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挺起精神脊梁
15208500000006

第6章 志向是人生蓝图的绘制者(2)

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个放任自己随波逐流,甘于平淡安逸生活的年轻人会有什么不凡的业绩,这样的人安于现状,明明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发挥了自身潜能中很小的一部分,知道自己的能量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白白浪费损耗,但他们却可以安之若素、不为所动。同样地,我们也不可能指望一个缺乏雄心抱负、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消沉的年轻人会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他们只想顺着既定的生活轨道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他们甘于平凡、回避责任,尽可能地得过且过、消极避世。他们的生活就如无根的浮萍一样漫无目标,就如飘零的柳絮一样毫无寄托。他们人生的步履也没有坚实的根基。即便是最初隐藏在他们身上的那些潜质,也因为长久地被弃置不用而逐渐荒废消亡。

自己无法下定决心迈向目标,亦即自己无法掌握明确目标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只有那些不满足于现状、渴望着点点滴滴地改进自己、时刻希望攀登上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并愿意为此挖掘自身全部潜能的年轻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巅峰。

山田是一位拥有出色业绩的推销员,可是他一直都希望能跻身于最高业绩的行列中。但是一开始这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愿望,从没真正去争取过。直到三年后的一天,他想起了一句话:

“如果让愿望更加明确,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于是,他当晚就开始设定自己希望的总业绩,然后再逐渐增加,这里提高5%,那里提高10%,结果顾客却增加了20%,甚至更高。这激发了山田的热情。从此他不论什么状况,任何交易,都会设立一个明确的数字作为目标,并在一二个月内完成。

“我觉得,目标越是明确越感到自己对达成目标有股强烈的自信与决心。”山田说。他的计划里包括“我想得到的地位、我想得到的收入、我想具有的能力”,然后,他把所有的访问都准备得充分完善,相关的业界知识加之多方面的努力积累,终于在第一年的年终,使自己的业绩创造了空前的纪录,以后的年头效果更佳。

山田自己做了一个结论:“以前,我不是不曾考虑过要扩展业绩、提升自己的工作成就。但是因为我从来只是想想而已,不曾付诸行动,当然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自从我明确设立了目标,以及为了切实实现目标而设定具体的数字和期限后,我才真正感觉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我去达成它。”

胜者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败者相反。如果我们不知道现在正往哪里走,我们怎能指望到达目的地呢?

在开始事业的起点,懂得确立每一个里程的目标,绝对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大到不能完成的梦想,也没有小到不值得设立的目标,只有朝着确立的目标行动,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记住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过的话吧:“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8志向追求要适合自己

心理学家阿特金逊(J.W.Atkinson)根据人的表现划分出两种倾向:追求成功和恐惧失败。不同倾向的人,对任务难度的定向不同。追求成功的人,往往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因为这其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和失败参半,最能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后者因为惧怕失败,往往把目标定得很高,这样便永远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失败并不是自己无能,而是目标太高了;或者他们就选择很容易达成的任务——虽没有挑战,但稳妥。青年人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时候,常常把梦想顶在头上,好高骛远,一旦遭遇挫折又会妄自菲薄。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方向,另一方面最好也能及时问志于良师诤友,减少自己审时度势时的盲点。只有知己知彼,将目标调整到适当高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一个年轻人在逛集市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摆了一个捞鱼的摊子。他向有意者提供鱼网,捞起来的鱼归捞鱼人所有。这人年轻人一时童心大发,蹲下去捞起鱼来。他一连捞碎了三只网,一条小鱼也未捞到。见老人眯着眼看自己的蠢样,心中似乎暗自窃笑,他便不耐烦地说:“老板,你这网子做得太薄了,几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鱼又怎么捞得起来呢?”

老人回答说:“年轻人,看你也是念过书的人,怎么也不懂呢?当你心中生意念想捞起你认为最美的鱼时,你打量过你手中所握的鱼网是否真有那能耐吗?追求不是件坏事,但是要懂得了解你自己呀!”

“可是我还是觉得你的网太薄,根本捞不起鱼。”

“年轻人,你还不懂得捞鱼的哲学吧!这和众人所追求的事业、爱情、金钱都是一样的。当你沉迷于眼前目标之际,你衡量过自己的实力吗?”

有句农谚:“种了一坡,收了一年,打了一簸箕,煮了一锅。”告知人们,如果不能因地制宜、找准优势发挥优势,就可能徒劳无益、劳而无获。有一位房产商人,他居然记不清自己手头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着增加到两座,后来信用更大了,终于扩展到别的业务。他回忆道:“刺激得很,我在试验自己的极限。”有一天银行来了通知,说他扩张过度,冒了太大风险,并停止给他信贷。这位奇才于是失败了。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银行,埋怨职员,埋怨经济环境。最后他终于认识到:“我明白我没有量力而行,欲速不达。”于是他重定目标,再操起他拿手的生意——发展地产,苦熬几年,又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所以,对自己的未来拟定蓝图,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做一个统筹,做一个筛选,选择自己的一生做个什么样的人,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础。目标愈大、得失愈大,挫折感也就愈大,人生之苦不皆是如此吗?人应该务实一点!企望着遥不可及的事物,不如把宏大的计划分成几段,从容易的着手,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9志向是成长的激素

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就做不出什么大事来。

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更贴近现实,因为它似乎易于实现。

没有目标,人就无法采取行动。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也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成功。所以对你想去的地方先要有个清楚的认识。

但这里往往有两个疑问,阻碍人们确定行为方向、鞭策自己去追求目标:

第一,确定了目标,追求下去一定会成功吗?

第二,个人能决定自己的未来吗?

对这样的问题,谁也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凡是成功的人,一定都是抱着肯定的态度去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如赫塞所言:“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并非我的责任,但是怎样安排此生却是我的责任。”

伊尔·赫伦说:没有目标,你无法成长。

有位哲学博士漫步于田野中,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如此整齐,犹如用尺丈量过一样。

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

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

博士卷起裤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目不忍睹。

他再次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

博士照他说的做了,不料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

老农问他:“你是否盯住了一样东西?”

“是呀,我盯住了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

“水牛边走边吃草,而你插的秧苗也跟着移动,你想这个弧形是怎么来的?”

博士恍然大悟,这次,他选定了远处的一棵大树。

进步的企业或组织都有10年至15年的长期目标。经理人员时常反问自己:“我们希望公司在10年后是什么样呢?”然后根据这个来规划应有的各项努力。新的工厂并不是为了适合今天的需求,而是满足5年、10年以后的需求。各研究部门也是针对10年或10年以后的产品进行研究。

人人都可从很有前途的企业学到一课,那就是:我们也应该计划10年以后的事。如果你希望10年以后变成怎样,现在就必须变成怎样,这是一种重要的想法。就像没有计划的生意将会变质(如果还能存在的话),没有生活目标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人。因为没有了目标,我们根本无法成长。

你是否现在就能说说你想在生活中得到什么?确定你的目标可能是不容易的,它甚至会包含一些痛苦的自我考验。但无论要花费什么样的努力,它都是值得的。

10朝着志向固执地走下去

许多人身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他们的理想过于平庸,过于单调乏味,因而没有任何挑战性。

他们没有为自己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或者说,跟他们的能力相比,他们的目标定得过于低调、过于消极了。如果我们想要轰轰烈烈,就必须目光远大、志向高远。你不可能指望一个一直回头看的人能攀登上顶峰。我们的抱负必须略高于我们的能力。一般来说,文明的程度越高,抱负也就越远大;而抱负越远大,我们前进的步伐也就越有力。

兰普·乔森说:“志向的牵引力,谁能说出有多大?”

玛格丽特·撒切尔曾任首席财政大臣、国务大臣、英国首相。她是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名誉教授、皇家化学学院名誉教授,而她读牛津大学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