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100魅力古镇
15206600000024

第24章 水乡民居

杜荀鹤《送人游吴》中写江南水乡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把水乡的情景如现人的眼前,有一股自然飘逸的柔情,氤氲的醉意,描摹尽了水乡的窈窕身姿。

水乡民居是中国民居中的明珠,主要是因其“贴水成街,就水成市”的风采灵动而言。当然,除了白墙、黛瓦、水韵悠悠之外,水乡民居还有着自己的建筑特色。

首先,沿河而建的水乡民居,一般都是背水临街而建,水路交通尤其发达,像很多电影电视中展现的,“我家大门临水开,一支竹篙归去来”。因为河道毕竟有限,这样的建筑形式就导致水乡很少大宅深院,而多普通民宅,进深都不是很远。当然,水乡人还是极力拓展自己的空间,这包括把院子建成小天井形式,还有就是水乡独特的空间延展法。

水乡的空间延展法,主要包括三种:出挑、流枕、吊脚楼。吊脚楼是建筑主体有一部分悬空出来,下面用竹、木或石柱等支撑起来拓展空间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在有限的地基上增加实际的使用面积。出挑与吊脚楼相似,只是没有下面的木、斑驳的墙体,显出了建筑的历史,但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却在水的映衬下韵致依然。

石等支撑,只是利用大的悬臂把一部分空间挑出来,就是悬空。而流枕,一如它的名字,人能枕着河水流动声酣然入睡,房屋是跨越水面,连接两边河岸的。

有河就有桥,江南的水乡水韵,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烟雨风情中。平桥、拱桥、石桥、木桥,大多却也是单拱或单洞的小桥。一袭水中倒影,无限秀巧婉约。有的时候,这些小桥还成了建筑的一部分,成了民居会倚之而建的侧墙。而很多人家的后门,都设有码头,泊有乌篷船,人们从窄窄的石阶走下,摇船出行。于是,水纹流荡,时间款转,江南人咿呀展开了忘却纪年般的悠悠时日。

而提到水乡江南时,不可不说的,当然还有苏州的园林。人们都喜爱苏州古典园林,但这种园林,当时其实是官宦大商家的后花园,属私人所有。园中雕梁画栋,亭台轩榭、假山水池、名花贵木,层叠错落,幽雅别致。最著名的有苏州阔家头巷的网师园等。

因着这些,江南美景延展无边,就如白居易《忆江南》中所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