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挺起精神脊梁
15208500000021

第21章 自立是成功者的精神支柱(1)

1自立是人生战争的常胜武器

打好人生之仗最重要的是先知己后知彼,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年轻人总是有一种阳刚之气,他们常常管不了那么多,总是做了再说。人生之中如果失败一次,有时要付出半生甚至一生的代价。所以做任何事,尤其是成败对你关系重大的事,一定要先做好“知彼知己”的功夫,有了胜算的可能自己再去做,这样就可避免必然的败仗!尤其这种事先评估了解的做法,对你日后细致稳妥地做事大有帮助!

俗话说,不打无把握之仗!当然,这并不是说有了把握就一定会打胜仗。战局瞬息万变,一个“有把握”的人所作的判断并不一定就是对的,如果只要有把握就一定能打胜仗,那历史上不就不会有战死的将军了!

所谓“有把握”,是指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以及外部环境都有个清楚的了解。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战斗,对于这种人生之战来讲,“不打无把握之仗”对我们也颇有启示。

做事要有把握,你至少应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要做的事情应当了解。例如你要做生意,就要了解这行生意的市场如何?投资多少?

利润如何?如果你要去说服一个人,就要了解这个人的个性、好恶,然后再与他交往;如果你要打一场球,就要了解对手的实力、主将、打法、教练等……。

其次,对自身条件的了解。就拿做生意来说,你要了解自己的个性、人际关系和专业知识如何?财力如何?如果你想说服一个人,你要了解你的口才如何?地位如何?权威如何?以打一场球来说,你要了解自己球员的实力如何?主力队员如何?打法如何?……。

第三,“知彼知己”之后,要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去进行投资,怎么去说服对方,怎么去打那场球!如果认为有胜算的可能,那就去做,如果认为不可能胜,那就不要勉强,明知面临失败,还要去硬拼,那不是不明智之举吗?

最后,有了把握之后,还要有信心,因为信心能使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使你所做的一切发挥更大的效果。

当然,你做出这些评估之后,并不能保证你一做就会成功,但没经任何了解行事,其失败率会更高,不管后果如何,有些人总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可明知山上无路,为何非得上山?这就好比走暗路,迟早会摔跤!

每个追求成功的人,都要谨记这一点,“不打没把握之仗”。但同时还要谨记一点,那就是大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自立的人,他永远蕴藏着耗竭不尽的力量。”这也是我们打胜人生之仗的根本所在。

2相信自己就是千里马

生活中的每个人在生活时和工作时,需要的是自助自立精神,而非靠来自他人的影响力,也不能依赖他人。

有人说我们内心有两股力量,一股力量使我们觉得自己天生是来做伟人的;另一股力量却时时提醒我们:“你办不到!”

著名的男高音卡罗素,有一次在歌剧院的厢房等着上场,剧院中座无虚席。这位伟大的歌唱家突然大声道:“别挡住我的路!走开!走开!”后台人员都手足无措,因为并没有人靠近他。

“我觉得我内心有个大我,他要我唱,而且知道我能唱。但另外有个小我,他会害怕,而且说我不能,”这位伟大的歌唱家事后解释道:“我只是命令那个小我离开我。我相信自己是一匹能奔向成功的千里马。”

一个人最大的两个敌人是自疑和害怕失败。它们经常扯我们的后腿,不让我们去尝试。它们吸取我们的能量,使得我们只能使用我们能力的一小部分。

一百多年前,美国费城有几个高中毕业生因为没钱上大学,只好去请求仰慕已久的康惠尔牧师教他们读书。康惠尔牧师答应了他们,但他想到,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要是能为他们办一所大学该多好啊!

于是,他四处奔走,为筹办一所大学向各界人士募捐。当时办一所大学大约需要投资150万美元,而他辛苦奔波了5年,连1000美元也没有筹到。

显然,这个情况使他意识到,大学办不成了,自己的打算不过是异想天开。这一天,他情绪低落地走回教堂,发现路边的草坪上有成片的草枯黄歪倒,很不像样。他便问园丁:“为什么这里的草长得不如别处的草呢?”

园丁回答说:“你看这里的草长得不好,是因为你把这些草和别处的草相比较的缘故。看来,我们常常是看到别人美丽的草地,希望别人的草地就是自己的草地,却很少去整治自己的草地。”

这话使康惠尔恍然大悟,于是他开始到各地去演讲。7年之后,他赚了800万元,终于建起了一所大学。

当你羡慕别人的才能、幸运和成就时,你惟一能做的就是下工夫“自己整治自己的草地”,只有这样,才会有希望,才会有潇洒的人生。

开发自身的潜能,重新认识自我,人人都有巨大的能量,你自己就是一匹千里马。自立的真正含义就是实事求是的奋蹄,这时你便知道自己能够独自地跨越千里、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3从山重水复中走出的自立者

卡耐基说:“搏击一世却未获成功的人,会不会是因为他生命中真正精粹的部分被自以为‘那不是最好的’,而从未得以展示呢?每个人的思维或审美总是有一个固定模式,而且不愿打破,所以,很多时候,埋没天才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此路不通,就该换条路试试”

在一届很权威的生活摄影大赛中,乔·里森终获金奖,从千千万万摄影爱好者中脱颖而出。

被音乐和掌声簇拥上台,谈及获奖感想,乔·里森开口便说:“那不是我最好的作品……”

台下一片哗然,以为他狂,谁知他讲的是实情。半年前,他家中失火,照片底片全部被烧光,参加评比的那幅是相册中夹不下淘汰下来,被妻子拿到丈母娘家去才得以幸存的。

众人便折服于他的才气,想像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的那些“最好的”,不知要好到怎样。

一个金奖让他信心倍增,下一届大赛前,他精选又精选,送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却没有获奖。

再下一届,再再下一届,每回他都憋足了劲,却终究没能再获奖。

便有人想到,获金奖之前他也曾数度参加评奖,均空手而回。他惟一的那个金奖也许正因为“那不是最好的”,要是没有大火的淘汰,要总是按他自己的那个“最好”的标准,他也许永远与金奖无缘。

这故事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巧合。它或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逆向思维;对于一个有自立精神的人来说,生活中有时很自然的出现像乔·里森的那样事情。它从反面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就是你认识这条路是死路,但它往往开个玩笑——它真的能够通向成功。

比尔·麦高恩从少年时便开始在铁道上做夜工赚钱以缴纳中学和大学的学费,他总是尽可能地多做一些工作,他干各种工作赚的钱加起来往往比他的老师赚的还要多,学习了一年的基础课程后,比尔按规定到军队服完役,然后又回到大学学习化学工程。他看到化学师很少有机会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于是便转攻商业,最终获得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麦高恩偏爱小型企业,他先是同迈克·托德经营宽银幕制作业,后又从事为不景气企业做管理顾问的工作。

1959年,比尔开了自己的“帕沃特隆”公司,专营超声波设备,做得还比较成功。1962年,麦高恩打入美国设备服务行业,生产机器检修装置。到1968年,他又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这时他认识了一些商业人士,他们正策划打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对长途微波系统的专利,这家名为微波通讯公司的(MCI)组织正需要帮助以便于与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合作并筹措资金。麦高恩于是加入其中并提供了大量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使MCI在1972年走上轨道,从而开拓了一项新的产业,使长途通讯事业大为改观。

对于一个怀着自立精神、热衷追求和发展事业的人来说。社会的需要是最现实的动力。人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并会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己任、继而产生一种创造动机。但是这种创造动机一旦不为市场所需要或和市场不协调了,那么,你就要重新进行调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此路不通走彼路,成功之路千万条。

4自立者,绝不向现状妥协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些人多年来只是踱步在颓丧保守的道路上。

当年轻时刚踏入社会之际,每个人都怀抱着美丽的梦想和远大的抱负向未来出发,走向丰富璀璨的人生之旅。实际上最能体现自立精神的不和现状妥协的,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内容,一是对追求的目标要坚持,二是要善于面对环境,抓住机会。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位男子,找寻一座位于兹默斯顿小镇附近的丰富银矿矿脉。他努力找寻了几年。有次,在一座小山的侧向掘出了大约200米的坑道。但是,这座掘出坑道的银矿却早已被挖掘一空了,面对这个现状,他就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过了不久,这名男子也去世了。

10年后,某矿山公司买下兹默斯顿地区的几处矿区。这家矿山公司重新挖掘了当年被放弃的矿脉,就在距离废弃的坑道1米左右的地点,发现了从来未有的丰富银矿脉。相隔只不过1米,却相差了几百万的美金。

所以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拥有自立精神的人,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坚信自己的目标。自立者如果做事总是半途而废,那他们的所谓的自立,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事实就是这样,就像樵夫砍树,纵然砍击的次数多达1000次,但使大树倒下去的往往是最后的一击。

有“黑珍珠”之称的球王贝利,20世纪20年代曾经到过台湾,并接受了记者的访问。

当记者问他对台湾球员的感想时,贝利说:“我觉得,你们球员的技术都很不错,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太爱长传。当自己队友在较有利位置时长传过去,当然不错,但是若自己有能力迫近球门时,更应把握机会单刀直入。假使人人都希望传给队友进攻,大家都不愿在必要时独担大任,又怎么能赢球呢?所以在比赛时,不但队友之间要有密切的配合,每一个球员自己,更应有不向现状妥协的自立精神,随时负起冲锋的责任。只要你衡量情势,认为是自己带球进攻的机会,就要勇往直前。这不是出风头,而是独立作战的表现。”

我们可以这样说:成功和失败之别,其差异犹如薄纸一隔。就在于你向现状是否妥协。

很多时候,正像里尔森所说的那样,成功的人并不是最优秀的人,而是最会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并坚定目标的人。

5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这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救助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救星,除非你不想自救。

你有时候会觉得外部的帮助是一种幸运。但是,从不利的方面看,外部的帮助常常又是祸根,给你钱的人并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你的朋友是鞭策你,迫使你自立、自助的那些人。

有很多年纪比你大的人,他们只有一条腿一只手,却能自食其力,而你作为一个身体健全、能够工作的人还要指望别人的帮助,这简直是不可思议,惹人生厌的。

没有哪个寄人篱下的健全人会觉得他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职业,他就会力量倍增,充满活力,内心充实,这种感觉是别的什么都不能替代的。责任感往往带来能力。许多年轻人在第一次亲自经商后才发现了真正的自我。而在此之前他或许已经为别人工作多年了,都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立自助的精神。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大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被雨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我们相信,只有当一个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帮助都已被切断之后,他才会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奋斗,因为主宰命运沉浮的只能是他自己的努力,他必须自力更生,否则就要蒙受失败之辱。

被迫完全依靠自己、绝没有任何外部援助的处境是最有意义的,它能激发出一个人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它会让你的自立精神全部体现出来。让人全力以赴,就像十万火急的关头,一场火灾或别的什么灾难会激发出当事人做梦都没想到过的一股力量。危急关头,不知从哪儿来的力量为他解了围。他觉得自己成了个巨人,他完成了危机出现之前根本无力做成的事情。

当他的生命危在旦夕,当他被困在出了事故、随时都会着火的车子里,当他乘坐的船即将沉没时,他必须当机立断,采取措施,渡过难关,脱离险境。

贫困一直是人类前进的驱动器,需要则是鞭策人类从野蛮状态进入高级文明的真正动力,而追求是自我价值的体现。追求的过程,就是艰难险阻的过程,面对逆境与挫折,自怨自艾无济于事,颓废沮丧是可怜的、停止不前是可悲的;只有坚定自立的精神,振作起来,自己救助自己。在人生之途中才能望达到辉煌的巅峰。

6谁者无法替代你自己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全世界六十亿人口中,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就是你自己本身,不是你的邻居,也不是你的上司或其他人。

人生只有一次,一个人只能有一次,这种无法复制的独特性,对成功而言是很重要的。

能支配“你”的只有你自己,这么想并且循此去行动的话,你的人生就会大放异彩。

不要认为“全世界只有你没有成功”。

也不要认为不能赢某人,就不是成功。

然而,你已经是个胜利者了,因为一生下来我们就已经是一个自力自助的胜利者了。

几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能和卵子结合,最积极的精子和卵子结合之后,就产生了我们,打赢其他的精子,才来到这个世上。而且,在出生之前,还要经过层层的障碍险阻,如果不努力没有行动的话,是无法办到的。这不是自我的首次人生成功又是什么?

长大成人,来到现实生活中,更是如此。

德国80岁高龄的夏洛特·达尔不顾年岁已高,依然活泼好动,酷爱体育运动。

达尔老太太精神状态好,从不觉得自己老了,仍然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仍敢在高高的跳台上做高难动作。她以高难动作和精湛的技术获得了蒙特利尔世界老人花样跳水锦标赛的桂冠。

夏洛特·达尔来自腓特烈港附近的施泰腾。退休前,她曾当过药剂师,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达尔尤其喜爱游泳和跳水,她参加了腓特烈港游泳协会,每周训练三次。达尔老太太感到自豪的是,到了老奶奶的年纪竟能把一些年轻人甩在后面。80岁老妪要跟二三十岁的青壮年同级较量而且能战胜一些年轻的后生,实在令人钦佩、可敬。

健壮矍铄的夏洛特·达尔还喜欢潜水和打乒乓球。她也很想参加这两个项目的国际和地区比赛。她说:“人的生命总有一天要终结的。但是,我最好应该在其他人说‘这位老太太还想干什么’之前做出几样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