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100魅力古镇
15206600000021

第21章 皤滩

皤滩,意为“白滩”,其名来源于遍布河滩的白色鹅卵石。一进入前往皤滩古镇的沙石路,人的眼前就一亮:在沙石路的两旁全是密密匝匝的绿树。再往前行,一排排的仿古低矮建筑齐齐地挡住了视线,飞檐的青砖石墙,层叠的灰瓦木窗,挑着一串串红灯笼的旗杆,让人宛如进入了武侠小说描写的场景。

走进古镇,那用特别的鹅卵石垒成的房子,远看五颜六色,给寂静的古镇平添了几许生气。那窗户上花式繁复的木雕,也常常让人驻足流连。木头的门楣上有木刻的《八仙》和《三国》的小故事,小人像雕得栩栩如生。大门上画的哼哈二将门神,虽然被雨水洗刷得模糊了一点,但其威严与雄壮的硬汉形象却丝毫没有减弱,似乎依旧能镇住传说中的妖魔鬼怪。

据悉,皤滩古街是古代繁华的商埠。历史上的皤滩得益于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发育于唐宋,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清,其时八方商贾云集于此,可谓生机盎然。

皤滩的古街以形似一条龙而出名,西龙头,东龙尾,中间弯曲成龙身,由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在阳光照耀下,恰似闪闪发光的龙的鳞片。那形形色色的店铺和古色古香的店名,依稀可见昔日古镇的繁华盛景。“龙舞九曲穿皤滩,人共溪声到小堂。”当年茶楼、酒肆、当铺、书场、集市遍布街巷,如今“官盐绍酒”、“苏松布庄”、“两广杂货”……这些老字号的店名,有的被写在粉墙上,有的被镌刻在门楣深处,墨迹依稀可辨。那龙形古街两旁保存至今的几十个石板柜台,质朴无华,见证了当年的热闹。轻轻抚过,仿佛听见昔时摩肩接踵的人流和商贾的吆喝招徕声。

皤滩古镇虽不算秀丽,但它的建筑和“龙形古街”使这个不大的古镇,成为许多人向往的地方,也成为一些文人墨客凭吊的圣地。与江南其他所有的古镇一样,皤滩古镇在明清时期也是依托着不可或缺的水源而灵秀。当时的皤滩是永安溪独一无二的五溪汇合点,即由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和又黄榆坑一同汇入永安溪。因地处水陆交汇之地、连接东南沿海与浙西内陆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古代食盐之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码头,因此历史上有了这个不可不提起的地方——皤滩。然而历史造就的昨天已经远去,今天的皤滩,盐路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那个时期的盐运文化也陌生了许多,古街的繁华只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了。但那环绕着古镇、像碧玉般倾泻而下的水,潺潺依旧,溪流两侧的用鹅卵石筑成的岸墙,也华丽依旧。

皤滩,一如它的鹅卵石,在岁月的冲刷下变得逐渐光滑而温润,曾有的繁华就像一场甜蜜的午梦,在醒来的阳光下,逐一回味每一个细节,也颇让人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