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宗吾传授的28堂生存智慧课
15185200000050

第50章 不忌模仿前人

能推动和摇撼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擅长模仿的人。

当当网联合总裁俞渝曾定义过创新的含义:“拿来主义加中国刀法”,创新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是“抄袭”、然后“模仿”,最后升华为“创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抄袭就是不做改变的照搬,模仿就是要加进些其他的东西,但是主体还是人家的。

厚黑学觉得,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之一,也许是要学会去运用已经证明为有效的成功方法。你必须向成功者学习,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了解成功者的思考模式,加以运用到自己身上,然后再以自己的风格,创出一套自己的成功哲学和理论。其他人能够做到的,你就同样也有可能做到。这往往跟你的意愿无关,而涉及到你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参照那人是如何做的,这就是模仿。我们没必要跟有些人一样,成功乃是穷多年之功,才找出一套特别之道。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哪里容得下你苦心钻研多年?你要做的就是模仿成功者,不需要花费像他们那样多的时间,也许不多久就可以达到像他们那样的成就。

历史上大凡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多是以模仿起步。《朱子语类》上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即久,自然纯熟”。林逋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毫无疑义地模仿了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诗句。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强彦文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却写在陆游之前。这是《诗式》中被称为“偷语”的模仿方式,已然令人称奇,而同时另一种被称为“偷意”的模仿方式则更技高一筹。的确,仿照前人名句,翻出新意,也是一种创造,有的还能出彩。王勃为人乐道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受到当时都督阎伯屿的连声称赞:“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其实这乃仿写北朝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描写射猎的盛况,王勃仿写并放入《滕王阁序》那个大的语言环境中,与数十名句互为衬托,更加相映生辉。后人盛赞王勃神来之笔,却冷落了庾信这个首创者。

人类建筑、音乐、美术及服饰等的演进,皆是在旧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添加改进,才发展出多风貌现代的建筑、音乐、美术……这就是所谓的创新,除了第一个盖房子者,第一位遮蔽物放在身上,第一位发声者……,皆不是无中生有。好比迷你裙、比基尼出现后,风靡全世界,其基本款式已然成形,设计师们只是在花样、材质、款式……等加上自己的巧思,这就是创新,我们不会说设计师抄袭,而服饰界也有其一套抄袭的定义。

国内流行乐界陶喆、王力宏及周杰伦等人相继在网络上被指出创作雷同国内外他人的作品,音乐界大家敬重的陈小霞老师为范逸臣创作的“你爱我吗”,雷同王力宏更早前的作品,光良的童话,雷同王力宏多年前的作品,难道陶喆、王力宏、周杰伦、陈小霞、光良这些人我们所熟知甚至敬重的创作人都是抄袭者吗?音乐界自有一套抄袭的标准定义,他们仅仅是在模仿,而他们成就也恰恰来自于模仿。

模仿是一种正当的行为,它能够帮助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轻松自在一些。换个角度看,其实世界上的人恐怕没有不模仿的。第一声喊“妈”不就是模仿母亲教的声音开口的吗?正是因为有了这第一次的模仿,才有了后来的口若悬河。中国人第一次写“一”,不也是照着父母或老师的范本字样写出的吗?外国人第一次写“A”难道又能例外?中外的人正是从这时开始,不断的模仿,才有了后来的龙飞凤舞,妙笔生花。可以这样说,人生处处离不开模仿,没有模仿怎能有进步和超越。

我们看到,能推动和摇撼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擅长模仿的人。你要向卓越模仿,要像个侦探,像个测量员,不断地质疑并找出得以成功的痕迹来。大部分学习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从他人的成功里汲取经验。因此模仿绝不是坏事,而且通常我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有自己的创造,同时通过模仿,积累经验,就能逐渐创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好东西。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模仿是学习创作的初期准备阶段,等你跨过这个阶段,创新自然会应运而生。但我们也不能够忽视模仿,忽视这个前进的宝贵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