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兵锋所向的纷争之地
15192400000014

第14章 雁门关,天下九塞的第一塞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距离代县县城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是其依据之地,因位于城西北方向,又名“西陉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正是因为此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的优势,使其成为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偏关、宁武关合称为“外三关”。

……

要地鸟瞰

雁门关位于黄河边,地处偏关县,建有辖边墙四道,总长数百公里,至今保存较好的仍有三十公里,这三十公里的关墙全部包砖,高高耸立于河岸,甚为壮观。现存的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始建,现金已经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赵武灵王破林胡的战场,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宋代杨延昭威镇三关。古人对偏关还有“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的赞叹。

风云变幻

春秋时期即以勾注塞而著名,此后一直作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塞的雁门关,如今,虽然关外的依旧古道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雄风,但是关门楼却在日本侵略军的炮火中被焚。纪念汉代引导李牧的古碑仍伫立于东门外颓圮的靖边寺内,历史沧桑下历遍无数征程岁月的古碑此刻似乎还在向世人倾诉着历史、回忆着古人。

雁门关建于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自建关以后,群峰挺拔、地势险要的雁门山更有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山海经》里有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相传每年春天来临,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都要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

《吕氏春秋》又有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的说法。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这里就被历代君王看做了战略要地。战国时期,常驻雁门的赵国大将李牧,就是凭借关城的险要,率兵将匈奴十万人马击败;汉朝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在这里率兵和匈奴交战,皆大获全胜,威震塞外;隋扬帝杨广与突厥作战于此;唐将时期突厥兵马被薛仁贵的兵马追赶至此;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破辽兵大军,使其闻风丧胆,杨业也因此博得“杨无敌”称号。英雄业绩,不胜枚举,而英雄也正是依靠了雁门关才让这么多生动的故事广为流传下来。

兵家必争

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应首取雁门关,雁门关的重要性也因此更加凸显,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向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因此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自古以来它都作为为边防戍守的要地。另外,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汉王朝在此与早期的匈奴、鲜卑、突厥,直至后来的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都先后与进行过许多次战争。山西吕梁山脉的北支云中山向晋东北延伸即是雁门山,它向东和恒山相接,走向为东西,在晋北大同盆地与晋中忻代盆地之间,其海拔15O0米以上,因此构成南北巨防。而它又是峭拔险峻,难以攀越的断块山,这就使山北山南的隔离性更强,这也是北方诸民族长期占据山北地区而汉族统治势力无法攻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