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100魅力古镇
15206600000097

第97章 平遥

陶唐故郡,平遥新府。或者对于平遥的名字,我们也不可以称之新府了。这个在周宣王时期就被开辟作边城防守重地的县城,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郡县之一,而在秦汉以前这里一直都被叫做“古陶”。陶是尧的封地,而中华民族的历史,大概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写起的,所以平遥有着可以与民族史比肩的郡县历史。在秦统一六国后,天下大定,统治者为了取一个瑞气的名字,于是乎废“古陶”之名立“平陶”,在北魏初年又因为避前帝拓跋焘之名讳,改称“平遥”。

这座城市在建立之初的好些年间,都被作为守边的城陲而使用。周宣王曾在这里筑城御戎,嬴政也曾在这里加筑工事,直到明朝初叶时候,这里被加筑到历史上最大的规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平遥古城,就是这一时期城址的遗留。“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还”,或许冷兵器和中原大战时代的匆匆引退多多少少造成了这座城池的荒废,以至于今天我们去探望它的时候,看到的是比其城墙上刀箭的瘢痕更多的无奈和荒废。这座城市的所有使命似乎在历史的变迁中间被戛然地停在那里。

而今让平遥古城在人们的意识里面熠熠闪光的,是另外一段故事。余秋雨曾经在《海内首富》一节中讲晋商的一些长长短短,那是平遥的名字在另一种新的历史纪元里为人们所乐道的理由。在明清时候,这里曾经聚集了被称作晋帮的巨商富贾。这是一群有头脑的生意人,他们并不满足于自己在积聚财富上所取得的成就,对于当时的国民经济,他们有更为远见的认识。于是,就在那些于今看来深居简出的陋巷里面,他们建立了一个国家最早的金融体系,这是一些以“汇通天下”为己任的票号,循着旧日马车在石道上碾压形成的辙轨,我们可以找到大清的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平遥在经济最为昌盛的时期,同时有15个大型的集市,或许,这相对于当时的京师而言,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晋商的没落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踩着一致的步调,几乎像摧枯拉朽一样迅速地瓦解了。对于这,我们是能够理解的,这是一个起步太过于迟缓的历史进步,当时的金融体系是同清政府相适应的,这些为行商坐贾乃至小老百姓兑换银钱的票号也承担了为政府兑换官银,甚至是向政府借款的责任。可想而知的是,人治制度下的政府如果要对没有丝毫执行能力的金融机构食言是多么易如反掌的事情,平遥“华尔街”的破产便也成了难逃的劫数。

这些事情回想来,平遥给我们的感觉就像忽而走在历史的光亮里面,一转身却又遁入黑暗了,中间包含了太多人为和机缘的原因,明也像光一样,灭也像光一样。

如今的平遥,似乎已经铅华洗尽。沿着颓败的城墙兜兜转转,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荒凉滋味,或者还有多多少少的同情。

当初的平遥城在明朝初建的时候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做“乌龟八卦城”。南北二城门好似乌龟的头和尾,南门左右的两处水井是龟的眼睛;东西四门是乌龟的四足,都是侧向南开的,好像是乌龟要举步向南一样。而今,平遥城的模样已经没有这般神采奕奕了,南门两旁的井水已经被堵塞,彻底地干枯了。城门也已经凋尽了原先朱红的漆皮,“龟尾”北门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倾斜。或者,最不忍为我们目睹的是城墙本身在历经数百年后失修的凄惨景象,墙基上面长满了青苔,在石头之间荒草随意地长着,在风里被吹动成过分萧索的一幕。此时,有关这座城池和战役的光荣故事似乎只是可以想象了,曾几何时,这里曾经迎头痛击过多少兵临城下的来犯之敌,多少个朝代,多少种旗帜在这座城的城堞上升起又落下,而今,这一切都远去了,连可以为之作证的城池本身都令人心痛地衰败了。

家居建筑是平遥借以同其他城市相区分的一大因素,这里的民居建筑并不过多地讲究一些华而不实的所谓理念。不肃穆,不妩媚,只是拙拙朴朴、方方正正的一些四合院落,青砖灰瓦而四平八稳,让人看上去就能领会到平遥人乃至晋人骨子里那种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理想。这些民居大都有着明显的轴线,然后对称着铺展开。院子和院子之间通过门洞来通气,院墙则是镂空的花墙和雕窗。当然,这样“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院落也只是大户人家才能有的,至于普通的百姓家,则以单排的院子为主,一户一院一门,建造手法上也约略有些粗糙甚至寒酸。在平遥,也有砖拱的窑洞,而今有很多都已经开发作招待游客的客栈了。庙宇建筑是同平遥的整体建筑风格相悖的,在这些地方,建筑上想得到和想不到的花式随处可见。万佛殿、双林寺、文庙大成殿、清虚观,这些宝庑殿顶无不修砌得高大巍峨,极力夸张一种宏大肃穆的气氛,进而表现出神灵的无上地位。在清虚观,一种极其巧妙又科学的“悬梁吊柱”的构造吸引了很多人前去观览,见到后无不啧啧称奇。

平遥的风情似乎并没有随着其辉煌的历史成就一起消弭,反而更加炽盛了。在平遥的街头,叫一碗纯粹山西风味的凉粉,半斤酱牛肉,顺便来一碗淡薄清香的黄酒,一个人独自悠然地喝到太阳西斜,似乎是无比惬意的事情。在平遥的黄酒里,有平遥别致的味道,这味道太殊于江南的黄酒。从西大街的尽头右拐,便是平遥县城保存最完好的明清一条街了。道路开阔起来,应景的物事便多得令人目不暇接了,生意人的叫卖声也大了起来,此起彼伏。夕阳的光照得一街的破破烂烂、零零碎碎,显得那样漫不经心,完好地演绎着小市井的乐趣。平遥古城是一座负重的城池,这里2.2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4万多居民,拥挤程度超过了最繁华的都市。

这就是平遥,一座在历史中将息了的城市,不再闻杀伐之声,不再汇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