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远离心理误区
15207800000006

第6章 摒弃恐惧:直面命运的挑战(1)

1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莫茨小姐是一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她是新西兰一位建筑商的女儿,于1983年移居美国,开始在休斯顿一家电视台工作,1990年起任CNN摄影记者。1992年6月,她被派往萨拉热窝,那时那里正是内战战场,曾有34名记者在那里丧生。莫茨逗留六个星期后,已习惯周围的流弹。一天清早,一颗子弹击穿CNN采访车的玻璃,正好击中她的脸部。虽然没有穿过致命的动脉,但却掀掉了她的半边脸,颧骨被打得粉碎,牙齿没有了,舌头被打断。送到诊所时,大夫们直摇头,认为她不行了。经过20多次手术后,她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时的她下腭仍无感觉,脸部还留着弹片,体重减轻了8公斤,令大家吃惊的是,这时她仍然没有丝毫恐惧地对采访记者说:“我已经要求重返萨拉热窝,说不定我还能在那里找回我的牙齿。”她甚至想认识一下当初袭击她的枪手,“我会请他喝一杯,问他几个问题,比方说当时距离有多远。”

2“我妈妈需要50美分”

在美国19世纪50年代,有一天,黑人家里的一个10岁的小女孩被母亲遣到磨坊里向种植园主索要50美分。

园主放下自己的工作,看着那黑人小女孩敬而远之地站在那里求着什么,便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黑人小女孩没有移动脚步,怯怯地回答说:“我妈妈说想要50美分。”

园主用一种可怕的声音和斥责的脸色回答说:“我决不给你!你快滚回家去吧,不然我用锁锁住你。”说完继续做自己的工作。

过了一会儿,他抬头间看到黑人小女孩仍然站在那儿不走,便掀起一块桶板向她挥舞道:“如果你再不滚开的话,我就用这桶板教训你。好吧,趁现在我还……”话未说完,那黑人小女孩突然像箭镞一样冲到他前面,毫无恐惧地扬起脸来用尽全身气力向他大喊:“我妈妈需要50美分!”

慢慢的,园主将桶板放了下来,手伸向口袋里摸出50美分给了那黑人小女孩。她一把抓过钱去,便像小鹿一样推门跑了。留下园主目瞪口呆地站在那儿回顾这奇怪的经历——一个黑人小女孩竟然毫无恐惧地面对自己,并且镇住了自己,在这之前,整个种植园里的黑人们似乎还从未敢想过哩。

3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安、忧虑、嫉妒、忿怒、胆怯等,都是恐惧的又一种表现。恐惧剥夺人的幸福与能力,使人变为懦夫;恐惧使人失败,使人流于卑贱;恐惧比什么东西都可怕。

恐惧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它能影响人的胃、伤害人的修养、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进而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志气,而使人的心力“衰弱”

至不能创造或从事任何事业。

许多人简直对一切都怀着恐惧之心:他们怕风,怕受寒;他们吃东西时怕有毒,经营商业时怕赔钱;他们怕人言,怕舆论;他们怕困苦的时候到来,怕贫穷,怕失败,怕收获不佳,怕雷电,怕暴风……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怕,怕,怕!

恐惧能摧残人的创造精神,足以杀灭个性而使人的精神机能趋于衰弱。大事业不是在恐惧的心情下可做成的。一旦心怀恐惧的心理、不祥的预感,则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效率。恐惧代表着、指示着人的无能与胆怯。这个恶魔,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是人类文明事业的破坏者。

最坏的一种恐惧,就是常常预感着某种不祥之事的来临。这种不祥的预感,会笼罩着一个人的生命,像云雾笼罩着爆发之前的火山一样。

许多人都有一种杞人忧天感,他们常常猜想着大不幸的临头:要丧财失位,要遭遇不测,要面临火灾水害。假使在他们的儿女离家出门的时候,他们的心目中一定会看到种种的灾难——火车出轨、轮船沉覆——他们总是想到最坏的一方面。

世界上有许多人,在想像不断的恐惧中生活。

恐惧会导致人的寿命缩短,因为它能损害人的生理机能,能改变人体各部分的化学组织,能使人早衰甚至早死。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是被恐惧这恶魔冤枉地送入坟墓!它破坏了人类心理的平衡,造成了无数的人世间悲剧。

恐惧是害人最烈的,它对于人类,没有丝毫的益处。一个满怀着种种恐惧感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拒绝你的恐惧,像拒绝其他种种可能对你有害的坏习惯一样。我们可以用各种医治良方——自信、勇敢、乐观的思想——来抵消种种恐惧心理。不要让恐惧深入你的心中,不要往恐惧的方面想。一有了恐惧心理,当立刻使出医治良药来,恐惧立刻会逃走。无论一种恐惧感怎样“深入人心”,只要使出与它相反的方法,总是可以将它驱除的。

当不祥的预感、忧虑的思想在你心中发作时,你不应当纵容它们使之逐渐长大。你应当转换你的思想,想到种种与它们相反的方面上去。假使你在担心着正在进行中的事业的失败,你不应当想到你自己是怎样弱小无能、怎样不堪重任、怎样准会失败,你应当尽量想着你自己怎样强、怎样有本领、怎样在过去也曾遇见与此同类的事、怎样利用过去的经验应付现在的问题、怎样预期得到成功!

若能抱着这种态度,无论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你都可以步步向前了。

4恐惧症是一种病态心理

有一些人,总是对某种事物或某种行为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感,虽然明明知道害怕得毫无理由,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有的站在高处害怕自己坠落;有的不敢在无人的旷野里行走;有的害怕独处在狭窄的巷道或小屋里;有的总觉得自己衣物不洁;还有的怕猫、怕火、怕水等。心理学家把这种病态心理,称作恐惧症。

恐惧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相安无事的,总会遭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当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不愉快情绪,并为此紧张不安,忧虑、烦恼、担心、恐惧,程度从轻微的忧虑一直到惊慌失措。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某种困难或危险的处境,从而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作为一种生命情感的痛苦体验,是一种心理折磨。人们往往并不为已经到来的,或正在经历的事感到惧怕,而是对结果的预感产生恐慌,人们生怕无助、生怕排斥、生怕孤独、生怕伤害、生怕死亡的突然降临;同时人们也生怕失官、生怕失职、生怕失恋、生怕失亲、生怕声誉的瞬息失落。

日本作家堀秀彦说:“人拥有未来,可是无法由自己保证未来的发展,所以会过得不安。”

晚上睡觉时,你松一口气,心想终于平安地过了一天。其实在心安的背后,还隐藏着忧虑。

有了铁饭碗,就可以心安了吗?有家庭医生和常备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就算能拥有一切,也无法摆脱生的不安。——因为不安是生命的基本精神,是生活的标记。智慧高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养分,保持自己的纯真;智慧低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毒素,使自己的内心和面貌越变越丑。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说:“世界上最懦弱的事情就是害怕,应该忘了恐惧感,而把全部身心放在属于人类情感的真理上。”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5你为什么缺乏勇气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之所以缺乏勇气,产生恐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成人的恐惧心理往往与早期的生活经历有关

有些父母经常用鬼神、毒蛇、野猫、老虎来威慑或制止孩子的“出格”举动,虽然奏效于一时,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却播下了恐惧的种子。所谓不安全感,是指一种根深蒂固的潜藏着的懦弱,一种不敢直面人生,不敢面对现实,不敢对自己负责的恐惧。美国心理学家霍尼指出,如果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完善,没有让他体验到充分的爱,儿童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感。

他往往会逃避社会,躲到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世界中去,以求平安无事。

(2)恐惧心理往往是缺乏科学知识,胡思乱想而造成的

有的学者说:“愚笨和不安定产生恐惧,知识和保障却拒绝恐惧。”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

“知识完全的时候,所有恐惧,将统统消失。”古罗马箴言说:“恐惧所以能统治亿万众生,只是因为人们看见大地宇寰,有无数他们不懂其原因的现象。”中国宋朝理学家程颢、程颐认为:“人多恐惧之心,乃是烛理不明。”亚里士多德说得更明确:“我们不恐惧那些我们相信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的东西,也不恐惧那些我们相信不会给我们招致那些事的人,在我们觉得他们还不会危害我们的时候,是不会害怕的。因此,恐惧的意义是:恐惧是由那些相信某事物已降临到他们身上的人感觉到的,恐惧是因特殊的人,以特殊的方式,并在特殊的时间条件下产生的。”

显然,恐惧产生于惧怕,但惧怕的形成源于无知,源于对已经历或未经历的事的不认识。

(3)心胸狭窄,也是产生恐惧的原因

人的生命如果在利益的圈子中打转转,思虑自己的利益太多,欲无常足,不时地将自己的生命欲望的渴求和满足作为自己思考未来的前提,为自己的利益的占有或获取而高兴,为自己利益的失去或损害而忧伤,这就最容易在心理中产生恐惧的情感。

(4)许多恐惧都是围绕着我们最珍视的人或物而产生的

你也许过于害怕失去亲人或朋友,恨不得将他们紧紧抓在手里;你也许过于想取悦父母或老板,以致忘记了自己的需要;你或许过于忧虑老化,于是从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都模仿年龄比你小得多的年轻人;或许你必须与某些人打交道,而又非常害怕沟通不成功,于是内心紧张害怕起来。每当你试图做与你个性不符的事情,或强迫别人接受某种他们并不认同的情感时,焦虑和恐惧便产生了。

谁也无法预料未来,比如什么时候会发生地震,什么时候会有战争,什么时候发生交通事故等,总之天灾人祸随时都可能发生,防不胜防,尽管你千方百计想尽预防措施,但该发生的事还是避免不了。所以,对那些意外发生的和必然要发生的事最好听之任之,关键是把握好眼前的一分一秒。“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圣经》中说“不要怀疑明天”,因此,把握好每一个今天,愉快地生活,就能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每一天的延续就构成了人的一生。把握住每一个今天,是我们无愧于人生的秘诀。

(5)害怕被他人和社会孤立或排斥,于是产生恐惧

一个人若长期被孤独感所笼罩,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会提前老化。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曾在20世纪50年代做过一个实验。他征集了十几位自愿参加实验的学生,让他们分别单独住在隔离室中,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尽管住的地方条件很好,并备有充足的精美食品,但参加实验者没过多长时间就感到烦躁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并逐渐产生幻觉。于是一个个再也忍受不了孤独的折磨,纷纷从与世隔绝的房间逃了出来。这说明人是极为害怕孤独、孤立的,人的恐惧感也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孤独的。李商隐甚至写诗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新。”认为连神仙都耐不住清冷寂寞,耐不住孤独。为了战胜这种恐惧,人们就渴望与他人相处,渴望友谊,试图通过友谊来摆脱孤独和恐惧,就像乔治·史蒂文森在《如何摆脱心理压力》一文中所说的:“要获得良好的精神健康,其关键在于以信任为根本的处世宗旨:相信我们自己和其他的人都有不断改进和成熟的能力;相信人类有同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相信精神和道德的价值以及人类基本的良知。这一信念能支持我们战胜心理压力而不为其摧垮。”

(6)自我期待值过高,自尊心强,但缺乏自信心,是产生恐惧的主要原因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危险的逃避情绪。引起恐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力量或能力。这种人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失败。因为人们普遍推崇成功,而把失败视为一种耻辱,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也要竭力避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