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兵锋所向的纷争之地
15192400000038

第38章 遵义,由黔入川的咽喉

遵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为梁州之城,贵州省最大工业城市,以生产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而驰名中外。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是由黔入川的咽喉,南临乌江,北依大娄山,黔北重镇。“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便坐落于此。

要地鸟瞰

遵义市在云贵高原的东北部,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市平坝及河谷盆地面积占6.57%,丘陵占28.35%,山地占65.08%。海拔高度平均在1000~1500米,处于全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大娄山山脉构成市内地形的主要骨架。此山脉西起毕节地区,东北延伸至四川省境,既是乌江水系与赤水河的分水岭,又是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山。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相对高差多在500米以上。大娄山山脉是市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成为天然屏障,在地貌上明显地把遵义市划分为两大片:山的南边是贵州高原的一个主体,以宽谷盆地和低中山丘陵为主。娄山关——著名的关口,地形十分显要,位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之上,气势磅礴,东西两侧为小尖山耸峙,故有说法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隘口海拔1226米,南北高差为400米的峡谷,川黔国道蜿蜒穿过关口,川黔铁路和崇遵高速公路则从娄山腹内穿隧道而过。此地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风云变幻

1935年1月中旬,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到达贵州遵义地区,计划是向北渡过长江,然后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月29日,中央红军击败了堵截之敌,然后向西渡过了赤水河(一渡赤水),伺机北上。然而,不料敌重兵对长江进行了封锁,红军不得不暂缓原计划,改为向敌人兵力空虚的川滇黔边再进行作战。进入边境后,龙云指挥湘军、薛岳兵团及滇黔敌军长,由东向西压来,企图歼灭红军。由于这个原因,2月18至21日,中央红军又全部东渡赤水(二渡赤水),回到黔北。吴奇伟领导第59、第93两师由贵阳、黔西地区向遵义进军,妄图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堵截并围歼红军。川敌3个旅由云南东北部的扎西向东追击;黔敌急调遵义及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2月24日,红1军团攻占桐梓,25日,红3军团一举攻占娄山关,歼敌一部,红5、红9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区阻滞川敌。26日,红军主力击溃王家烈的部队于娄山关及其以南,并攻下了板桥,残敌逃往遵义。次日,红1、3军团发起追击,于遵义以北地区击溃了黔敌3个团,于28日凌晨再占领遵义。紧接着,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于遵义以南忠庄铺,重创第93师,歼其第59师大部,此段战役到此结束。这次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5日之内攻下娄山关、桐梓和遵义,击溃和歼灭了国民党军8个团,2个师,共俘敌3000余人。

兵家必争

遵义是商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小国,名叫鳖国。居住在大娄山东麓鄨水流域的上古鳖族,是巴人的重要支系之一,也是蜀人的重要起源之一。鳖令开创古蜀国开明王朝13代,并于开明9世时缔造蜀文化中心——成都城。至秦汉时期称为鄨县,唐宋元明时期则更名为播州。唐代,巴蜀地区为了抵御高原部落国,播州是此地区的边境重镇。宋代,著名的杨家将是西南地区抗击蒙古入侵的中坚力量。元代,播州土司控制疆域横跨云贵高原,南临红水河,北濒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