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习惯创造卓越
15207500000001

第1章 习惯形成生命的能量(1)

1什么是人的习惯

习惯是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惯性反射下的意识行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习惯可以决定你的命运。即好习惯会使你活得更好、更精彩、更成功;而坏习惯会让你的生命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让成功变成失败。

习惯是习以为常,惯性反射下的意识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习惯可以是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也可以是有意识去养成的。坏习惯可以经过努力而改掉,好习惯也同样可以经过努力而养成。

如果我们对习惯的养成,有更好的认知和了解,然后又能清楚地选择自己所要的好习惯,那么你就能掌握自己的生命,而不会让自己在生命的海洋里随波逐流。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说话、行动、生活等方式。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对习惯往往习以为常,根本意识不到某些反复的动作或事情是习惯。它们是自动起作用的。

某些是好习惯,例如:定期锻炼;事先做计划;尊敬他人。

某些是坏习惯,例如:遇事总往坏处想;自卑感;总是怪罪别人。

某些习惯无所谓好坏,例如:晚上淋浴;用叉子喝酸奶;浏览杂志时从后向前看。

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我们怎么做,我们就会变成怎么样的人。

正如美国学者萨穆尔·斯迈尔所说: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幸而你比你的习惯要更强大。因此你能改变习惯。例如,试着将你的双臂环抱胸前,看看,哪只手臂在上面?然后试着反方向(改变手臂的上下位置)环抱一次。很怪,是吗?但如果你连续30天这样反方向环抱双臂,你就不再感觉那么怪了。你甚至不用想就能做到,你已经养成习惯了。

2好习惯、坏习惯与中性习惯

人的习惯多种多样,不同的习惯会带来不同的生活方式,因而也会主宰不同的人生。就习惯对人和生活的影响而言,它可以分为好习惯、坏习惯和中性习惯。

人的习惯多种多样,就习惯对人和生活的影响而言,它可分为好习惯、坏习惯与中性习惯。

(1)好习惯

所谓好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具有良好的风貌,能展现文明、优雅,并在人们心目中留有美好感受的习惯性行为。如读书、看报、晨练、做事有条理、尊重他人、讲究卫生等。

(2)坏习惯

坏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由于缺乏修养,表现出粗俗、急躁、无聊、不道德等,致使危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从而引起人们十分厌恶的习惯性行为。如随地吐痰、酗酒、赌博、吸烟等。

(3)中性习惯

所谓中性习惯是指既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而介于好习惯与坏习惯之间的一种习惯性行为。如每天上网聊天一小时,每天看两小时电视等。

3人的习惯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印迹。历史就是在克服困难中加强了人性,并将人的习惯打上时代的烙印。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给所有中国人至今仍不曾改变的传统。孔子的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仍在,每年我们仍纪念孔子的有教无类精神。而每一个人的启蒙教育,又残存着多少的传统思想,这个题目实在太大了,大到可以成为中国思想史的巨著!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包袱与问题。而历史就在克服困难中加强了人性,加深了身后的步履。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愈是艰辛,愈是让人回味与留恋,在回忆里都饱含着欣慰与骄傲。

你的父母亲或是更遥远的祖先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你的父母亲又是成长于哪个时代呢?

你念几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还是六年级呢?

有一本书中这样写道:那样的年头出生的小孩,不曾经历逃难的岁月,又称不上放肆的新人类,总有一股说不上来的腼腆与尴尬。由于受封建意识的影响,在他们的生活中都有着一种十分保守、内向和拘谨的心理习惯。在学校里,男孩与女孩之间,不敢交流,不敢沟通,即使在同一课桌,都自然地划分出明显地界限。这种习惯无疑地是受着时代氛围的影响,因而打下了时代的烙印。另外在那个时代下,仍要用毛笔写周记,仍然会守着电视看凌晨转播的棒球比赛,仍然享受着生平第一次外国偶像崇拜:“唐尼·玛丽奥斯蒙”。

在这个时代生长的孩子,不像是父母历经战乱,更不像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代沟是永远都存在的,流行总会有再回头的时候,时代的喜好本来就没有绝对,美的标准也因时代而差异。

在唐朝杨贵妃的时代大概不会有瘦身的行业,即便在三十年前,大家都营养不良,能全家温饱就不错了,养得胖是福气的象征,现在倒是小胖子太多了,寒暑假得让父母带着去上减肥班。

上一辈子的人老了,只能靠着写信来抒发自己的怀念,而年轻人觉得这样实在是太慢了,一直好心试着教老人发“伊妹儿”。老人们没有人可以倾诉,搭了老远的公车去看早走的老伴,老人告诉年轻人等老人走后不必常来看他,因为通过网路就可以扫墓了,纸钱也免了,烧张大来卡吧,经济又环保。

时代真的不同了,二十年前的单纯老实是好的习惯,现在可能是第一个受骗的冤大头。过去企业成功的典范,现在可能是走进衰败最主要的原因。经验让我们有了决策的标准,但也在无形中锁住了我们接纳新讯息的能力。反应新问题的能力与速度,将是下一世纪企业胜负的关键。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八十年代的主题是品质,九十年代是企业再造,那么公元两千年后的关键就是速度。……当经营速度快到某个程度,企业的重要本质就跟着改变。”对于未来,我们都相信是诡谲多变的,是充满竞争性与复杂性的。不管现在我们从事什么工作,什么行业,如果我们现在的决策模式是因为过去这几十年都是这么做的,那我们已落入了传统的“典范”中,更大的危机即将要出现了。

请相信一句话:“没有夕阳工业,只有夕阳观念。”

4人的习惯总是与环境相适应

人的习惯常常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诸如生长的环境、学习的环境、工作的环境等,即环境可以造就人,环境可以改变人。

井边的青蛙,对着东海里的鳖说:“我好快乐呀!我出来就可以在井边跳来跳去,到井内就可以在井壁的砖缝中休息。跳到水中,水浸到我的腋窝和下巴,踩着泥巴则淹没了我的脊背,回首一望,孑孓和蝌蚪都比不上我!而且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井,这快乐到了极点,先生!你要不要进来看看呢?”

居住在东海的鳖左脚不进去,右膝已经被绊住了,只好徘徊退出,他对井里的青蛙叙说着他所居住的环境:“那里很大,千里之遥远,不足以形容它的广阔,千仞之高,不足以道尽它的深度。夏禹时十年有九年淹大水,而海水并不会为此增加,商汤时八年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也不见减少。它不会因为时间长短而变化,不因雨量多寡而增减,这就是东海,这就是居住在东海的快乐。”

井底之蛙听完以后,惊恐地望着东海的鳖,茫茫然不知所措……这是出自于《庄子》秋水篇的寓言故事,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你的思考与心灵是否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是否因熟悉而阻碍了突破的决心。

(1)生长的环境

还记得“泰山”吗?在深山里长大,由母猿来抚养,这个孩子的行为言语和一般动物接近,他也能听得懂猿猴之间的语言,甚至一喊“O——I——O”,许多的动物都会来应声支援。

人类亦然,想想看吧,孩子如果给不同的保姆带,养成的生活习惯都不会一样。如果小时候给爷爷奶奶带,到了五六岁再回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就很难教了。原因无它,爷爷奶奶两人对孙子的要求恐怕是有求必应、舍不得打骂。等惯坏了,要再重新适应新的规范,就不容易了。

生长在城市与乡下的孩子习惯也不会一样。在乡下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多,日子不会无聊。

在村边的小河里,门前的大树上,甚至灌蟋蟀、钓青蛙、抓泥鳅、烤番薯都有他们的欢笑声,一些孩子碰到节庆,偶尔还要跳个八家将或军鼓阵、宋江阵。

都市的孩子没有小河可玩,但可随着大人去洗SPA,可以到动物园或海洋生物馆去看动物,可以从DISCOVERY频道看到世界万象的景观,他们拥有另一种生活方式。

在国外长大的孩子也和国内长大的孩子不一样,气质、服装、谈吐都不同,其中对表达关心与爱的方式热情生动,亲吻与拥抱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国内人却认为那像是以身相许般的大事。

不同的环境,自然也培养了人们惯用言语的环境。在广州长大,会讲粤语。走南闯北,可能听得懂各种南腔北调。在上海长大,就会讲上海话。而到新加坡,甚至马来西亚的华人,可能会七八种语言,因为东南亚的种族复杂,为了生活的便利,他们自然而然的有了多种语言的能力。

买房子会考虑环境、社区等,因为环境与人的关系就像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

(2)学习的环境

前面谈到环境的多样与语言的差异,让我联想到一个广告词:“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习惯两种语言。”很多人会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因为想让他有一个大量使用英文的环境。我们从小学开始学英文,到现在大多数的人不敢讲英文,为什么?答案是环境!一个人出国留学或游学,大量使用语言的结果,英文一定会进步的。

读理科和读文科的也会培养出不同的思考习惯。读理科的人重事实、实验、证据、推理和逻辑分析,他们大多数是左脑发达。读文科的重感受、审美、想像、空间,这些人大多数是右脑发达。经过长期思维方式的演练,读理科的人培养了冷静、批判的性格,读文科的人养成创作和完美的性格。

(3)工作的环境

军人当久了会有军人的习气,即使穿了便服,谈吐、举止仍然像个军人。重伦理、强调纪律、重服从的特质会因十多年来的环境塑造而趋于稳定。

公务人员当久了也会染上公务人员的习性,即使热情奔放的本质,一旦干了二十年,大概也会趋于保守。公务人员要进步,要强化为民服务的能力。政府致力于行政革新的推动,希望破除官僚与安逸的环境,整体环境的调整是当务之急。

企业也有各种性质,像制造业与服务业有很大的不同。即使都在服务业,也会因部门工作内容就不同而有差异。每个人都在职场上打滚三四十年,这三四十年下来,在性格上留下的刻痕怎么可能不深呢?

5人的习惯往往受到人的影响

人的习惯会受到人的影响,这是很容易判断出来的。而且这些人必须是与你有交流或相处的,而不是指所有的人类。有些人,可能对你的性格或习惯的形成,就没有太大的助益!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性格或习惯的形成呢?

(1)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思考与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并不会因为孩子长大而中断。当然父母的关心愈多,成人的独立性也愈会受到压抑,我们便无法发展出健全的自我。在《割断脐带做大人》一书中,有着很深刻的描述:“我们仿佛是一个公开的股份有限公司,别人占有决定性的股份,而最大的股东往往就是父母。”

父母不同的教育,自然会让孩子有不同的发展,《富爸爸,穷爸爸》这本畅销书大家应该不陌生,作者罗勃特·清崎在文中说他有两个爸爸,一个告诉他“贪财乃万恶之源”,而另一个爸爸的教导却是“贫困才是万恶之本”。

父母的理财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投资习惯。是积极大胆,还是保守不冒风险?这样的情境是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家庭的。

在中国的古代管这叫“家风”“庭训”。当然并不是所有父母亲留给我们的都是好习惯,有些不良的示范,也会让孩子上行下效,所谓“有样学样”、“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其父必有其子”也不无道理。

一位好友,他是企业家的第二代,大家都说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很感慨地说,他一出生,路就已经安排好了,所有的人都希望他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笑说,人们看他拥有的多,他自己却很清楚地知道他失去的更多。至少他没有办法大大方方地走在街上,没有办法潇洒地吃顿小吃,甚至自己的时间与兴趣都被抹煞掉了。听完了!只能寄予最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