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点子面子票子
15187000000095

第95章 给对方树“假想知”,自己收渔利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越是少的东西人们就越会觉得它珍贵,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在商业谈判中,利用这一心理特征,故意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往往会轻而易举地达到预期目的。

一家印刷厂的厂主想卖掉他的工厂,以便腾出精力经营他的娱乐生意。这家印刷厂只能印一些广告之类的图案设计、标志及文字等,几乎没有利润,规模很小。

广告登出后,引来了许多认购者,但真正有兴趣的却不多,多数人只是来凑热闹。其中有一个购买者,态度显得比其他人更明朗,尽管他看上去不大叫人喜欢,因为他提出了各种要求。而他与那些只来看看并不表态的人相比,厂主却认为他的买卖容易成交。厂主认为提出要求的人对购买厂子有兴趣,于是他请这位先生写下要求,想以此迫使那些还没有表态的人确定他们的态度。厂主拿着那位对购买印刷厂有兴趣的先生写的所谓要求,找到另一家似乎也有购买兴趣的公司谈这笔买卖。

厂主发现,要使这家公司当即表态做决定很难,因为对方推说他们经理的工作已经满负荷了,不太可能腾出手来经营这个印刷厂。厂主意识到,如果他花时间等待对方作决定就会在对方面前削弱自己的地位,一旦对方没有进一步的动静,自己再找上门去催促,自己就会更加被动。

于是,厂主找了个机会与这个公司的几位头面人物洽谈了一次,提出他特别愿意把工厂卖给他们的最重要原因是,这样做能保证雇员们的连续性,当然还有别的种种原因。他还向他们声称,他不喜欢那位愿意出另一个价格的人。

“还有另一个价钱么?”对方对他的话产生了兴趣,这样问他。厂主就给他们看了那位愿意掏钱的买主的信。

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对方看了信后,发现这笔生意尽然还存在着另一个竞争买主,有人竞争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嘛。这个大厂主决定不放过这个机会,马上拍板成交。厂主如愿以偿卖掉了印刷厂,得到了他想得到的钱。

寻找一个能成为对方竞争者的势均力敌的对手,制造竞争空气,这样,既加快了谈判速度,又能够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有个机器销售商K君,常把虚张声势吓唬对方的狡猾方法使用在谈判桌上。他明明不知道的事,却常常装着早已了如指掌,等对方发现他的底牌时为时已晚。

当有人问他说:“我从别的厂商那儿听到一个消息,不知道你是否知道。”

他总是这样回答:“这早已经不是新闻了。”其实此事他还没听说过。

假如对方问:“究竟是什么事呢?”他就会这样说:“现在还很难说,如果贵公司愿意和敝公司站在同一阵线的话,我们会随时将最新消息告诉贵公司。”他还可能更进一步说:“贵公司听到的是什么呢?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呢?”试探着打听对方得来的消息。这位推销商在降价动作上更是别出心裁。比如他心底的期望价是90元,开价100元,对方必然会要求降价。虽然他最后答应了90元的价格,但他不是一元一元地慢慢往下降,而是连续表示:“不降,一角钱都不能降。”到最后关头看准时机,一次降10元。

他认为一次降一元,这是把对方的满足感一点一点地削去,等降到90元时,对方满足感已荡然无存。此时就算你已经降至90元,对手还是不怎么满意。

与此相反,每次交涉都坚决拒绝后,对手定会显得焦躁不已,当此时一口气满足对方需求,让对方感到有面子,其满足感定会相对升高几倍。

谈判双方的利弊得失不应该是一百比零,否则是强求而不是交易。当然也不是五十比五十的结局,谈判应是一方退一尺另一方进一尺。

高明的谈判者必定是让对手获得五十分的满足感,同时自己却得到六十或七十分利益。那种想赢对方一百分的谈判者,并没有赢到一百分,对方没有利益或得不到优惠,你就不可能赢得稳定的客户更不可能赢得长远的生意。

我们再看这样一个例子:S君把自己的小商店卖给大商店老板Y,经过唇枪舌剑的长时间谈判,双方在价格上还是未能达成一致。

Y老板说:“我出的价不能高于1500万元”。

S君道:“我一再跟您讲了,我要价2000万元,少一分也不干。现在让我们把这交易都忘了算了。”他宣布谈判结束,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的初始阶段,目的在于迫使Y老板提高出价。

“真遗憾,S先生,我们实在谈不到一块儿。如果你改变了主意,请再通知我吧。”Y老板针锋相对地把S君的虚张声势顶了回去,目的在于察看对方是否有意继续谈判。事实是,他是可以出价2000万元的,但此时还没到露底时机。

“您就当咱们没谈过好了,我真的无法再让价了。”S君是真想把小商店卖出去,也知道Y老板想买它,为此决定一走了之,看会发生什么。

两周后Y老板通知S君,同意他的2000万元的售价。

S先生的期待之所以能够实现,贵在他的虚张声势受到对手挑战后,仍能坚持立场,死要“面子”。也就是说S君终于获得成功是在于Y老板不听他这一套后,他有抬腿就走的勇气。

但他这一招的风险不小,因为极有可能得不到他的要价,如果Y老板不信这个邪,那就得承担失败的后果。

所以虚张声势的谈判策略绝不可随便用,除非风险到了最小阶段,对方比你更想做成这笔生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