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宗吾传授的28堂生存智慧课
15185200000070

第70章 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

李宗吾反对个人英雄主义,认为它与时代不挂钩,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往往是个人主观臆断的结果。个人英雄主义,实际上就是固步自封,囿于自己的偏见与理想,从而让自己在职场上不仅不占优势,反而落后许多。

单独打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个人的成功,现在看来,更加依赖于整个团队的表现。

但现代职场中,却有一种怪现象:才能一般的员工得以升迁,而卓尔不凡、才华出众者却遭遇坎坷。他们往往过于锋芒毕露,紧张的同事关系不仅让自己产生不愉快情绪,而且对工作能力来说,也成为一种损耗和浪费。

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先抛弃你心中的个人主义、唯我主义、夜郎自大等种种傲慢心理,敞开心扉去包容、欣赏、尊重他人,才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自己的伙伴一起共创未来。

个人英雄主义,实际上就是固步自封,囿于自己的偏见与理想,从而让自己在职场上不仅不占优势,反而落后许多。要知道,职场上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它不是洪水猛兽,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摆平它。

小王的老板,初始感觉小王身上有种大无畏的精神,什么事情都很主动,也有担当,不禁对其怀有几分欣赏。但后来发现,本来很多事情是可以齐头并进的,却因为小王一个人的大包大揽,导致项目停滞不前、工期延长。

几个月下来,拖沓、工作效率低下,成为小王给老板留下的印象。每次看到他加班,却总看不到他劳动的成果。交代的任务,迟迟不予回复,需要提醒两三遍才有效。老板对小王开始有些不满了。

而其他团队中,与小王有过合作经验的负责人,对他也十分不满。他们认为小王爱抢风头,很不讲究沟通方式,也不愿意主动和他搭讪和合作。

在进行跨部门合作的过程中,小王也总是摆出“舍我其谁”的姿态来。有些任务明摆着应该是由其他部门负责的,他却反插进来,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势,指手画脚,什么事情都包揽到自己身上,什么事情都要参与,还指派其他团队成员向他汇报,而一旦在中间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公开指责其他部门的成员。

当其他团队成员被指认为领导来主导跨部门的合作时,他总是对别人提出的想法和建议泼冷水,并不是帮别人改进,而是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鸡蛋里面挑骨头,好像没有他就做不下去似的,而对待下属他也是用这一套一以贯之。

渐渐地,在进行跨部门合作时,有什么事情需要小王部门配合的,别人就直接越过他,向他的下属表明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然后再转达给小王和小王的老板。

和小王一样“舍我其谁”的新生经理人并不在少数,尤其在一些技术类的岗位上。有些人是技术上的骨干分子,凭借卓越的工作成绩晋升管理级别,但本身对管理却一窍不通,不能专业有效地进行跨部门的合作,这不但苦了自己,还连累了下属,导致部门在企业的名声一落千丈。

除了员工会急于表现自己,中个人英雄主义的毒以外,领导也很容易受到虚荣的蛊惑,从而揽上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无谓包袱。

在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领导。领导在一个企业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这一点,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都明白。因此,在大多数企业中,领导往往喜欢集大权于一身,领导本人也喜欢个人英雄主义——虽然很多时候领导本人没意识到。

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的领导往往表现于两方面。

一是在微观管理上,领导过度干涉。绝大多数的领导每天都很繁忙,他们对下属不够放心,无论什么事总要过问,插手具体事务。即便在某些领域上他本人是一个外行,也想事必躬亲。这种情况看似兢兢业业,实际上是干扰了下属的正常工作,打乱了下属的计划。领导这样做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个人英雄主义情绪在作祟,认为下属能力不如自己。只要会抑制企业的集体作用,如果让每个员工施展所长,领导者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很难把企业搞好。事必躬亲式的过度干预,最终的结果是导致领导本人精疲力竭,对企业的发展并无帮助。

第二是在宏观管理上,一些领导听不进去别人意见。他喜欢端坐在高台之上,宣布伟大的愿景、宏伟的战略、抽象的业绩指标,而其他人都应该上行下效地去执行。这种凭主观意愿制定计划并进行管理的方式,也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他们没有考虑到宏伟计划的可行性,成为了一纸空谈。盲目制定计划及不切合实际的业绩指标,最终会耽误企业发展的机会,甚至因盲目做大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企业相继倒闭破产,就是因为企业领导个人英雄主义所致。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般来说,企业的领导在个人素质、能力、思想水平及专业技能上,总有某一方面比较突出,但这并不能成为企业领导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理由。如果没有下属及员工的配合及努力,领导个人本事再大,也很难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企业领导必须摒弃个人英雄主义,加强民主,充分尊重下属及员工的意见,尊重企业每个人的劳动。

掀开历史的画卷,那位力拔山河气盖世的英雄人物项羽的形象仍历历在目。想当年,他曾是气吞残虏的西楚霸王,带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叱咤风云,气吞山河。但鸿门宴上,他错失良机,任凭四面楚歌如何高亢,也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虞兮虞兮奈若何”,以乌江自刎的悲壮而告别人世。

鸿门宴是楚汉斗争的开始,也是双方斗智斗勇的一场角逐,即两个政治集团的博弈。项羽作为项营集团的领导,得到密报,在没有征求谋士范增意见的情况下,就下令“为击破沛公军”,到了当夜,在首席参谋范增不在场的时候,又许诺项伯,取消军令。年轻气盛,难免有一言堂之嫌。他在宴会上对范增的多次示意没有反应,都反映他作为领导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坏习惯,而且事事亲为,用人不信,梦想靠自己一人的努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现实无情的打破了他的梦想,他悔之无用,只有用死亡来反抗这现实。

还有在项羽这个集团中,范增的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已足够表示不能与项羽共事的强烈情绪了,而项伯却为了个人友谊而坏了项羽大事,在宴会上“常以身翼蔽沛公”。项伯和范增的出轨,说明这个集团是分裂松散的,缺乏凝聚力,也证明了项羽这个领导缺乏凝聚力,不善于团结下属。

最后,我们再看一看项羽这个集团中,除了谋士范增不姓项外,其余三人都姓项,而范增又是项羽的亚父,项伯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大局,项庄有勇无谋,范增虽有勇有谋但不被重用,这说明项羽作为一个领导并不明智,只会用人唯亲,而非用人唯才,用人唯贤。

项羽败在不善用人,不善做领导。历史事实证明项羽当不了皇帝,也证明了他并非综合素质优秀的将军。他只能是个高唱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主角。

李宗吾反对个人英雄主义,认为它与时代不挂钩,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往往是个人主观臆断的结果。如果领导能够深入实际,充分了解企业和行业现状与实际问题,就能够克服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就会从实际出发拟定计划,进行合适的管理,就会在解决问题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企业的领导忙于事务,不主动加强学习,这也是导致个人英雄主义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企业领导注意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对克服个人英雄主义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个人英雄主义是企业发展的大敌,是阻挡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领导只有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发挥民主管理,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进步,才能使企业克服种种困难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