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素质教育丛书-家长学校读本
15206000000011

第11章 参与教育原则

参与教育原则,就是家长鼓励和引导孩子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参与教育实践,不断进取。

参与教育的核心就是“主动”

参与教育的核心就是“主动”,即主动去教,主动去学,没有这个“主动”,教育便失去意义。

你想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那么你就得吸引你的孩子积极参与和制订学习计划和其他的活动计划。一个时期中,你想怎么教,又想让孩子怎么学,你不要只是自己考虑如何制订教学计划,还应该把孩子叫来一起研究“你们”的教学计划,做到教什么,学什么,大家都心中有数。家长和孩子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我们的家长往往是缺乏了这一方面的经验。如果你不想在教育的时侯事倍功半,你就切切实实地实行这一条,并不是难事呵,只不过是你以前忽视了它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你就和孩子一起共同制订教育和教学计划吧。

你能鼓励和引导你的孩子在品德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学习上,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吗?检讨一下,未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得赶快实行。

希望孩子具有高尚的品行,相信这种教育你已经是经常地进行的了,但效果怎样,还得看看你的孩子在社会上的表现。在社会上,他懂得尊重别人吗?他能见义勇为吗?他能热情地帮助别人吗?道德上的教育不是留在口头上的吧,孩子能积极地把所接受的道德教育转化为实践行为,这才是有效的道德教育,没有这种道德行为的参与,只有道德理论学习,道德教育是失去意义的。

同样,如果在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学习,失去社会的实践意义,理论脱离实际,教育效果也是不显著的。学以致用,教育的要义。

参与教育,行为上还反映在孩子们是否能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学习的时候不集中精神,常常开小差,你无论教得如何精彩,也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孩子没有参与你的教育,你只是一厢情愿地进行喋喋不休的“对牛弹琴”。所以,我们家长和孩子之间必须是目的一致、愿望相同、密切配合、共同参与。

然地拿着教鞭去上课。你或许没有这个空,没有这种教学的条件,但是,你不能让孩子放弃学习。常常地,你只能是有一段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即使是讲故事,也不可能天天有呵。在这里,有个家长很成功,他对我说,“只要我的影子在,我的孩子就不敢放弃学习。”为什么呢?原因是这样,在此以前,他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教会了孩子怎样去自己管理自己,怎样自觉地为人处事,自觉地学习,并且做到凡事都有个规律,不得干起事情就丢三拉四,杂乱无章。原来,他的这个“影子”是这么多的东西,多么有效力的教育权威。懂得了吧?我们大人没有多少空闲,我们也需要活得轻松一点,老是“陪太子读书”,只能是教累了自己,教“坏”了孩子,吃力不讨好。

“自己管理自己”,“自觉为人处事”,“自觉学习”,“凡事都有个规律”这就是参与教育的根本所在。你解决了这些问题,你才可以成为一个愉快的父母,否则,你在孩子的面前只能是一个很烦恼的“家伙”,解决了这些问题,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因为你此时才是教育有方呢。

最好的办法是布置“作业”

检查孩子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布置“作业”。这种作业不但是拿本本去做,更重要的是动脑动手动脚去做。我们的许多父母常常只是重视前一种作业而忽视了后一种作业,其实,后一种作业更加重要。比如,你利用一切条件,教育孩子学好文明礼貌,那么,你不可忽视布置“作业”,让他去做,行动中才能证明你的教育是否得当,孩子是否学好了。品德教育是这样,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也是这样。简单地说,你教会了孩子初等数学,懂得了加减乘除,怎样才能检验出来呢?还不是布置作业,他的练习全部正确就证明你的教育得当,更好的“作业”还是让他做做“买卖”,让他到社会上为家庭生活买菜买粮食,交电费交水费……,这种社会“作业”比在本本上做的作业更有意思。

1、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你作为父母,又不是一个专业的老师,家庭又不是一个课堂,你不可能那样道貌岸帮助孩子走出孤独一家幼儿园曾经作过这样的测试:老师指定几个小朋友到另外几个指定的小朋友手中取玩具,结果90%以上的小朋友是动手抢或求助老师去取,只有少数几个知道采取商量或用其他玩具交换的办法。现在的幼儿会把布娃娃当成假想的小伙伴,却不能跟真实的同龄人友好交往。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由独生子女的家长本身存在“四怕”:怕孩子出门被欺负;怕孩子出门不安全;怕孩子外出耽误学习;怕孩子上门弄脏了居室。在如此的心理的驱使下,家长往往限制了孩子的正常的人际交往,致使子女陷入了交往饥渴和交往低能的困境。

心理学家指出:学习或娱乐的同伴对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这种同等交往是儿童无法从成人那里学到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源于近30%的才能加70%的人际协调能力。很难没想,惯于独处“笼中”,交往低能的独生子女,会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应付自如。那么作为家长,怎样让孩子走出孤独呢?

1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父母应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培养孩子敢说话、爱说话、敢提问,家长不能摆出“长辈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家庭大事,孩子可以理解的应该让孩子知道,允许孩子参加议论。涉及到孩子的问题,首先应听孩子的意见,不要一味地家长说了算,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敢于交往。

2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家长应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做客的时候要求孩子观察成人间的交往;家中有客来,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不要将孩子支开,让孩子在成人的交往中学习交往。这样有利于消除孩子在交往中的羞怯、恐惧心理。

3教授基本的交往方法。儿童应当学会基本的交往技能。如分享、交换、轮流、协商、合作这些基本的交往方法,应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

每一个家长都有必要重新认识孩子的交往问题,让孩子走出家门去结识“兄弟姐妹”,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多一份魅力,少一份怯懦;多一份合作,少一份霸道;多一份成熟,少一份稚嫩;多一份豁达,少一份孤独。

2、让孩子把家庭生活调适得多姿多彩

没有孩子参与的家庭生活,可以说是死气沉沉的,也只要让孩子直接地参与家庭的生活,才能让孩子认识生活,学会生活的技能,将来能更好地创造生活。我们不要怕孩子不懂事,把家庭的事情给搞糟了,正因为他不懂事才让他学习,让他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谈谈:1学当一天的总管。孩子到了八九到十岁左右,当父母就应该常常找些机会,让孩子学着当一天的总管,让他安排全家人一天的生活,从拿钱买菜买米到做饭,从休息到娱乐,从家务劳动到学习,都由孩子去筹划和打算。

2布置家庭摆设。无论从审美的角度还是劳动的角度,我们当家长的都应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参与对家庭的用具和其它物品的摆设。比如说新买回了沙发和家电等,如何摆设呢?最好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充分调动他在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让他认真地投入对家庭的布置和摆设。如果他有好的建议或者独到的眼光,就应该十分热情地赞扬他。并且你还可以暂时充当配角,服从他的“命令”,听从他的指挥。其实这是充满乐趣的家庭活动,在这种和谐的劳动和审美的气氛中,孩子不但得到了陶冶而且增长了才干。

3规划家庭建设。在家庭建设方面,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的参与,应该让孩子在家庭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哪怕他的意见未被你所采纳,只要能使他动脑筋,就能产生很好的教育作用。我们应该知道,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对于这个摇篮全家人都要共同编织。从小就让孩子参与规划家庭的建设,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热爱。肩负起建设家庭的责任。

总之,对于家庭里孩子们能力所能及的一切,都应让孩子积极参与,如果你确实已经培养起了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你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的。家长们行动起来,让孩子把自己的家庭调适得美丽多姿。

3、让孩子及早融入社会

让孩子及早融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经常锻炼自己,有识的家长是会这样做的。让孩子们经风雨,见世面,才会有更大的出息。俗语说:“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尤其是独生子女,及早融入社会,对培养他们的人格和心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让孩子关心社会的公益事业。最好能和他一起参加家庭附近的公共义务劳动,打扫门前的清洁卫生,爱护周围的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力所能及地为周围的人们做好事,关心和帮助那些老弱病残的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待人热情、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好孩子是从引导他们关心和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开始的。

2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社会。从社会人群开始,让他们认识社会各阶层群众,认识工农商学兵,了解这些人的学习、工作和义务,培养孩子热爱他们的感情,在他们面前树立起社会各阶层的好榜样,也为他们播下理想前途的种籽。还要引导他们注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懂得工人怎样做工,农民怎样种地,战士怎样当兵打仗,学生如何上学读书,商人怎样经商赚钱……还要注意认识家庭和社会形形式式的环境,留心他们的建设和分布。比如说,街道是用来做什么的,街道两旁有什么样的建筑物,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工厂一般建在哪里,学校一般分布在哪里,上学的路应该怎样走,公园在哪里,为谁而建的……利用身边的一切引导孩子观察社会的人们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让他们从小得到健康有益的启示。

3直接参加一定的社会劳动。有条件的都要尽可能地带孩子到工厂去,都要带他们到农村去,拿着锄头和镰刀才懂得自己衣食的来源,站在工地上才知道工人的艰辛与伟大,站在田岸上也才知道农民的艰辛与伟大。让孩子们懂得是劳动创造了世界,从小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劳动中开动脑筋,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