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你为什么不富裕
15203300000030

第30章 遵守诺言就是在召唤财富(1)

--诚如试金石,信是金钥匙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唯诚可以破天下之伪,唯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薛瑄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必将成为失败者。

--池田大作

1

财富总是喜欢光顾有信誉的人

诚信是立足之本,也是获得财富最有效的基石。

说到做到,言而有信,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基础。而在商界,这更是人们获取财富的重要条件。法国的皮尔·卡丹仅仅通过皮尔·卡丹的名字授权,每年都可以坐等数亿美元的收入,这正是源于皮尔·卡丹的诚信经营之道,因为皮尔·卡丹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如果深究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成功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对诚信的重视。李嘉诚曾经和人们分享过自己对诚信的看法,他表示,自己绝对不赞同为成功不择手段,认为,通过耍弄手段,不讲究诚信,即使侥幸获得一时收获,但最终难以赢得长久的发展。

诚信是经商之魂,在签订合约时,人人都希望对方依据合约办事。诚信是商业活动的最有力的竞争因素,企业的诚信,也决定着企业的市场信誉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如果不信守承诺,个人或者企业可能会赢得一时的利益,但失去的却是长期发展的机会。良好的口碑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即便一时吃亏,也会因企业品牌的提升而迎来更多的财富。

2001年3月21日,韩国的传奇人物郑周永病逝于首尔的一家医院。郑周永生前是现代集团的创始人兼名誉会长。他被称作“在韩国现代史的每个重要关头都留下足迹的时代巨人”。郑周永的去世震惊韩国朝野,以韩国总统金大中为代表的政治要员以及经济名流纷纷表示哀悼。韩国最大的企业联合组织全国经济人联合会甚至提议为郑周永举行国葬。郑周永能够享受如此荣耀,与他的经历有关。而综观他的整个人生,重视信誉和艰苦奋斗是他成功的两大法宝。

郑周永从小家境贫寒,为了改善条件,郑周永一直努力赚钱。他22岁的时候,已经依靠自己的双手、依靠机遇成为一家米店的老板。不过,没过多长时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了,日本命令朝鲜全部米店都关门。米店的关闭给郑周永带来很大困难,但他从不放弃努力,很快从巨大的冲击中振作起来,借钱干起当时利润较大的汽车修理业,可是开业才五天的时间,工厂又被大火毁于一旦。郑周永已经来不及气馁,他需要养活全家二十几口人,还需要偿还开汽车修理厂欠下的债。没有了资金,郑周永只好再次向周围人借钱,令他感动的是,由于他此前信誉良好,在他提出借贷请求时,老客户们二话不说就将钱借给了他。也通过这件事,郑周永意识到信誉的重要性。通过一步步艰难的打拼,郑周永的“阿道汽车修配厂”逐渐发展壮大,他也终于还清了所有欠款。在经营过程中,郑周永积累起丰富的经验,练就了一手纯熟的修车技术,他的汽修厂,也因此深得客户的信任。

郑周永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做建筑时表现出来的对信誉的重视。事情发生在1953年,当时的郑周永已经将“现代自动车工业社”和让他在建筑业站稳脚跟的“现代土建社”合并,成立了现代建设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4月,郑周永和他的现代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高灵桥工程的施工权,并和政府签订了合同,按照合同郑周永和他的公司要在26个月内完成这一工程,工程预算为5478万元。高灵桥处于交通要道,施工难度非常大,当时的设备非常落后,因此在工程一开始,郑周永就面临不少困难。高灵桥地处山洪多发区,洪水一来,桥墩就容易被冲塌,就这样塌了建,建了又被冲塌,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13座桥墩还没有完工,但与此同时,韩国的物价飞涨,尽管工程尚未结束,但当时的支出早就超过了预算。郑周永和他的公司,面临的是非常严重的财务危机。

这时候,如果郑周永选择停工,虽然可以减少一些经济损失,但他和他的公司信誉将严重受损。郑周永认为,如果一个人或者企业在事业上遭受了挫折,可以爬起来重新开始,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如果一旦名誉扫地,丧失掉基本的信用,这个人或者企业将永远无法翻身。因此,他下定决心,即使借钱,也要让工程如期完工,这不只是给信任自己和公司的政府一个交代,也是给员工一个交代,因为如果不完工,公司名誉扫地,恐怕难以生存下去,如果公司无法继续存活下去,他的工人面临的将是失业的危险。

为了筹措继续施工的资金,郑周永几乎变卖了所有家产,终于,郑周永用卖房卖厂得来的9970万元挽救了公司,工人们更加努力地施工,终于让高灵桥工程如期保质保量地交付使用。在高灵桥工程上,郑周永花费的工程总额是签约时的4倍,前后亏损将近7000万元,郑周永险些因此而破产。但也是通过这次工程,郑周永和他的现代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赢得了用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宝贵信誉,韩国政府对这次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业内也对郑周永恪守信用的良好形象赞许有加。而郑周永在高灵桥工程上树立的良好信誉,也为他以后继续承办政府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他迈向更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候,很多在伊拉克施工的外国建筑公司都纷纷撤离,但郑周永这个注重信誉的人,却要求现代建设股份公司留下来完成施工任务。也正因为如此,现代建设股份公司在伊拉克获得殊荣,赢得伊拉克当时的总统萨达姆的亲口表扬,被萨达姆称为“伊拉克永远不会忘记的,在战争爆发后仍然留下来继续施工的那家外国公司”。

郑周永视信誉为企业的生命,他的成功与他重视信誉的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他重视信誉,高利贷愿意不收他的利息直接借款给他;由于他重视信誉,韩国政府对他高度信任;由于他重视信誉,业内人士将他奉为学习的标杆;也由于他重视信誉,现代集团才成就了今日的辉煌。

财富语录

言而有信,成就了李嘉诚,也成就了郑周永。如果要想像李嘉诚和郑周永一样获得成功,就必须要学习他们重视信誉的态度。通过树立良好的信誉来赢得他人的信任,赢得在社会上的立足,在商界打拼的基础。没有一家公司,没有一个人,愿意和言而无信的人合作。因此,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信誉,也就失去了在社会立足的机会。

2

学会了诚实守信就等于学会了如何赚钱

未学做事,先学做人。

中国有句老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好地阐释了“德”字的真正内涵。然而,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寥寥无几。人们都认为“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自身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也是一场二选一的游戏。然而,“塑胶花大王”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位不凡的人,他不仅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发达与道德--兼而得之,而且还能很好地经营两者之间的关系。李嘉诚不仅控制着香港最大的综合性财团,而且还被芸芸众生称为道德至上主义者。的确如此,无论是在为人处事上,还是在之后的经商过程中,“德”字时时刻刻提醒着李嘉诚,要做一个世界的完人。

中国有水火不容之说,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格格不入、大相径庭。然而,李嘉诚却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两者完美的化身,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中将道德体现得完美之至。这一切都得益于李嘉诚的父亲,李嘉诚自小就受身为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很小就学会了如何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在小小年纪的李嘉诚经历了家破人亡并寄人篱下的痛楚后,他更加懂得了“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不可以向贫穷低头”的哲理。

1940年初,广州沦陷,李嘉诚的父亲不得不携全家逃离那块是非之地,那时候的李嘉诚年仅11岁,他目睹了市区家园的惨景。但是小小年纪的他又能够改变什么呢?李嘉诚一家最后来到了香港舅舅的家里。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学士,在李嘉诚很小的时候,他就着重地教育长子阿诚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在香港的那段日子,李云经为了不让孩子们因失去家园而感到痛苦,他经常讲很多著名故事来激励孩子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并要求全家人学做香港人。

那段时间,李云经除了工作,就是监督孩子们学习。他常常告诉孩子们,只有学会了做一个真正的香港人,才可能在这块土地上站稳脚跟。同时,李云经还要求长子学习外国语言,尤其是英语,李嘉诚也不负父望,在李云经以及表妹庄月明的帮助下,他很快掌握了这两种通用语言。广东话以及英语是香港最为流行的语言,且不说语言与经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假如一个人不懂这两种重要的语言,那他将如何与香港各界的商人进行合作和谈判呢?赚钱又将从何说起?尤其是英语,香港当时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的大部分成功商人都是海外人员,华资企业寥寥无几。

“未学做事,先学做人”是李嘉诚经常告诫人们的一句话,也是他经常告诉自己的一句话。李嘉诚就是这样,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他非常用功,那时的李嘉诚深受父亲的影响,他深刻地理解自己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李嘉诚就是这样,凭借着心中的理念和刻苦的精神,在初中没有毕业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为他以后的经商道路铲平了荆棘藤蔓,减少了很多的障碍,也使他多次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比如,在他的长江厂刚刚渡过难关的时候,李嘉诚苦于不知如何打造长江塑胶厂的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嘉诚从一本英文杂志上看到一则简短的报道,当时的他灵机一动,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最后使他成为震慑香港、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李嘉诚不会英语,那么他还会得到如此的商机吗?他的成功,还是指日可待的吗?答案很明显,如果他只会说潮汕话,那么中国就会少一位“塑胶花大王”,少一位华人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