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点子面子票子
15187000000006

第6章 多兵团作战,有钱大家赚

要赚钱,先问自己能给别人什么。

英资怡和财团于1932年在广州创立,1942年迁移香港。自此与香港结下不解之缘,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香港的经济命脉一直被英资集团牢牢地控制着。在当时,势单力薄的华资企业根本无法与英资财团相抗衡。

20世纪70年代,香港商界涌现出一批华人俊杰。正当怡和等英资财团大举进军海外时,这批华人俊杰所领导的华资财团却脱颖而出,冲破外资财团的挤兑,争得一席之地。

1977年4月,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宣布成功拥有香港中区希尔顿酒店,打破了英资门户森严、唯我独尊的局面,并拉开了华资收购外资的序幕。

自此,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华资与英资争夺的收购战。

1979年,李嘉诚又从汇丰银行手中夺得英资四大财团之一——和记黄埔集团的控制权。

1980年,船王包玉刚从怡和财团手中夺得九龙仓控制权。

……华资集团步步进击,摧城掠寨,英资集团节节败退,弃甲丢盔。

这次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是华资巨子李嘉诚和包玉刚成功地运用了“合纵抗英”的谋略。

80年代后期,华资集团又联合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收购战:

以华资“龙头”李嘉诚为首的一批实力雄厚的华资财团磨刀霍霍、虎视耽耽地盯着怡和财团这只垂老的“巨无霸”,准备砍下它那肥得流油的“大腿”——置地公司。

在“怡和王国”中,置地公司的地位非比寻常,它拥有香港商业金融中心——中环的贵重物产,可算是香港地产皇冠上的明珠。

怡和财团决不会让他人染指置地公司。

1983年,怡和主席纽比坚下台,西门·凯瑟克接任。新官上任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大举出售资产,以图力挽狂澜。除了海外业务“一刀切”外,置地所属的港灯公司和电话公司的股份,分别卖给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和英国大东电报局。

怡和财团集中精兵良将,决心死守置地公司这座城池。

1986年,西门·凯瑟克特地从美国邀请投资银行家鲍维思加盟,委以重组怡置结构的重任,以确保怡和的控制权。

鲍维思深通运筹之道,在美国有“金融智多星”之称。他刚一上任,便加紧策划怡和及置地的“脱钩”计划。

1987年2月,凯瑟克宣布成立怡和策略公司(简称怡策),由怡策直接控制置地公司,而置地原持有的怡和股权,则改由怡策持有。

经过此番大改组,怡和与置地两家公司7年的互控关系结束,变为怡和与怡策互控。

鲍维思运用“金蝉脱壳”的妙计,使凯瑟克家庭的大本营化险为夷,固若金汤。有意觊觎置地控制权者,只有直接着手打置地的主意了。

1987年8月,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新世界集团主席郑裕彤、恒基兆业集团主席李兆基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裁荣智健等华资巨头聚集一起。他们商定:将置地公司彻底收购过来,证明华人资本无坚不摧的实力。

1987年股灾前数个月,香港股市牛气冲天,人们炒股票正炒得如醉如痴。

李嘉诚等四大巨头决定利用当时的高市价,筹集巨金向“置地”下手。

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财团,在吸纳了部分置地公司股票后,公开宣布愿意以每股17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置地,从而拉开了这场收购战的帷幕。

对此,西门·凯瑟克声称:“大门总是敞开的,问题在于价格。”心里却十分惊恐,积极挪借资金组织反收购。

1988年4月初,李嘉诚在广生行的周年股东大会后,首次向报界披露长江实业集团持有置地公司的股份。向西门·凯瑟克发出挑战的信号。

面对来势汹汹的华资财团,怡和财团不甘示弱,以攻为守。

4月28日。怡策与其控制的文华东方发表联合声明,由文华东方按每股4.15港元的价格,发行10%新股给怡策,使怡策所持的文华东方股权,由略低于35%增至41%。

鲍维思的诡计,使局势倏忽急变。

华资财团担心置地公司“依样画葫芦”,发行新股给怡策,这样将会稀释华资财团手中的股份。于是,华资财团决定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跟怡和财团摊牌。

5月4日,李嘉诚等华资巨头和怡和财团主席西门·凯瑟克和鲍维思等人进行了谈判。

最后,唯恐事态扩大的怡和财团迫于华资财团的压力,决定用议价购入四大财团手中持有的置地股份。

5月6日,怡和怡策及置地三家公司宣布停牌。同时,怡策宣布以每股8.95港元购入长江实业、新世界、恒基兆业及中信公司所持的置地股份。由此,怡策所控制的置地股份,由25.3%增至33%,控制权可谓相当稳固。

至此,西门·凯瑟克总算搬去久压心头的大石,他的家族苦守多年的一座危城——置地公司终告解围,而华资财团也通过这一战役,获得了一笔数以亿计的巨大财富。

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用不着多讲,有一句通俗歌词,就是对“合作”二字最简洁的诠释:“一根筷子哟,轻轻一折断;十根筷子哟,紧紧抱成团。”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几千年来,智者们对合作的重要性与合作的方式方法早就做过深入研究,并有大量的传世之作,因此,中国人对“合作”二字的理解也许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都深,但是,中国人却是世界上最不善于合作的民族之一,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使中国人不善于合作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目光短浅。虽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但国人的“小国寡民”思想仍很严重,家族意识、地方意识较强,而国家意识较弱,使“合作”具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二是缺乏信仰的人只管眼前,不管身后,只想及时行乐,不想百世留名,这样,眼睛只盯着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开创宏伟基业的雄心;三是虚伪自私。这是缺乏信仰的副产品。一个人的虚伪自私就能对一个团体造成影响,团体中多数人的虚伪自私会使这个团体成为一盘散沙。

在闭关锁国的状况下,中国人不合作、窝里斗还有活路,而现在是个全球竞争的时代,中国人必须跳出个人的小圈子,走合作的道路,才有赚大钱的机会。

合作赚钱是需要讲条件的,合作双方能互相提供对方没有或者不足的东西,才有合作的基础。合作不等同于交朋友,强调的是“优势互补”。当然,合作也有交朋友的性质,需要“趣味相投”。合作赚钱也是有风险的,一般不能跟那种赚得起、亏不起的人合作。

而且合作的宗旨是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离开了这一条,合作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