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挺起精神脊梁
15208500000016

第16章 斗志是永不褪色的生命彩虹(4)

卡基·勃尔回信愉快的答应了。他在信上说:“亲爱的卡西娅,我真的为你这种伟大的无所畏惧的精神感动万分。这使我看到生命的崇高、人性的光辉,万里之途决不会阻隔两颗无畏而充满美好憧憬的心。”

卡基·勃尔在家人的帮助下,不远千里来到库伦山里,见到了他的卡西娅。他们热爱生活,抗争命运的斗志,使他们奇迹般的生存下来,卡基·勃尔活到63岁,卡西娅活到知命之年。

所以,在你人生追求的旅途中,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磨难和不幸,我们绝不要自轻自贱,绝不要把自己视作一个软弱无能的、不会有建树的人。

只要看到了自己身上崇高的那一面的人,面对一切我们都无所畏惧,失败和痛苦是专为那种缺乏斗志,缺乏无畏精神的人和那种不能发现自身神圣品质的人准备的。

15斗志是永不沉没的航船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经常遇到风高浪急,冰山暗礁,但只要有必胜的信心和斗志,总能到达目的地。

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一个人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锐地感受到挫折,但坚强的斗志、最终会让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属于荷兰福勒船舶公司。它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折断桅杆,然而它没有沉没。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带来的客观效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外壳凸凹不平、船体微微变形的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扬名天下的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每当他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受到很大启发。他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有人委托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有人或许要说,已经失败多次了,所以再试也是徒劳无益,这种想法真是太自暴自弃了!对意志永不屈服的人,就没有所谓失败。无论成功是多么遥远,失败的次数是多么多,最后的胜利仍然在他的期待之中。狄更斯在他小说里讲到一个守财奴斯克鲁奇,最初是个爱财如命、一毛不拔、残酷无情的家伙,他甚至把全副的精神都钻在钱眼里。可是到了晚年,他竟然变成一个慷慨的慈善家、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一个真诚爱人的人。狄更斯的这部小说并非完全虚构,世界上也真有这样的事实。人的根性都可以有恶劣变为善良,人的事业又何尝不能由失败变为成功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许多人失败了再起来,虽有挫折但不沮丧,昂扬着不屈不挠的斗志,向前奋进,最终竟然获得了成功。

世界上有无数人,已经丧失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然而还不能把他们叫做失败者,因为他们仍然有一个不可屈服的斗志,有着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即便他伤痕累累,但没有沉没,也不会沉没,成功的彼岸在这样的人面前,何时到达只是时间问题。

16不屈的斗志诞生了东方魔水

成功的人有些什么共同的条件?斗志!大多数成功者虽有着平常的智慧和能力,可是他们在完成一项工作时,在遭受重大困难时,在工作极其繁重时,却有超平常人的耐心和毅力。事业的追求就是一场竞争,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惟有靠坚强不息的斗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上海外滩,行人如鲫。一位秀发如云、身材苗条的少女却有些步履沉重的她漫无目的地走着,黄浦江畔的景色仿佛与她无缘。

忽然一阵江风吹来,当她下意识地捂住头发时,已经晚了——一头秀发被风吹落在地,她的秃头出现在众人面前!

“哈,女秃子!”旁边无聊者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尖声笑道。

那少女狼狈万分,她一手捂住光头,一手从地上抓起假发套,飞也似的哭着跑开。

回到家之后,少女不吃不喝,只是一个劲地哭,趁人不备,她竟跑出门外要投河,幸亏被家人拦住,才没有酿成悲剧。

一个偶然的机会,少女的父亲听说浙江乐清县向东乡泥羊村有位名叫赵章光的医生在治疗皮肤病上小有名气,不但疗效不错,而且很负责任,便辗转打听着来到乐清县泥羊村。

在一间破旧的农舍里,一家人见到了赵章光。这位乡村医生身材瘦削,却显得精力充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射出坚毅的目光。他说起话来态度不急不躁,十分和气。只是长期地劳累,使人能隐隐感到他身上的一丝疲惫。

“赵大夫,请您想想办法吧!”那中年汉子急切地说:“我女儿18岁了,几年前一场大病后成了这个样子。为了治她的脱发病,我们去了许多大城市,也花了不少钱。可是都没有办法。赵大夫,您就救救我女儿吧!”

少女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望着这一家人期待的目光,赵章光沉默了,像这样的事情,他碰到的已不是第一次了。

每一幕悲剧都是一个强烈的刺激,一声声饱含希望的恳求,使赵章光这个初涉杏林的乡村医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天底下有这么多内心在流血的脱发患者,不能解除他们的痛苦,我还算什么医生!”血气方刚的赵章光,面对故乡的山山水水,默默立下了誓言:治秃。

“我一定要让患者拥有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一种崇高的责任感,促使赵章光这位乡村医生开始了他艰难的探索。他几乎没顾上去想结果,便把自己的青春韶华,自己的生活乐趣全部系在了那桩神圣的事业上。

他有意识地收集起有关资料,并热情而认真地接待每一位求治的男女老幼,仔细观察、询问,对致秃的因素不断地琢磨、探索。他相信,只要一门心思钻研下去,秃头肯定是可以治愈的。

赵章光认真细致的研习药书,分析病例,探究病理。最后,他得出一个别人忽略的问题:精神紧张也是脱发的重要原因。

白天,他背药箱,走乡串岭,搜集流传在民间的偏方;夜晚,他点灯熬油,查阅医书,在古今防秃治秃的配方中遨游、筛选……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南齐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唐朝《外台秘要》、明代《本草纲目》、清朝《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等等书籍都曾为他提供灵感与启发。

他凭着不服输的斗志和自己的感悟,将古方反复甄别、比较,加入自己选出的特效药,组合成一个个新药方,并配制成几种药水,开始尝试为患者治疗。

六个春秋过去了,试验进行了80次、90次、100次,赵章光仔细记录着每一次的药剂用量、用药感觉、锲而不舍地努力着,成功女神终于被这条硬汉子感动了。

一天清晨,赵章光还没有起床,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门外,好友林甲奶兴奋地喊着:“章光、章光,我的头发!你看我的头发长出来了!”赵章光冲出门外,望着甲奶满头的新发,这个倔强的乡村医生流下了滚滚热泪。

赵章光曾对人说:“究竟失败了多少次,试验了多少次,老实讲,我也没有详细记录,100次失败只是个大概的数字,那时候经常失败,碰得眼冒金星。但我这个人就是有这个脾气,认准了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当然,也不能蛮干,还要动脑筋。”

赵章光将他研制成功的这种治疗秃头的药水命名为“101”,这数字不仅记录了他数年如一日默默吞咽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苦涩,也表明了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愿为更多的皮肤病患者解除痛苦的决心。

他的初衷很朴素,很实在,他并没有料到这项发明蕴含的巨大的经济价值;也没有想到这项发明解决了一道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甚至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也随之而改变,从泥羊村走向乐清县城、走向温州、走向杭嘉湖、走向郑州、北京,最终走向布鲁塞尔、日内瓦、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