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解读辉煌密码
15206700000024

第24章 投资自我,改造自我(1)

1积累成功的力量

中国有句古语叫“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每一位追求事业的成功者,为了达成自己的理想,首先要具备成功的条件,从自身来说,除了理想与精神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知识了。

当然,要成功,就要具备包括知识在内的体力、智力、情商等整体的力量。并在向事业顶峰冲刺之前,充分地储备好这些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力量上的积蓄,那么他一旦遭到失败,往往就没有振作再起的可能。有很多青年男女由于没有积蓄相当的能力,储藏相当的体力、智力及处理事务的能力,以致不能应付目前的事务,更不用说应付非常时期的种种困难了,而终至在生命路途中遭到失败。

有些人之所以一生庸庸碌碌、无所成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投资太少,他们没有受过相当的教育,在其他的训练和知识思想方面下得功夫又太少。既然播种得少,哪里又会有丰盛的收成呢?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大好机会的降临,而一个人能否抓住机会、能否成功,全看他积蓄的力量是否充足。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能够贮藏着可供一生应用的充足力量。力量贮藏得愈多,愈能应付外来的事变。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海尼在议会发表演说词后,在韦伯斯特看来几乎无可辩驳。但翌日上午议会再开时,韦伯斯特感到自己终究不能不作答辩。这时候,他已经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预备、可以翻阅资料与图书、可以请教他人了,但议会中所辩论的问题,又是关系到美国国运的大问题。当时的情况是,议会的投票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韦伯斯特的答辩。

可以说,韦伯斯特处在千钧一发的紧张时刻。但就在翌日的议会上,韦伯斯特发表了他那篇最有名的演说词,而那篇演说词就是他在一个晚上草草写就的。韦伯斯特自己说,在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坐着,既没有书籍也没有别的帮助。于是,他想到平日储存的材料。在他书桌的小架子上,他还发现一卷日常思考问题的札记。于是,韦伯斯特就把这些东西作为参考资料,写成了那篇答复海尼的演说词。在第二天的早晨,韦伯斯特在议会里用很充分的理由,答复了海尼的演说,赢得了其他议员们的有力支持。假使韦伯斯特平日里没有积累材料,那么如此匆促短暂的时间里,怎能产生这么有名的答辩呢?

所以,在各种事业上,人在体力、精神、道德等方面的积累,都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想在世界上成就大业的年轻人,必须要在上述诸点作好充分的准备,能够随时应付一切事变的发生。

在普法战争前,普鲁士的著名将领毛奇将军深谋远虑,已经作了多年的准备。由于准备充足,所以战争一爆发,毛奇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很快就击败了拿破仑三世。“读史使人明智”,这段历史可以给每个青年人以很大的启示。

在普法战争爆发前的13年,毛奇已经筹划好了精密的作战计划。普鲁士全国的军官都知道毛奇的训令,都被告知在作战过程中应该采取的行动与策略。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军官可以立刻依照着去做。

战争开始后,法国的将领常从前线打加急电报给总司令部,不是说缺乏给养,便是说缺少扎营材料,还常报告军队不能迅速集中。法军在调度上的混乱,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法国的军队在战场上便不堪一击。结果,因为没有准备,招致普法战争的失败,给法国带来了一个无法忍受的耻辱。

又有多少人因为对事情的没有准备,而最终败得一塌糊涂呢?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足够应付当前的事务,就不想再求提高和深造,不想再建一个更宽阔的基础,以备将来之用。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后来能有丰盛的收获,必须要准备充足的肥料,必须在播种的时候撒上美好的种子,这就是成功的规律。

2只要播种就会有收获

希顿是《美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一书的作者,他出生于威尔特郡金斯敦的一个穷苦人家。

他的父亲因破产的打击而疯了。希顿由于父亲的不幸开始了不同寻常的生活。他几乎没有受什么学校教育,经常是有家难归,衣食无着,终日四处游荡。后来,为了讨一口饭吃,他不得不在他叔叔开的一个小饭馆里干活,他把酒装进瓶子里,把瓶塞好,然后把瓶子装到箱子里。这一件活计他一连干了5年。由于他的身体日渐衰退,人也变得有气无力,他叔叔把他赶出了店门,他又开始四处流浪。望着这莫名其妙的天和地,看着这世上莫名其妙的人,他想起那疯了的父亲,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他除了这5年服务换来的仅仅两畿尼之外,别无他物。漫漫的人生之路是多么凄苦,多么荒唐,他拖着瘦弱的身躯在寒风中踽踽独行。在此后的7年中,他饱尝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看惯了阴起阳落,盛衰轮回,也经历了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他曾在自传中自言自语道:“我花了18便士租了一间又阴暗又潮湿的房子,在寒冷的冬天,我生不起火,只好孤身一人躲在被子里,除了偶尔听窗外的凄风苦雨之声外,我只能在书本中寻寻觅觅。”后来他徒步来到了巴思,他被雇为酿酒工,不久他又回到了首都伦敦,这时他连鞋和衬衫都没有。还好,他有幸在一家叫伦敦餐馆的地方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得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呆在地窖室里工作。为了讨一口饭吃,他得庆幸自己找到这份“美差”,但长期禁闭在地窖里不见天日,加上繁重的工作,他的身体垮了下来;他只得丢下这个能苟且谋生的饭碗。不久他又从事代理人的工作,每周赚15先令的薪水。在此之前,他曾利用许多业余时间练字,他的书法很漂亮,这是他这一次当代理人的资本。在工作之余,他把闲暇时间都用来逛书店,他买不起书,他只能一段一段地读、记。长年累月,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知识。后来他换到了另外一个办公室,在这里,他每周可获20先令的“丰厚报酬”——这只是对他而言。他仍然埋头学习、研究,在28岁那年,他写了一本《比泽奇遇》,得以发表。从那时起一直到死,在这漫漫55年中,希顿一直从事辛勤的文学创作。他发表的著作有87本之多,最重要的著作是《英格兰大教堂古迹》,该著共计14卷,这确是一部光彩夺目的辉煌之作,也是约翰·希顿勤劳学习一生的成功纪念碑。

园艺美化专家洛顿也是一个具有非凡毅力和意志的“工作狂”,他出生在爱丁堡一个农民的家,他具有农民勤奋、吃苦耐劳的品性,他从小就喜爱劳动,劳动是他生活的乐趣。他具有制订详细规划和描摹景物的非凡天赋,这促使他父亲有意识地把他培养成一位园艺美化专家,洛顿在当学徒时就十分好学,他一周常常有两个晚上熬到深夜,废寝忘食地学习。在白天他比谁都干得卖力,一到晚上他又扑进学习之中,他刻苦自学法语并取得实质性进步,还不到18岁,他就为某百科全书翻译了《阿倍尔德的一生》。他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他不断努力,渴求进步。他这种上进心源于他对自己民族和同胞的一种强烈使命感。在20岁时,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道:“我已经20岁了,也许我一生三分之一的光阴已经过去了。但我对我的同胞们做了些什么呢?”对于一个刚满20岁的年轻人而言,能发自内心为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同胞着想,实在可钦可佩。接着,他又开始学习德语,很快他精通了德语,他租下了一个大的农场,他以一种苏格兰人所特有的进取精神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改进,收成大大提高。当时正值战后,田地荒芜,待垦种。为了有效地开垦、利用这些荒地,他亲自到外国学习人家先进的农业和园艺制度,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他连续两次从事这一考察并把所得收获一一发表在一本百科全书上,这是同类工作中最为突出和成功的著作。用智慧、汗水和勤劳浇灌出来的果实是最甜的,洛顿所著的书籍正是这种最成功的果子之一。

3坚持不懈地充实知识

丰富的知识是靠不断地学习而积累起来的,而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坚持不懈地充实自己的知识。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天赋很高的人,却终生都处在极平庸的职位上,没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尽管他们的资质很好,但是他们没能去好好地培养和发展,他们不求进步,在工作中,他们所惟一看到的就是薪水。因此,他们前途黯淡,毫无希望。

一些人由于所受教育不够,所以做起事情来感到很大的不便,就像没有受过培训的职工不能胜任技术性工作一样。

教育就是力量。无论薪水多么微薄,你如果能时时注意去读一些书籍,去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知识,这必将对于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助益。一些商店里的学徒和公司里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但他们工作却很刻苦,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能乘着空闲的时候,如晚上和周末时间,到补习学校里去读书,或是自己买了书来自修,以增进他们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