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活着的学问
15194000000007

第7章

那个女孩在通用公司一个月的收入,是她以前的月工资的10倍还要多,相当于中国眼下四个一级作家的月工资的总和。她除去按规定向国家交税外,还要把每月基本工资的5596上缴给国家。但是,在女孩发生了这么大变化的时候,她还没有拿到过通用公司的一分钱,这就是说,她的变化又不全是金钱的力量。她对她服务的公司有信心。

其实,通用公司的成功,也是美国经济文化的成功。据天津开发区的一位负责人讲,美国的独资或合资企业里劳资纠纷最少,员工收人高,闲是闲非少。韩国、日本的企业劳资纠纷最多,老板对员工苛刻,侮辱、歧视的事时有发生。这就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差距,还有个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的企业里怎么样呢?如果不承认存在劳资关系,那么现在的干群关系又怎么样呢?

这已经超出本文所要讨论的范围了,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谈。到那时,本文提到的女孩也许又有了新的变化……现代多恋症现代社会注重民意。西方发达国家钻冷门儿的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多,对世间万物都可以进行民意测验,包括对一些社会最敏感的、个人最隐秘的问题进行开卷测试。我们也重视调查研究,当然是那些值得调查研究的事物,对有些事情则不能正经八百地进行调查,只能靠自己去观察、揣摩、感受。比如——“现在中国到底有多少情人(不包括那些合理合法的等待时机结婚的有情人)?这支情人大军主要是由哪些人员组成?他们在中青年人口中占多大比例?”“下面列出的两个男人,你更喜欢哪一个:

八君:有铁血男儿的气质和体魄,冷峻睿智,孤傲坚毅,不喜交际,正派体面,除自己妻子以外不接近其他女人。

B君:擅辞令,会交际,风流大方,有情有趣,来者不拒,绯闻不断,到处留情,快乐自信。”要想回答这些问题,还会遇到一些概念上的麻烦。生活在不断变化,人们要经常创造出许多新名词,老概念在更新、丰富,,一些科学的规范化的概念,正在被一种约定俗成的模糊多义又便于意会的东西所替代。比如:何谓“情人”?词典上解释为“相爱中的男女的一方”。这定义下得很绝,没有任何限制语和附加条件。也就是说年龄、婚姻、道德、法律等感情以外的东西都对其无碍,只要相爱就算情人。那么,现在有一句很流行、含义又很广泛的话,叫“泡妞”,多指在有闲有钱的时候临时搭班子,又跟一般的舞伴不一样。这“泡”者和被“泡”者箅不算情人?还有,未到“一见钟情”的地步,却可以“一见就碰”,这又算不算情人?说他们“相爱”吧,显然还没到那个火候……打住!何谓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至少可以举出一千种关于爱的解释……还是不要陷入这种概念的游戏吧。

在多变的现代社会里,从一而终的爱情,以及像萨特和波伏娃那样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证明的爱情,是伟大的少数。谁碰上了都是幸运的,保护它也许很困难,但很值得为它付出代价。

李昂在《1990年后的爱情》里说得很粗率:“现代人很重大的特性是不只没有常性,连耐性也没有了。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男女之间可能在一星期之中,把过去情人谈了二三年的恋爱才做的事,如拉手、接吻、生理上的接触——下子都做完了。之后,就要面临到人生的喜新厌旧、喜欢新奇的天性……”情人多,并不说明社会上爱情多。也许正好相反,爱越少的社会,感情的乞儿多,情人就会越多。

相对来说,西方发达国家比较重视男女之爱,轻天伦和责任,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推崇一个人可同时有几个情人,或走马灯似地换情人。往往是有了情人,就会立刻排斥原有的夫妻关系或老情人,很难“共存共荣”。宁选择离婚,不选择欺骗。好像忍受不忠实的男女关系,比被骂作喜新厌旧、道德败坏的耻辱更大。

中国的道德传统是重天伦和责任的,喜欢男女之爱、幸福和谐,能充实生活。更希望能白头偕老。现在却出现了多情人现象,一个男子可以有几个女情人,一个女子也可以有几个男情人。

所以,人们在理论上或在心里也许更尊重A君。女人找丈夫或许愿选择他,因为他代表了女人(包括现代女人)所向往的一种真正男子的品质:正直可靠,自尊自信,有自制力,能从严峻的现实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随心所欲又不负责任,小家子气,自私脆弱,玩世不恭闯红灯,闯了红灯又装孙子,任凭围观者嘲讽唾骂,往他身上泼脏水。因为小男人太多,就衬出了A君的可敬之处。

但在生活里,现代人们(尤其女人们〉肯定更喜欢B君。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像A君那样的人未免活得沉重,活得太累,那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太枯燥乏味,在社交场合会显得格格不入。人们毕竟不需要经常挑选安全可靠的丈夫!找情人、交朋友谁不愿意选个有情有趣的?

有一位朋友颇似B君类型的人,几乎无人不知他的风流。但没有人厌恶他。相反,在公众场合数他最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包围。他聪明、随和,也相当坦诚。当朋友们用他的风流艳事取笑时,他不恼怒,也不用谎言推说遮掩,堂而皇之地风流,大大方方地追求,坦然自得地接受追求。当然也有情场失败的时候,胜败乃兵家常事,处之泰然。

他不是莫泊桑笔下的“漂亮朋友”,他不吃女人,不坑害女人,也没听说他拆散过什么家庭或为此吃过什么官司。他曾这样解释自己的“业余爱好”:

“所谓风流,并不都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单纯去追求什么‘生理接触’,当代社会最缺少的是真诚的情感、心的沟通和理解。有一些很好的女人,有知识,有专长,甚至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活得很苦,很孤独。是她们造就了我,而不是我造成了她们的痛苦和孤独。”不言而喻,多恋现象当然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这位老兄的多恋似乎成了一种善举,至少不能算是“缺德”。因为这种多恋不同于封建帝王的三宫六院,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有需要才能一拍即合。一些人的痛苦和孤独得到暂时的排解和慰藉,对命运的不公,获得了一种报复性的快感。

B君者流其实也成了一种工具,一种短期效应。也许还会引起饮鸩止渴般的后果。

多恋就是分恋。一个人倘不是感情贩子,有多少真情能够同时分配给众多的情人呢?大凡多恋症患者,不论其素质优劣、层次高低,必不能跟每个人都全始全终,总有一天会周旋不下去,或无力再运转沉重的多恋机器。受伤害的是情人中的多数。

即便多情如B君者,感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同时分配给许多情人。这种分配也不可能是公道而平均的。他和其中任何一人的爱恋都不可能成为“伟大辉煌的爱情”。因为那种爱情的起码前提是“专一”。许多多恋症患者会对此大不以为然:谁会羡慕“伟大辉煌”呢?现代人重视的是眼前,一朝欢会胜百年,追求辉煌的一瞬,而不是平淡的永恒。可怕的是,总有人身不由己地陷得太深,过于痴情,把多恋硬拔高到“伟大辉煌”的境界。到头来当然会失望,白误了“卿卿性命”。

任何艳遇都有其自身的盛衰规律。待热情消退或人老色衰,都有个回头看的问题。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到回头看时仍然无愧、无悔、无恨,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一位过来人说,人生在某一个阶段对浪漫的爱情看得很重要,认为相爱比相处重要。其实男女简单地相爱,比能够长期地相处要容易得多。随着年龄的增大,还会有一个阶段认为相处比相爱更重要。倘是在相爱中又能长久地相处,那就是很大的幸运、圆满的人生了。

现代多恋现象,究其实质是暴露了现代家庭的缺陷。在法律保护下的相处中忽视了相爱。所以才造成夫妻相守,与情人相爱。但它既然是社会现象,社会本身也会不断地做出调整。社会在改革前进过程中也是分成许多阶段的,某一阶段很可能会出现某种副产品,无须大惊小怪。,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命品位的提高,人们相爱的质量和品位也会相应地提高。

能够指出现代社会上存在着“多恋症”,也足以证明现代人的清醒。至于在感情问题上太清醒是好是坏,那就难说了。不是还有一句很时髦的老话,叫“难得糊涂”吗!装糊涂者不糊涂。“难得糊涂”就是有难得的精明,至少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