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宗吾传授的28堂生存智慧课
15185200000081

第81章 司马氏父子厚黑兼修,一统三国乱世

李宗吾说,面厚心黑的集大成者,非司马懿莫属。司马懿父子单凭城府打拼天下,掌握政权,多亏了他的奇思妙想和深谋远虑,对厚黑之道,已臻精通之境了。

英雄枭雄,自古有之,或光明磊落,或心狠手辣,无一不过关斩将,抑或明争暗斗,以得一片天下。而李宗吾说,面厚心黑的集大成者,非司马懿莫属。

曹操一统北方,还有在他死后魏国的建立,都是和曹操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敢于使用人才分不开的。曹芳在位时,当时的司马懿和曹爽都是辅政大臣,曹爽骄横气盛笼络一些大臣排挤司马懿,两个人开始了权利之争。司马懿曾经为魏国屡建奇功,他亲自率领大军平定公孙渊,使魏国轻而易举的拿下辽东,辽东从此纳入了魏国的版图。诸葛亮六出祁连,司马懿运用自己的智谋和指挥才能,与诸葛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后来魏国灭掉蜀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逼迫曹爽屈服,后来司马懿杀死曹爽及其党羽,从此独揽朝政。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的镇压了反抗他们的军事叛乱以及反对他们的人,彻底的巩固了司马氏的地位。

诸葛亮足智多谋聪明过人,司马懿是诸葛亮最难对付的人之一,诸葛亮对他的谋略胆识及指挥才能极其畏惧,也对诸葛亮威胁最大。魏国皇帝曹丕死后,曹睿当上了皇帝,为了防止诸葛亮进攻魏国,曹睿命骠骑大将军司马懿镇守西凉。诸葛亮认为魏国西凉是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重要。司马懿镇守西凉对诸葛亮威胁太大,诸葛亮便使用反间计挑拨魏国皇帝曹睿和司马懿之间的关系,当时司马懿虽然是魏国的将军,但由于他足智多谋而且智指挥能力高超,魏国皇帝曹睿也很惧怕司马懿,加之身边的大臣都说司马懿有野心,将来掌握兵权恐怕造反,曹睿果然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罢去他的官。司马懿被革职后回家养老。

诸葛亮使用的反间计成功后,随即出兵攻打魏国,决定恢复汉室河山。诸葛亮大军一路厮杀所向披靡,魏国损兵折将。这时的魏国危在旦夕,朝中大臣建议曹睿继续启用司马懿,因为诸葛亮平生最怕的就是司马懿。为了大局曹睿任命司马懿为平西都督。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进攻魏国的消息而且魏国无人能够抵挡,很是着急。而镇守新城的孟达还要造反,司马懿在接到圣旨后,立即起兵评定了孟达的叛乱。司马懿在接到圣旨准备去长安赴任,得到孟达谋反,当机立断自作主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令孟达做梦也没有想到。按照规定,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必须先奏明皇帝,司马懿得到皇帝的批准,才可以进行军事行动,孟达也是这样认为的。司马懿认为如果奏明皇上,就会失去战机,这样他可以攻其不备,速战速决。从中可以看出司马懿见机行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也充分体现司马懿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指挥才能。

司马懿的军事才能,除了有深谋远虑的底气以外,还有当机立断的决心。一般来说,机遇到了面前,要是没有灵敏的观察力,只会与它擦肩而过。但司马懿眼看机遇来临,即刻做了简短的思忖和计算,就决定当即抓住机遇,显露了极其精准的先见之明。可见要成大事,只有智慧而无勇气,是万万不可的,而只有愚勇,想要成功更是无稽之谈。司马懿对于厚黑学融会贯通,除了智勇双全,还不只囿于眼前的情况,无视无关痛痒的不利,以长远目光监视一切,已至黑的极致了。而有其父必有其子,司马懿的儿子们,也将父亲视为楷模,谙熟其城府阡陌,将厚黑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

街亭之战也是司马懿成功谋略的体现。秦岭西边的街亭,地方虽不大,但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诸葛亮进入魏国的咽喉。司马懿一旦出兵首先就要夺取街亭。诸葛亮一直都放心不下,经过商议就决定由马谡来镇守街亭,马谡虽精通兵法熟读兵书,他很自信并且立下军令状,一旦街亭失守原以全家人的性命来担保。司马懿派命儿子司马昭去街亭探听消息。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是司马懿的儿子,两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熟读兵书钻研兵法。司马昭探听到街亭是由马良的弟弟马谡据守,就禀报司马懿,司马懿知道后心中有数,觉得诸葛亮派这样一个不会带兵打仗的人,自己知道会怎样来对付。而其实马谡并不善于领兵打仗。马谡也是有一定才能之人,在西蜀开发西南的政策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西南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他建议用和平手段收服,最后诸葛亮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次街亭由马谡据守,可以说诸葛亮在用人上的一次失误。司马懿父子就这样制定了计划组织指挥成功夺取街亭。

司马懿为魏国屡建奇功,在无数次的战斗中利用计谋获胜。在同辽东公孙渊的较量中,他成功地利用少数兵马打败公孙渊的八万大军。魏国的幽州离辽东很近,辽东公孙渊造反要自立为燕王,屡次侵犯北方边疆,曹睿得知后很是担心,决定派兵征讨公孙渊。司马懿自动请缨,曹睿大喜,马上命司马懿带兵去攻打公孙渊。虽然司马懿是远途行军作战,但是大军组织有序,顺利地到达了辽东。公孙渊人马有八万之多,大多驻扎辽隧,司马懿带兵攻城,公孙渊坚守城池不出来,他便用计佯攻襄平,结果公孙渊中计驰援襄平,被司马懿四万大军围困在襄平。司马懿大军粮草充足,而襄平的八万大军消耗的很快,加上司马懿的不间断进攻,公孙渊坚持不住,便偷偷逃出城外,司马懿早就预料到了这些,公孙渊被早已埋伏的魏军杀死。司马懿充分地摸清了公孙渊的主力,及时避开敌人的锋芒,果断地指挥,直接威胁到公孙渊的主要利益。最后司马懿大获全胜。

魏国皇帝曹睿临终前,召见司马懿和曹爽,并要求他们辅佐太子曹芳。曹芳当了皇帝后,曹爽为大将军,并且掌管了兵权,曹爽开始排挤司马懿。司马懿为了躲避曹爽的迫害,开始装病在家,从此不问朝政。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辞了职。曹爽多次派人监视司马氏父子,司马懿装风卖傻使用计谋多次欺骗他成功,最后曹爽中计,真的觉得司马氏父子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其实司马懿父子早就找好时机,终于在曹爽陪同皇帝曹芳祭拜先帝之机,父子调兵遣将夺取了兵权,逼迫曹爽屈服。后来司马懿将曹爽全家处死。皇帝曹芳也很惧怕司马懿,司马懿父子从此独揽国家大权。

司马懿在军事上的谋略和在政治上的手腕,一次次的成功,充分的展示了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才能和他深藏不露的野心。司马懿父子单凭城府打拼天下,掌握政权,多亏了他的奇思妙想和深谋远虑,对厚黑之道,已臻精通之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