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智慧人生选择
15207100000018

第18章 乐与痛:心灵的创可贴(3)

人生并不是一直照我们的意思进行。钱钟书老先生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快乐是哄小孩吃药的方糖,是挂在狗鼻子上的骨头。“快乐”的“快”字也表现出了它的短暂性。

其实,人生是我们最佳的教师,它帮助我们学习一些生命中宝贵的功课,即使我们常常学得很费力,又很慢,其中一个功课就是——这个世界不会挖空心思讨好我们。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是人生的一个宝贵真理。几千年来,哲学家在争论,人生为什么这样进行?但是,这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在乎的是人生如何进行。假如我们不了解人生,只依样照单全收,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将会怨声载道,埋怨万事不由人。一旦我们了解世界并不挖空心思来讨我们欢喜,我们就开始挑起了一付沉重的担子。事实上,大约在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写下四字真理,就是“人生是苦”。也许佛祖是第一个把这个真理写下来的人。不过,对人类来说,人生不可能是容易的,人生是艰苦的,它一直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人活着就必须面对多种多样的痛苦,这是佛教一个很重要的教义。就现代心理卫生而言,正确地面对这些痛苦和艰苦,也是现代心理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人们如果敢于承担它,就一定能超越它,并且能从中得到解脱,也就是说能够克服它。这时候,苦就反而变成人们精神生活的食粮,而我们心智的成长就从这里得到了促进和加强。

无论怎样努力,人生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都要留下缺憾。所以,你要学会接受、面对、包容。无论现在有多美好或有多困烦,你要认得清逆顺无常、祸福相依的真理。我们怎样面对这艰苦的人生呢?勇气是必要的。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不是依靠人生的际遇,而依靠我们的决心。有些人受外在环境的制约、控制,若凡事顺利,他们就直上云霄。若遭遇困难,他们就跌入深渊。掌握他们命运的仿佛是星座、命运、偶然、风向或其他人力不可掌握的事物。他们不了解悲惨的情况降临到我们身上时,下决心的机会也会同时来到:我们或决定卑微屈服,或决定昂首面对。我们之所以决定要昂首面对,是因为我们是乐观的,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这就是乐,苦中之乐,也是最经得起考验的,愈久弥香的乐。当你看到美好的前程时——当然是以你有勇气去作为基础的——你就解脱了自我,寻找到了快乐。当然,最大的快乐还是在你的美好理想得以实现时得到的。

对一位事业失败而且痛苦沮丧的人,我要对他说:“如果你一心只回顾你所失去的,那么,你注定要被烦恼和痛苦所绑架;如果你用眼光看看现在还有的人,就会知道现在所面临的是困境,要当下无怨无悔,就可以受苦而不痛,遇到烦恼而自在,很快就会有勇气和活力去工作,去生活。”

假如我们不了解人生,就难以解决烦恼和痛苦,因为欢乐需要用智慧去营建。

9驱散忧愁的乌云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次退潮,忧愁会成为生命中一时难以承受之重。要祛除这沉重,达观安然的哲学态度是一剂良方,另一剂良方就是行动,行动可以有效地转移你的注意力,行动会使你找回自信和力量。

明代屠隆在《婆罗馆清言》中说:

“若想钱而钱来,何故不想?若愁米而米至,人固当愁。晓起依旧贫穷,夜来徒多烦恼。”

屠隆的话,讲的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一景:家徒四壁,缺钱少米,主人想钱愁米,一夜未眠。

如果忧愁能换来景况的改变,那人只管忧愁好了,但结果只是贫穷依旧,白白地添了些烦恼。

可见忧愁于事无补。人应该跳出忧愁的缠绕,这本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但我们却常常会因为人生中遭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诸如经济的拮据、事业的失败、天灾人祸、破产负债、失恋丧偶、亲朋反目……而情绪一蹶不振,陷入忧愁的牢笼不能自拔。

忧愁,是人在面临不利环境和条件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抑制。它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使人精神沮丧、身心疲惫。我们看那些忧心忡忡的人,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他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生活变成了一种苦刑。恰如高尔基说的:“忧愁像磨盘似的把生活中所有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的幻想所赋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单调而又刺鼻的烟。”

忧愁的人是无法专注于工作的。忧愁也使人神思恍惚,反应减慢,智力水平下降,整天为不如意的事忧虑伤神,大脑长期处于低潮状态,工作劳动自然不会取得成果。忧愁也会使人生病,中医早就指出“忧者伤神”。长期心绪不佳,胃口必然不好,体质必然虚弱。严重的忧郁症,还可能引发轻生。

忧愁的心态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带来这么多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的困扰,让生活充满快乐的阳光。

卡耐基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以一种很超然、很客观的态度去找寻事实的话,他的忧虑就会在他知道的光芒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总之,要从内心改变消沉的情绪,不然,不知不觉又想起忧愁之事,会使一切努力白费工夫。

为此,人需要尽快调整心态和情绪,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已遭破坏的生活。当困境已经走出,你再回头看时,会发现当初似乎要压垮你的困难,不过一片乌云而已。你会庆幸自己及时地调整了心态,采取了行动。不然,你可能还在那里唉声叹气,而境况依旧,甚至更糟。

驱散忧愁的乌云吧,泰然地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变故。不要叹息,要行动。

忧愁的心态不但于事无补,还会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必须设法摆脱它的困扰。

10把烦恼放到明天

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接受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如果不如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无论你怎样悔恨和叹息都是没有用的。你惟一可做的是轻松愉快地接受它,更加努力地做好你该做的事。如果能做到淡泊名利而又不失振奋精神,就一定会将烦恼扔掉。

我们都希望生活一帆风顺,洒满阳光,但就大多数人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奢望。我们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矛盾、挫折、冲突和不如意的事,对于不幸的人,会遇到诸如失恋、失足、失身、失学、失业、夫妻失和、事业失败等等的坏事。这些又会引发生理和心理的疾患,如失眠、失调、失态、失意、失望……真是“怎一个失字了得”!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经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若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会促使你自寻烦恼、无事生非。

一是盯着消极面,牢牢记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记着有多少次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只要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会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给自己制造烦恼。

二是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最可怜的人是那些惯于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的人。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得高不可攀吧!

三是蠢人的黄金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运用这条定律的关键是首先嫌弃自己,一旦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会觉得其他人也同样浅薄,于是对他们不屑一顾,自己变得众叛亲离。

四是制造隔阂。绝不去赞扬别人,确实做到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辞;并且,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做。这是制造隔阂、自寻烦恼的妙法。

五是“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如果你预料到有什么坏事会出现,它们多半是会兑现的。

六是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它就很容易化为乌有。反之,如果让问题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下去,最后滚雪球的人总是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这样,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必定会导致你的愤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

七是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如果你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把某些人不喜欢你的责任也统统归因于自己,那么要不多久,你就会忧郁成疾。

于是,我们苦恼了——人生难道就是一场苦役?就是受罪受累?有些人为了排遣苦恼,开始物质滥用,如借烟酒消愁或过量服用安眠药,甚至吸毒。有人则迷信上了诸如“世界末日”一类的歪理邪说。有的人甚至向他人及社会报复……其实,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摆脱苦恼的办法。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这些非理性的方法只会加重苦恼,直至导向自残、自虐、自杀的不归路。

要摆脱烦恼,必须寻求正确的途径,用积极的方式来对待生活。如果你能淡泊名利,你也就远离了苦恼。意气振奋,在遇到不幸时,你也不会因此而自我精神折磨。对于那些因内心素质或性格原因而带来的苦恼,只要我们加强思想修养,注意经常调整心理,就会逐渐摆脱苦恼的纠缠。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如果你成天以一种痛苦的、悲哀的感情去生活,那么生活就是非常沉闷灰暗的。

如果你以欢悦快乐的态度对待生活,包括那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如果我们能以欢笑作为止痛剂来减轻来自生活中的痛苦,我们必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