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
——柏拉图
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它——这要经历一次茫茫荒野上的艰辛跋涉——没有人能代替我们,也没有人能使我们免除这种跋涉,因为我们的智慧是一种我们最终赖以观察世界的观点。
——马塞尔·普鲁斯特
当我再次来到国债期货市场时,327品种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多空双方在交易所的斡旋下开始协议平仓。319品种成了国债期货最后的疯狂绝唱。
我摆脱了前期重大亏损的困扰,心里感到格外轻松,重新活跃在国债期货市场上。这时我已经逐步认识到,期货交易中完全凭市场感觉、频繁的短线操作难以取得成功。我希望更进一步地理解市场,能够把握市场运动的脉络,找到投机取胜的规律。
我尽可能找来所有市场投资方面的书籍,认真研读,可惜那时这方面的书刊很少。有时,好不容易看到有一两本关于投资的书,层次也很低,大多数是关于市场技术分析、价格预测方面的内容。有关投资理念、交易策略、技巧和投资者心理等深层次的问题,根本没有涉及。因此,很难满足当时我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解决不了我心中的疑问。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国外翻译过来的投资名著,也有不少国内投资者的著述,这种情况那时简直不可想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反映出这些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重大进步,投资者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投机者的知识、策略、技巧、眼光已今非昔比。
记得当时最为流行,最受人欢迎的书是台湾作者张龄松所著的《股票操作学》。这本书也是有关市场技术分析的,但内容比较系统,写作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来学习、研究书中介绍的各种市场预测工具,包括K线、移动平均线、乖离率以及传统的图表形态知识等。应该说,这本书为我在市场价格预测、技术分析方面打下了基础,在后来的交易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但是,这本书也使我在期货交易的路上,走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弯路。书中第三章K线理论的部分内容,曾让我对市场价格预测走火入魔,误入歧途。例如,作者详细阐述了用一根K线……两根K线、三根K线分别预测市场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走势的理论,还从台湾的证券市场中抽取了大量的案例作为证明,看似科学,好像市场的未来走势可以提前预测,一切都在把握之中。实质上,这套理论荒诞不经,根本经不起市场实践的检验。
1994年、1995年的股票、期货市场,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知识还少得可怜。作为一个市场新手,有时候我好不容易买到一本投资方面的书,简直欣喜若狂,甚至会把它当作枕中秘宝而不肯示人。至于书中内容是否准确,有没有价值,我并没有足够的判断力,也很少考虑。我刚刚买到《股票操作学》时,完全把它奉为圭臬,作为绝对真理接受。
你知道,一个投资市场的新手最渴望知道的事情是什么?
是明年的股票、期货价格?
不!
是下个月的股票、期货价格?
不!
是下周的股票、期货价格?
不!
一个投资新手最想知道的是今天下午至多明天上午,股票、期货的价格走势如何,市场会怎么样。稍微远一点、时间稍长一点的事情他就完全不会再去思考,也不会感兴趣。这就是一个市场新手最真实的投资心理。
所以,任何预测市场短期价格变化的工具、秘诀、技巧总是受到大众最热烈的欢迎。在他们眼里,这是最真实的,能够立竿见影地看见效果。而离他们稍远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往往因为无法把握而显得虚无缥缈。
确实,谁不想短时间、一夜之间快速地获利呢?大多数股票、期货市场的新手,本来就是抱着这样一个目的、愿望来到市场的。市场认识肤浅、没有足够的经验、缺乏耐心等因素,必然会使一个人抱有这种心理,这也是极为自然、正常的。
所以,当我一看到《股票操作学》时,就立刻被其中第三章的K线理论吸引住了。用一、二……三根k线就能预测市场短期走势,这不正是我最梦寐以求、渴望了解的事情吗?国债期货市场每天的价格波动反复无常,如果我学到一种预测技术,能够准确地提前知道未来一两天的市场价格,那我将赚多少钱?《股票操作学》的K线预测理论给我这个市场新手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以为市场价格短期走势真的能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可以准确预测。
我刻苦地钻研书中的有关章节,把《股票操作学》中列举的10多种标准K线图形及其后市预测结果牢记于心。每天收盘以后,我就把当日国债期货的实际走势图和书中标准的K线图形相对照,开始预测第二天的市场走势。做这种事情就像猜谜语,虽然我内心也不敢肯定这种预测结果是不是准确,但还是沉溺其中,乐此不疲。
结果当然是有时候准确,有时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像闭着眼睛往地上扔一枚硬币,头像朝上和朝下的概率都是50%。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有偏差、有选择性的。我当时肯定是夸大了这种预测方法中成功的次数,而有意无意地缩小了预测错误的次数。我想当然地认为,《股票操作学》在港台已经再版了几十次,它被投资大众广泛接受的程度,它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它提出的市场分析方法肯定是行之有效的。
每当我根据这种预测理论做了一笔赢利的交易,完全没有想到这也许只是我的运气好,而是把它完全归功于《股票操作学》教给我高明的技术;而当预测出现失误时,我总是责怪自己学习不够用功,学道不精,没有真正领会书中的思想精髓,而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种预测方法……这种思维模式本身有什么问题。就这样,这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预测理论我一直使用了好长时间。
当然,凭心而论,我也不应该过多地责怪《股票操作学》的作者。毕竟我还是从书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我在期货市场中遭受损失,是一个市场新手难以避免的普遍性现象。多年的市场经验告诉我,在市场预测中,本来就很难找到一套成功率大于50%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市场预测理论其实谁也不比谁强多少。一个傻瓜、一个骗子和一个真正的市场高手之间,在判断市场短期走势方面,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
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需要一套市场预测理论。否则,他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可以进场操作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投机者头脑中的这套理论是一种科学,就像牛顿的自然科学定律一样精确,能够准确无误地提前知道市场的走势。
预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算卦,更多的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它反映的是投机者在市场操作时的一种心理需要。一个人总不能平白无故地在市场中有所行动吧!他需要某种权威、某种依靠、某种保障。无论这种权威、依靠、保障本身是否可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这一切,投机者在市场交易时就会缺乏安全感,变得不知所措。
所以,即使那时我不使用《股票操作学》中的K线预测理论,我也会从别的什么地方弄一套同样貌似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一个市场新手在期货交易中注定会经历亏损……无论借助于多么高明的预测工具,也丝毫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总之,那一段时间,我从书本上学到了不少市场交易方面的知识。但是,一到国债期货市场中,在实际交易时,我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国债期货盘面价格波动速度快、幅度大,我多么想抓住每一次市场波动带来的利润啊!但是,我所学的东西似乎并不能对此给出合理的解释,也不能给我的操作、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为了跟上市场运动的节奏,我只好又回到原来的交易模式,凭感觉频繁地短线操作。有时候,我一天进出市场几十次,有的交易赚,有的交易赔。不到收市,我根本不知道今天的结果是输是赢。情绪、感觉、心态良好的日子,我的交易如鱼得水,我像个绝顶高手,一买入,市场就涨;一卖出,市场真的下跌。记得有一天,我一共做了十二笔交易,只有一笔不赚不赔,其余十一笔我都赢利。其中的一次交易……我刚买入,市场价格就大幅度飙升,大约只有几秒钟,我就赚了20多万元。反之,在情绪、感觉、心理不佳的日子,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做什么,赔什么,瞎折腾一天……累得像一条狗,结果却是一塌糊涂。
在三四月份的国债期货交易中,我每天在市场中大赚大赔,总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只能勉强保持本金不亏。我对自己的这种交易状况非常生气,开始对这场毫无取胜把握的游戏感到厌倦。我不想放弃交易,但是,面对着不可捉摸、反复无常的市场变化,我又毫无办法,没有战胜市场的力量。那一段时间,我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
有一天,隔壁大户室的一位朋友走进我的房间。我问他:“你是怎么预测市场走势的?”
他在我的电脑键盘上一顿乱敲,调出了一个KD指标。
“你看,这个技术指标多灵,下面一交叉,你就买入,上面一交叉,你就卖出。”
我仔细看了一下他指示的图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说得一点也不错,看上去这个指标真是神极了,完全捕捉到了市场一段时间的涨跌变化。如果按照KD指标信号操作,赚钱就像从地上拣钱一样容易。看到我的那位朋友如此轻松、自信地解决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我对自己向他提出这么愚蠢的问题简直羞愧不已,无地自容。
不过,也就过了两天,我就发现我朋友的那套东西好像有问题。不,简直是毫无用处!粗粗一看,市场价格的高低点和KD指标的高低点亦步亦趋,配合得天衣无缝。市场价格在高点,KD指标也在高位;市场价格跌到低点,KD指标也在低位。但是,这只是人的一种视觉偏差。
其实,他们是不同步的。市场价格出现高低点的时间领先于KD指标。人的肉眼很难发现这种偏差,但我一按照这个指标交易,立刻就发现了问题。
我不知道我的那位朋友是怎么用这套指标操作的,记得这位朋友毕业于人民大学。最后一次听到有关他的消息是在半年以后,可能是在1995年底,听说他因为透支交易被强行平仓,亏了60多万元。
虽然这一次经历很有趣,但我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我越来越讨厌自己在市场交易中盲目地买进卖出,就像赌博,一点胜算也没有。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学到一种能够预测市场变化的技术。
我开户的证券公司北京营业部的罗总是我的老朋友。他经常到我的房间来聊天。有一天,我指着显示屏上的一条曲线问他,“你有什么办法预测每天的市场走势?”
罗总年龄比我大几岁,他管理着一个规模不小的股票营业部,每天都看着大量的股民买进卖出,偶尔自己也做点股票。我想当然地认为,他懂得肯定比我多,有可能为我指点迷津。
对我这个大客户的提问,罗总当然不敢怠慢。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回答我的问题,反正……他当时就给我解释了一大堆。他究竟是怎么回答的,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我对他的回答当场表示出不满意,觉得他的说法完全是陈词滥调,一点也不能减少我心中的疑问……
现在看起来,我当时向罗总求道解惑的做法完全是缘木求鱼,非常可笑。罗总是一个营业部的管理人员,而不是一个股票、期货的职业炒手。即使在那时候,我的市场交易经验也远比他丰富,我心中的问题,是一个实际操作人员的困惑,他是不可能理解的,更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十年以后的今天,如果让我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世上没有一个人、一种工具能够准确地预测市场的短期价格变化,这是一个市场新手提出的低层次问题。随着投机者对市场理解的深入,投资理念的变化,这个问题会变得不重要,或者没有意义。例如……对一个长线交易者来说,预测市场短期走势并没有多大的必要。
也许罗总对自己的解释也有点心虚,他说帮我找一个高手来解决我的苦恼问题。我问他这位高手是谁。
他说:“上海营业部投资部经理,我的学生李初豪。”
“李初豪,是不是深圳那个有名的股评家?”我问。
罗总点了点头。我对罗总有这么个学生感到很惊奇。后来才知道,我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太狭窄了。在中国社会中,官大的就可以对官小的自称老师。小官即使才高八斗,见到上司,也只有低头做学生的份。
李初豪的文章我在《证券市场周刊》上早就读过。我对他印象很深,知道他精通波浪理论,很有才气,是当时国内股评界大名鼎鼎的人物。我对自己能和李初豪见面非常高兴,那一段时间,我一直期待李初豪能快点来北京。
过了几天,在罗总的邀请下,李初豪来到了北京营业部。他先在楼下的交易大厅为股民们上了一堂波浪理论课。傍晚,罗总安排我们在营业部附近的餐厅见面。刚见到李初豪时,我心里颇感诧异。在我的想象中,他的年龄肯定比较大,而且应该有一种老成干练的气质。实际上,李初豪非常年轻,体态文弱,一股书生之气。
当罗总介绍我们相互认识时,虽然我心里觉得有点别扭,我还是叫了他一声“李老师”。李初豪对我叫他老师似乎有点吃惊、不安,连忙对我说:“其实我应该叫你老师。”
一翻寒暄以后,我刚想问李初豪关于市场价格预测、交易等方面的问题。李初豪竟然对我说……
“前一段时间,我在场内做红马甲,接过你很多单子,对你的交易方式非常佩服。你的交易很有个性和特点,临场反应快,做单干净利落,胆量和气魄更是一流。”
这种略带恭维性质的话谁听了都会非常舒服,尤其是从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口中说出来时……简直让人有点飘飘然。我知道自己碰巧在2月份赚过一笔大钱。但是,无论是对在此之前还是之后的交易,我自己都非常不满意:短线频繁操作,毫无章法。我之所以急切地想见到李初豪,就是想请教他,如何战胜市场,在国债期货交易中更上一个台阶。我当时的想法是……李初豪肯定很清楚这一切,会对我有巨大的帮助。
当他对我说了这么一番评价很高的话以后,我突然意识到,人和人之间,有时候确实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相互之间根本不了解。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交易方式有重大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但他却无法体会到我内心的迷茫和困惑,也不知道我有什么问题。也许是记忆性偏差,他看到了我赢利的一些交易,从而对我的交易模式肯定有加。
那一天晚上,在李初豪对我说了那一番话以后,我再也没有向他请教有关交易方面的问题。
倒不是我害怕自己问出一些幼稚的问题来让人笑话,而是我感到,有些问题,即使我问了,也可能不会有什么结果。我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也许只有我自己才能彻底解决。
接下来的几天,李初豪在北京营业部帮罗总做了两笔交易,我很在意他的操作方法。当时,国债期货的各个品种都在疯狂地上涨,每天几乎都是大阳线收盘。显然,李初豪是一个中长线趋势交易者,他在买入以后一直拿着多单,一动不动。只是偶尔看一下行情,好像是他离开北京那一天,才平仓离场。
1995年四五月份,上海、深圳的国债期货到了最狂热的阶段。市场每天都在大幅上涨,中长期趋势非常明显。但是,一天之中的日内变化、震荡幅度却非常惊人。每天都会有好多次从低点到高点的来回运动,而且速度非常快,投机者就像坐在上上下下的电梯中。记得有一次我的朋友168元买的319合约,连续三天,市场每天都涨了两元左右,他一直持仓没有动。第四天,市场价格一下子从174元跌回到168元,我朋友惊慌之中在168元狼狈逃窜。巨额的浮动赢利得而复失,只是纸上富贵一场。由此也可见当时市场的喜怒无常。
自从2月份在327上赚了一笔钱以后,3、4、5三个月,我在国债期货的搏杀中毫无建树。319合约凌厉的涨势、市场参与者狂热的投机热情,让我每天都在提心吊胆的日子中度过。我觉得市场早晚会出事,但是不知道危险会来自哪里。
我一直希望改进自己的交易方法,找到一条战胜市场的路。但是,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新的交易办法没有找到,我只能用原来的老办法——短线交易。当时的国债期货市场的走势,让多空双方都不踏实。虽然市场价格涨得有点离谱,但每天依然还在涨,做空一不留神就会马上被套住,如果不及时认赔,将会损失惨重。做多,确实顺应了市场趋势,但是,拿着多单过夜,却令人心惊胆颤。万一大势反转来不及逃跑,你可能会赔得倾家荡产。这种巨大的矛盾让所有投机者都缩手缩脚。我也变得非常谨慎,不敢胡乱操作。后来,在国债期货关门时,我的保守、谨慎也使我逃过一劫。那一天,我既有多头也有空头,多空相抵,在交易所强行平仓时没有遭受莫名其妙的巨大损失。
1995年5月18日,国务院终于无法容忍国债期货几乎完全失控的局面,停止了国债期货的交易。消息传来的那一天,原来跟着期货行情像火箭一样上升的上海、深圳国债现货,表演了一出高台跳水的戏剧,当天暴跌三四十元。世事真是难料,昨天还是白马王子,今天突然变成了街头乞丐。
319国债从141元起步,最后竟然涨到了191元,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记得我曾经在141.70元持有大量的多头,如果我一直拿着这些多单,在191元平仓,我会赚多少呢?市场价格每涨2.5元,我的投资就会翻一倍,三个月我将获利19倍以上。
结果我得到了什么,3、4、5三个月时间,我在市场中忙进忙出,一会做多,一会做空,看起来我的思维很敏捷、行动很机灵,实际上却完全是一个大傻瓜的做法。我禁不住市场短期大幅波动的诱惑,幻想抓住市场每一次大大小小的变化,市场一有上涨的迹象就立刻抢入,一有下跌的征兆就立刻抛空,什么机会都想抓住,什么机会都不肯放过,结果反而什么机会都没有把握住,一无所获。
我拥有实力雄厚的投机资本,又面临这种历史性的投资机遇,按理说来,应该在这场游戏中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我却没有恰当的方法从市场交易中赚到钱。我在本能、无意识的支配下,每天在市场中忙忙碌碌,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结果却越来越远离我的初衷。
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历史性的机遇一旦丧失,投机者只能悔恨终生。激起国债期货千层巨浪的市场氛围不复存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外在环境产生了重大变化,逐渐规范、稳定和健全起来,投资者也越来越成熟、理智,风险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国债期货交易的鼎盛时期,市场中到处流传着一个个一夜暴富,令人惊羡不已的神话故事……一个小人物以很少的资本起家,在市场中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短时间赚了成百上千万……这种事情有可能是市场狂热阶段人们虚构出来的,也可能确有其事。我所在的营业部,大多数人似乎还是在亏钱。
记得有一个老头,长得胖墩墩的,刚来的时候有140多万元资金,在国债期货上涨的初期……他就开始做空,所以一直亏钱。有一次,他刚卖空,市场就像变魔术一样,迅速冲到涨停板附近,他在我隔壁的房间大声喊:“帮我平仓!”绝望之中的那一声尖叫,让我现在对这个可怜的人还记忆犹新。可惜,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市场价格牢牢地封在涨停板上。接下来的几天,市场每天一开盘就涨停,空头欲哭无泪。那个老头账户上的保证金早已赔得一分不剩,到最后被强行平仓时,已欠了罗总他们营业部好几十万。最惨的是老头到这时还不死心……还想在国债期货上翻本。他又不知从哪儿弄来了40万元,以他爱人的名字在罗总他们营业部开了一个交易账号,也就做了一两次交易,罗总就把他的账户给冻结了,说是要拿这些钱去弥补他前一段时间穿仓时的亏损。老头当然不乐意。那几天我每天都能听到他们两人在那儿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不知道事情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我旁边房间有一个姓王的客户,确实在国债期货上赚了大钱。他来的时候,只带了一张600万元的支票,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到国债期货关门时,他拿走了1800多万元。另外,也顺便把营业部中楚楚动人的报单小姐带回了家。
我知道的另一位赚钱的人,是听朋友们说的。他进入国债期货时的资金不足10万元,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赚了600多万元,目前,他是北京亚运村一家有名的期货公司的老总。
那是一段非常奇特的岁月,有许多人在极短的时间就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想想,国际金融领域的投机大师索罗斯、巴菲特每年的赢利率也只有30%左右(复利),和我们国债期货的一些炒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国债交易中,看对行情,几天之内资本翻一两番是件极寻常的事。那些只赚了30%、40%利润的人,几乎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赚了钱。
不过,10年以后,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份材料。有好事者公布了一份详细的名单,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得知这些东西。据说,当年在股票、国债期货市场上赚过大钱的人,90%的结局都不太妙。有坐牢的、有破产的、有逃亡的、有杳无音信的,等等。这么一看,索罗斯、巴菲特还是了不起。他们在股市、期市这种凶险残酷的地方驰骋几十年,而没有翻船,还好好地活在那儿,积累了一笔富可敌国的资产,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望其项背的。投机市场中,一个人偶尔赚一笔大钱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稳稳当当地赚钱。
当年国债期货市场中呼风唤雨的主力机构又在哪儿呢?
327事件的空头主力万国、辽国发在1995年2月23日那一天就已经不在了。说它们死得冤,确实冤。没有财政部当时的那个贴息政策,它们的巨型战车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倒下。说它们死得不冤,一点也不冤。谁让它们如此狂妄、嚣张,不可一世的呢?我进入国债期货市场第一天的下午,短短几分钟之内它们就在市场中掀起滔天巨浪,市场价格直线暴跌三四元,“可怜无定河边骨,尽是深闺梦里人”,有多少散户死于它们的蹂躏之下?它们藐视法律,玩弄市场于股掌之中,它们的所作所为并非建立在公平、公正的竞争之上,完全是光天化日之中公然抢劫,和绿林大盗们的行径毫无分别。
327事件发生的前一段时间,盘面上每天都黑云压城,几十万手的空单密密麻麻地挂在那儿……让人喘不过气来,这都是谁的杰作呢?当然是空头主力。他们仗着自己财大气粗,企图垄断、操纵市场行情,牟取暴利。这种豪赌,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公司,如果赢了,他肯定还会想方设法去寻找下一个对手,一直干下去。夜路走多了难免碰见鬼,出事是早晚的事。
更令人震惊的是,10年以后,当初327事件中威震天下的另一个市场主角——多头主力中经开公司,也进入了破产者的行列。公司老总也和当年万国证券的管金生一样,身陷囹圄。历史真是惊人地相似。
关于中经开公司,当年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据说,在国债期货交易时,中经开公司因为独特的背景、雄厚的实力,在国债期货交易中简直是战无不胜,中经开公司的营业部自然也成了许多国债期货客户非常向往的地方。因为有这么一个在市场中呼风唤雨的多头主力挂帅,公司的客户只要尾随其后,简单地按照中经开的方向操作,即清一色的死多头,赚钱似乎比从地上拣钱还容易。但是,中经开公司的营业部当时是一个颇有点神秘的地方,能够进入这儿的人可不一般,开户资金500万元那是最起码的条件,而且还要和公司有点特殊的关系才行。
中经开公司不但是327事件的大赢家,也是后来国内金融市场中一系列事件,如长虹事件……东方科技操纵案等的主角。他们从市场中可是实实在在地赚过几十、上百亿,他们怎么可能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呢?所以,当我第一次听说中经开破产的消息,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后来一想,全明白了。中经开绝非死于市场投机造成的损失,而是因为公司中老鼠太大、太多。
很早以前,我就曾经听说过相关的两件事:一是在国债期货火爆时,有很多大机构的核心人物在公司巨额资金投入市场以前,往往自己先做一些单子。然后,在巨量买卖单推动市场走势时,自己轻松获利出局。内幕交易,使国债期货市场变成了他们的提款机。有人告诉我,在国债期货的市场走势中,经常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大幅跳动,尤其是在市场开盘和收盘的时候,这就是为了配合某些人的出入市。二是在中经开公司破产的前几年,公司的员工就已经换了好几波,公司元老早已走光。
早在进入投机市场的初期,我就非常痛恨那些卑鄙、龌龊的老鼠行为,觉得一个人在股票、期货市场赚钱应该光明正大,凭自己的本事。很多年以后,我逐渐意识到,在股票、期货交易中,一个人要凭本事、凭智慧从市场中赚到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投机事业的成败未必和一个人付出的努力成正比,这一点我以前不太明白。在市场交易中,如果出现损失,我总以为原因完全在自己身上,例如,自己被恐惧、贪婪的情绪所支配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交易理念不正确、市场判断失误、风险控制不力等等。后来意识到,过多地苛求自己、责备自己,甚至自我惩罚、自我折磨,对自己是不公平的。要在股票、期货市场赚到钱,一个人的内在因素固然重要,某些外在的条件,如市场环境、偶然性事件等也是投机成功必不可少的。偶然性事件有时候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