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宗吾传授的28堂生存智慧课
15185200000006

第6章 心子够黑的课代表:曹操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李宗吾

罗贯中可是把曹操害惨了,一部《三国演义》,通篇充斥着拥刘反曹的气息,无论帝王、臣子或是庶民,都将曹操看为乱臣贼子,世之奸雄。搞得后来之人都再无力气去追究历史真相,只是相信了强大的《三国演义》和强大的舆论导向。

《三国演义》中之心狠手辣之曹操也并非凭空捏造,实际上,曹操的确具备了厚黑学所提倡的狠辣的手腕,杀伐决断,眼都不眨一下,甚是“心黑”。然而,在冷兵器时代,人们对于他人之生命的确无今日之看重,哪一个帝王将相手上不是沾满了他人的鲜血。曹操取他人性命,在他自己与时人看来,当是果断英明之举,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看出了他的心黑。曹操狠辣的作风在他入仕的早年间就已显现出来。

灵帝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是东汉都城,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果断从事,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任顿丘令。这一年,曹操刚刚二十三岁。后来,曹操还对自己当年的行为骄傲不已,在给其子曹植的一封书信《戒子植》中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曹操迁顿丘令后,并未改变自己的果断从事的狠辣作风。灵帝中平元年,黄巾军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要是因为他人的排挤而改变,曹操也就不会是那个唯我独尊的乱世奸雄曹孟德了。曹操的名言妇孺皆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很容易被理解成:只能我占别人便宜,不能别人占我便宜!然而一个奸雄和一个地痞的区别,在于他的行事准则,可以欺众亦可以服众!曹操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是把“我”当作天下人的公意的,所以,不允许天下任何一人,对抗天下人的公意,侵害天下人的公众利益,但是,“我”,既然代表天下,当然就可以勒令天下任何一人,为了天下的公意和公益,奉献一切,臣服到永远!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胸襟,也是一个权谋大师的抱负,区别只在这个人最终是否要让天下成为家天下。

有人会以吕伯奢之死来指出曹操的黑,《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故事的确是很让人揪心的,我们且不说拥刘反曹是罗贯中睡觉都会想着的事情,也不去追究事件的真实性。我们只想告诉你这样一个结论,曹操之黑实是为了天下,当然也为了个人之理想。如果吕伯奢真的抓住了曹操而后交给府衙,那么我们就不会看到后来那个为天下操劳之曹操。统一北方,安抚乌丸、匈奴、羌;作为臣子,他不管天下人怎么笑骂丑诋,在事实上延续了大汉王朝20多年。心怀天下之黑与为一己私利之黑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某种程度上,厚黑学提倡的黑是曹操式的“黑”,是一种手段、权谋之黑,而非曹丕式的卑劣之黑。曹操是不是一个想篡夺汉室天下的人?他是不是早有异心,所以生前铺路,死后由他的儿子曹丕完成这一招乾坤大挪移?我们应该理解曹操,他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他尸骨未寒,儿子已经成为魏文帝。曹操与曹丕之黑的确不是一个方向的。一个想做周公,一个只想做皇帝;一个心怀天下,为天下而心黑手辣,一个还是只想做皇帝,为做皇帝而一“黑”到底。

曹操之黑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黑得大度,黑得光明磊落。古往今来,天下英雄,数来数去,毕竟还要数上几个巴掌,而敢自称奸雄,不辞为奸雄,凛然作一世奸雄者,悠悠万古,或许只有曹操一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东汉末年,傻子也知道那是个治世还是乱世。可是曹操听完许邵这十个字的评价,居然大喜过望。毛宗岗批得很妙:“喜得恶,喜得险,喜得直,喜得无礼,喜得不寻常,喜得不怀好意,只此一喜,便是奸雄本色。”我就是黑,黑得光明磊落,无私无畏。这正是厚黑学所提倡之黑,为公利而黑,为卓越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