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教育原则,就是家长因材施教,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灵活自如的教学手段启发诱导孩子掌握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提高智慧。
启发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孩子懂得提问题和钻研问题,并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育的任何方面,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是最重要的没有人类的想象力,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因此启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学会思考和想象是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
你能根据你孩子的需要施加影响或启发诱导吗?
1、自己得到启发才能启发别人
当你的孩子在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着许多缺点的时候,你只是一味地责罚,甚至打骂?这是极其错误的事情。在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任何威胁和压迫都是失败的,因为本身都是缺德的行为。你不可以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讲述我国的传统美德故事和一些历史上伟人的故事启发他吗?孩子在有趣的故事中看到学习的榜样,一而再,再而三,他定能记在心中。德育,最重要的是树立可借鉴的榜样。
如果,你在这方面的经验很少的话,你应该马上到书店去或上一趟图书馆,买来或借来有关我国传统美德的故事和历史上一些伟人的故事书,甚至可以找到有关这方面的论著认真阅读,自己受到启发熏陶,然后再去教育别人。还应经常到家长学校去,接受再教育。
许多家长却是心中“无数”,不知用什么来启发孩子,也不知针对什么来启发孩子。总是看着孩子不顺眼就去指责,去批评。自己不明白的道理,也用来强加于孩子身上。由于找不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未为自己所愿,就动辄粗暴相见,甚至骂泄气的话,消极对待。这种家长教育孩子缺乏信心,而缺乏信心,是因为自己理屈词穷。家教中,通情达理的家长,才会更好地肩发教导自己的孩子。
你能正确地评价下面的故事吗?
有个女孩子,她正在小学念五年级,回到家里,她拿来考试的成绩单给母亲看。做母亲的一看,女儿的考试成绩只有85分,她顿时傻了眼,接着便是无情地责罚孩子,让孩子无限地抄书还不能使她满足,于是又拿来棍子狠狠地毒打孩子,从中午打到傍晚。终于,受到百般折磨的孩子在母亲凶恶的目光中死去了。这个“母老虎”在教育孩子上是不是心理变态了!我们的教育是法西斯式的还是应该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启发诱导呢?不言而喻,在充满爱意的氖围中,对孩子循循善诱,是最成功的教育。
2、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有过这样的行为吗——孩子很懒做作业,你便罚他大量抄书,一篇课文抄一百篇还嫌不过瘾,孩子被迫服从了。以后,你见到孩子在学习方面起了明显的变化吗?勤快了?还是更懒惰了?还是喜欢隐瞒学习上的事情了?说句真话,你在教导孩子方面的期望值看似很高,其实为零。如果我没有说错,你就可反思一下,表示同意然后改正。
你在近期发现孩子爱看电视而影响了学习,你肯定不满意了,因而你在孩子的面前发起火来,甚至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关掉电视,并立即把它搬回房间去,禁止孩子看电视。为这件事情,你还得意洋洋地在你的邻居面前讲述你的英明决策?你可明白,专制是启发教育的大敌呵。你虽然制止了他看电视,但在他的心灵深处却播下了不愉快的种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顾此失彼,是许多家长所不能觉察的。
你孩子的老师来家访的时候,你对老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当你听到老师说你的孩子表现并不如人意时,你大失所望,态度是不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你对孩子的表现非常反感,进而怒不可遏,是训斥又是打骂,并且马上为孩子立了许多学习上的规矩。然后,你很自信地对老师说,“老师,你看它以后在学校的表现吧,如果没有进步,你可以跟我一样,随便地掴他的耳光。”其实,老师对你的表现不以为然,甚至,还捏了一把汗。
天下的孩子都贪玩,大概你的孩子也不例外吧?
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近来非常贪玩时,你气愤不过了,因为你知道学习最重要,玩物丧志呵。你是懂得这个道理,不过你把他应用到孩子的身上是太过分了,适得其反。你把孩子关在家里,只能更激起他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沉缅于贪玩的快乐之中。如果你继续这样做下去,你只能在教育孩子方面以失败而告终。适当地限制孩子的贪玩不等于扼杀孩子的天性。
你的孩子渐渐地长大起来了,已经喜欢交朋友。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他已经常常把他的朋友带回到家中来玩了。你突然发觉,其中有个孩子,你不知道从那听说过是个“坏孩子”,你很敏感,马上觉得出了问题,便立即把那个孩子驱走。你太过分了,孩子是不买你的帐的。或者你没有马上驱走他,但事后你非常严肃地整顿孩子,发布了至多的禁令,首先指出不准与任何坏孩子来往,然后特别声明不准跟刚才那个“坏孩子”来往。否则,决不客气。请当心,你这样做,说不定真的由你教出一个坏孩子来了。孩子的友谊是不能禁止的,没有朋友的孩子,他会孤独得很,性格慢慢地变得怪僻,那时,你这个父母的就会伤心之极了。当然,你要认真了解那个所谓“坏孩子”的情况,最好找到他的家长,相互教育大家的孩子是大人们的责任。
你的孩子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渐渐地成熟起来了。她开始喜欢与异性交往了,并且常常为此写下了许多的日记,用以怀念她的朋友,表达她的友情,歌颂朋友间的真诚可爱。有那么一天,你发现了孩子的日记本,你顿时被气得怒发冲冠,真个是无名火起三千丈。因为你觉得孩子正处在危险的关头——“早恋”了。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现象,宁愿它不会出现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可是,这魔鬼还是降临到自己的女儿的身上了。于是你采取了果断的行动,在你的女儿还没有什么准备的情况下,法西斯的教育方式又在作祟了。
残酷地严禁“早恋”,只能使一颗温暖的儿女心冷酷起来,最终是没有好结果的。让孩子避开“早恋”,这是一门学问呵,亲爱的家长们,你好好研究一下吧,别一看了女儿的日记本,找到了一些带有感情的词汇,就以为妖魔鬼怪来了。谁的儿女无情义,你不加以区分,就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它盛到“早恋”的箩筐堆里,未免不产生出悲哀来。
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时候,你为孩子“填鸭式”地灌输你的学问,还是启发他掌握思维的方法呢?你知道“举一反三”的重要,因为你学过孔子的教育思想,可是,你就没有孔子那么样的耐心。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发起火来,尽在作业本上发泄不满。见状,你也不甘示弱,脾气更大。孩子学习上的问题解决不了,肯定不愉快,然而,你却上了“惰性”的贼船,痛骂了孩子一顿,然后气冲冲地离去。
3、教育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
你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见子打子的?教育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应该是一面红旗引路来。“一个萝卜一个坑”是一种局限式的教育。做好那件事就是那件事,改正那个缺点就是改正那个缺点,未免太机械了,也是没有效果的。作为家长,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而孩子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他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许也是你从来都没有遇见过的,假如你只教他知识,而没有教他掌握知识的方法,一次次“无解”的遭遇,只会令孩子对你的学识的否定而失去信心,你已经被你孩子的“愚蠢”打败了,怪可怜的也怪可悲的。
给孩子一条思路吧,你为何只教他走一步?只拔一个“萝卜”?
给孩子一个支点吧,他可以把地球撬动!
教育应该是链条式的,一环扣一环,无止境地延伸下去。
启发教育还必须注意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循序渐进。
4、循序渐进,“门坎”效应
所谓循序渐进,在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门坎效应”,它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费鲁姆的期望理论提出的。费鲁姆通过研究发现,人的积极性,不仅来源于现实目标的价值,更取决于实现目标的概率。也就是说,一个人积极努力的动机首先在于目标对他的重要性,其次则在于目标是否可能实现。例如,国家元首是很多人梦想的,但由于极难达到这个目标,所以真正积极地去追求实现这个目标的人很少。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如果孩子认为实现目标的机会很大,便会积极努力,一旦实现了较小的目标,迈过了一道小小的“门坎”,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欢欣与喜悦,再加上家长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孩子就能逐步提高追求的层次最终实现家长为孩子所制定的预期目标。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切忌“一口吃一个大胖子”,而是要将较高的奋斗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例如,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数学总是不及格,家长恨铁不成钢,为他请了家庭教师,要求他期末考试达到90分。孩子委屈地说:“我基础太差,考不了那么高分。”父母则坚持说:“那是你没有好好学习,现在我们为你花那么多钱请了老师,你再考不好就不要回这个家。”结果,第一个月孩子还很用功,但由于基础太差,效果并不明显。孩子对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很是恐慌,于是心就寒了,只好得过且过。考试结束后,孩子真的没有达到90分,内疚、害怕,使他偷偷地离家出走了。
另一位家长则采取不同的策略。他的孩子也是数学很差,但父母没有一味责怪孩子不用功,也没有为他制定太高的目标,而是对孩子说:“你语文成绩那么好,说明你不很笨,只是方法不对。不要紧,下次更用功一些,把考试成绩从上次的50分争取提高到65分。”在这样比较实际的要求下孩子考了67分,家长和老师都肯定了他的进步,提出下次考试争取达到75分,结果孩子考了80分。后来几次考试,孩子均有进步,对数学课不再厌烦了,对数学考试也不再恐惧了。
这两个家长之所以培育出不同的孩子,乃在于教学原则有别,前者急功近利,结果欲速则不达,后者则循序渐进,结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教育理论认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是儿童的重要学习动机,它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常常发现儿童的兴趣非常广泛、“为什么”特别多,甚至有些儿童总是纠缠不清。对此各位父母表现不一。有的父母视个人心境来对待孩子,心境好时和孩子谈谈,心境不好时或太忙时则把孩子丢在一边;有的父母则不论情况怎样,总是积极参与探讨,引导孩子问更多的为什么,事实证明后一种父母是尽职的。孩子向大人提出问题,这正是他发现问题的表现,是其求知欲强烈和兴趣广泛的表现,父母要非常珍惜,进行引导,并激发他更多的疑问,这是促使孩子对此发生兴趣并进一步学习的良好手段。否则,父母不闻不问,甚至出言讽刺:“你怎么这么笨?这简单的问题也不懂。”或者“别瞎问,这是大人的事,你不懂。”这些都是窒息孩子创造力的行为,为父母者一定要避免。
5、为什么犹太人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特别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为什么犹太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特别多?其中的理由在于犹太人对孩子的教育。”他说:“我的祖父常常问我,今天为什么和其他的日子不同呢?他立刻告诉我其不同之处,他总是先教我提出问题,试着找出理由,然后才让我知道为什么不同。在我的儿童时代,父母总是鼓励我提出问题,从不教我依赖任何人,一切都以理服人。我以为这是犹太人教养孩子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
赫伯特·布朗的话是有道理的,大凡有成就者,尤其是自然科学家和文学家,他们初时并不见得成绩便很好,但他们大多都喜欢提问、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巨人无不如此。
牛顿不是执着于“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一个一般人为不用想的问题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吗?
提问是打开未来的金钥匙
学贵激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首先,只有产生了疑问,积极去探究,而探究则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所以,提问是打开未来的金钥匙,在科学技术界,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而这种问题所需要的敏锐的眼光便来自从小对自然社会万物的兴趣。其次,鼓励孩子多提出问题也就是鼓励孩子多动脑筋。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开发还远远不够,多用脑、勤用脑、善用脑可以开发大脑思维,使孩子终生受益。
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建议,父母要鼓励孩子多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并创设他既能答得了,又能使之前进的难易适当的“适中问题”,对适中问题的探究既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又可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学贵激疑。举一反三,哪有不通学问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