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只在一转念
15185300000112

第112章 及时地了却每一个心愿

据一位心理医生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带着这样那样的未来得及了却的心愿离开人世的。死,才显得那么悲伤、无奈和可怕。

况且,大都是在自己的风烛残年、生命之火行将熄灭,或者是知道自己身患绝症、来日不多的时候,才纷纷想起那些在有生之年尚未了却的诸多心愿。

我有一位同学,三十来岁得了骨癌,当他做截肢(腿部)手术时,对来看望他的同学和朋友们说:“我很后悔,别说大江大海、黄河泰山了,连附近的微山湖和青山寺我都未曾去看过……”

我有一个亲戚,大半生酷爱文学,一直做着作家梦。为了实现这一最高理想,他常年大量阅读文学书刊,从古今中外的名著到每个时期的文学期刊,只要他能见到买到读到的,都绝不会放过。

看摆设,他家里就像图书馆;听说话,他满腹经纶、文采飞扬。他光是长篇小说的创作计划就有好几部,可就是懒着动笔(对小文小稿他也看不起),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眼高手低的习惯或说是毛病。

从少年到白头,他也没写过什么成篇像样的文字,更没发表过什么作品。

疾病缠身、古稀之年的他眼看着就拿不起笔了,才怏怏地对我说:“书看得再多也没用,关键得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以上是那位心理医生所说的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各式各样的心愿因着各式各样的原由深深地迟迟地埋藏在心底,直到失去实现愿望的机会和可能,才幡然醒悟。

我曾听说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女战士深深地爱着她的一个战友,但由于部队上不准许谈情说爱,她便认真得不得了,她不但没向他挑明心迹,还常常故意疏远他。

有一天,刚升连长的他红着脸来到她的宿舍,手里拿着一本书,站在她面前不无局促地说:“后天,我就要上老山前线了,请你把这本书替我保管一下好么?”

当时,她心里想:这种情况还什么书不书的,你能上前线,我也能上前线,咱们就阵地上见吧。

第二天,他又打来电话,还是关于那本书。

她甚至有些不耐烦地在电话中对他说:“你放心吧,不就是一本书么?如果丢了坏了我再给你买本新的!一个大男人,有什么话就明说呗,想见我还用拿书当晃子么?”

二人就这样挂断了电话,并先后路上炮火硝烟的前线。

一个星期后,当他带领连队冲锋时,壮烈牺牲了。

当团部收集烈士遗物时,她又想起了那本书,临上交的刹那,她随手翻了一下——这才发现书里夹着一个纸条,上面写着约会的时间和地点……

我有一位朋友,因为家庭生活拮据在中学辍学后,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毅然告别亲人和故土,路上了一条漫漫复漫漫的寻梦之路。他的最初想法是,干番事业、挣些钱,以便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

可是,现实人生不像他想的那么一帆风顺,他在遥远的异地苦苦追求着、奋斗着……当他终于有所建树,衣锦还乡之时,父亲早已病故了,母亲也哭瞎了眼。他扑到母亲怀里泣不成声,他跪在父亲坟前呼天抢地……

鉴于生命的有限性、脆弱性和岁月的不可逆转性,及时地、尽可能地了却每一个心愿吧,哪怕不那么到位、不那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