈妈摇摇头只好说:“对不起啦!儿子,看来,你只有等奶奶回来再吃又香又甜的馒头吧!”
第二天,小伟的妈妈在食堂买饭的时候,看见食堂的馒头蒸得白白的,松松软软的,真诱人,就买了两个,正巧炊事员王师傅走过来,小伟的妈妈问起了王师傅,怎样才能把馒头蒸得又大又白又松软?
王师傅对小伟的妈妈说:“蒸好馒头,关键要用好碱。像你第一次蒸的馒头又小又扁的,就是碱少了,吃起来发酸而且粘。第二次你蒸的馒头都乐开了花,主要是碱又放多了。”妈妈说:“怎么才能知道碱放的正好呢?”王师傅说:“平时发面的时候,在面发酵的过程中要产生酸,为了使蒸出的馒头不酸,就要用一定量的碱去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使面团呈中性。在酸和碱发生中和作用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气体,所以揉面时一定要用力揉均匀,如果用刀切开面团,看到横切面上有一个个的小孔就说明碱加的适量。如果揉的不均匀,那么蒸出来的馒头,就会黄一块,白一块的,同样不好看,又不好吃!”
妈妈点点头说:“噢!原来蒸馒头这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王师傅说:“当然啦,做面食的也有好几等厨师呢!”
妈妈请教了王师傅以后,明白了原因所在,第三次又蒸了一锅馒头。这次没等馒头蒸熟。小伟就在厨房门口等着妈妈的“杰作”,时间到了,该揭锅了,妈妈还是担心效果如何?她闭上眼睛,伸手揭开锅盖,只听旁边小伟拍手叫道:“噢!这次蒸出了又大又白的馒头啦!”爸爸的脸了也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同学们,像小伟的妈妈第一次蒸出的又酸又粘的馒头,还是勉强可以吃的。如果馒头放的时候久了,也会变酸的,而且手掰开时会拉出许多粘丝,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馊了。这样的馒头可千万不能吃的,否则就要去医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