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杏林拾翠
15182400000001

第1章 序一

1982年前,我在广州中医学院教《中国医学史》时,经常到各图书馆翻阅古书籍。看多了,竟发现在“医”与“史”之间,存在一个空间地带,尚很少学者去进行“开垦”。这地带既涉及“医”,也涉及“史”,还涉及“文”。可谓“边缘科学”。于是我钻了这一“空子”,写了《杏林拾珠》(医学随笔)。1983年5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印数15000本。当时社会上正缺乏有“知识·情趣”的读物,便很快售罄。

事隔二十五年后,百花文艺出版社经我的母校——厦门大学的老师辗转来一封信,说要新版《杏林拾珠》。真是给我一个惊喜!一本在我脑子里已进入“历史”的书,在今日很不容易出书的“市场”还要新版,这是万万没想到的。

我想:一本书没有随着飞逝的岁月而“过时”,其中必蕴藏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想了好几昼夜,才略有所悟:关键在中医药的本身。

中医药学是炎黄子孙在历史长河中所共同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其严谨的治学、“仁术”医德、精湛的医术、“整体——平衡”的中心思想、“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辨证施治”等理论,以及卷帙浩瀚的医书专著、震古烁今的研究成果,宛如颗颗明珠珠翠,引着这这千万代,永远不过时。我只不过在前人整理部分资料的基础上,做点“爬罗剔抉”的工作,把淹没或半淹没在汗牛充栋的古医书堆中的明珠采撷和汇集起来,经过一些“刮垢磨光”的功夫,使之更加光彩熠熠。

当年在编写时,一再考虑,怎样帮助读者克服读“史书”时,常有硬着头皮,苦啃硬吞的困境?这除了从根本上加强古汉语的学习外,我进行这样的小尝试:以较多的史实为基础,选择一些小题目,或写一件事,或写一个人,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神话、轶事、趣闻,使严肃庄重的历史性、学术性题材,寓于通俗易懂的闲话、随笔之中。全书虽没有什么系统性,尽是些历史上吉光片羽的东西,除可助茶余饭后谈资外,还可作为一种史话的辅导读物,借以扩大历史知识面,开阔眼界,启迪思想,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到中国这个中医药宝库是何等辉煌夺目,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何等令人自豪的奇迹,从而激发后来者继续攀登中医药的高峰。

书中只在引用原文时注明出处,以便读者进一步查阅。至于一些有关研究成果的出处,则恕从略。

本书能新版,应该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尤其是杨进刚先生。

曾心(原名曾时新)

2008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