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缺什么
1520900000012

第12章 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是什么?

斯蒂格利茨:在1997年、19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是很好地使用了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国家,我当时就说如果能够好好地学经济学的话,那他们可能就会得到8%以上的经济增长。中国当时对凯恩斯经济学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这一点为接下来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是有方方面面的,包含的很多因素都非常好。但是,还是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就是它的因素是好的,但是它的比例好不好?作为一个学者,我总是希望能够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教育中去。教育对一个创新型的经济体来说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医疗的投入是非常好的,但是它的基础是非常低的。所以,我认为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多的投入。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业的调整。有些工业的调整可能会有损于竞争,并且导致供需方面进一步不平衡。一些专家也认为应该更多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中小企业都是就业很重要的提供者。应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这也需要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很大的调整。还有,就是要大力提高消费。现在经济面临问题,但是还是要在这样非常困难的时期来促进消费。

有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对于政府的这些措施非常有信心,尽管外部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我们也应该记住,哪怕增长率稍微低于预定的目标,我们还是能够获得一些切切实实的发展。因为经济环境可能会进一步地恶化,真正的问题是能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势头。另外,还应该把短期的刺激计划同长远的需求结合起来。再有,那就是如何提高中国的需求。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美国人的储蓄率几乎是零。美国曾经有过经济危机,一些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储蓄率稍微提高了2%~5%,甚至更高,但是它并没有改变美国人的消费方式。我希望能够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所以,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这么高?这个问题很多人谈的都是居民储蓄,但是,中国居民的储蓄只是略微有些高。而如果能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话,还是可以降低居民储蓄的。而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带来直接以及间接地促进消费的效应。另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好,特别是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很不好。很多小企业必须要存钱以扩大自己的业务。如果它们的融资环境更好一些的话,那居民的储蓄率就会降低一些。

对中国来说非常有意思的是,并不只是居民的储蓄,因为居民的储蓄只是稍高而并不是特别高;而反常的是企业部门收入过高,它们的利润过高,而且企业的储蓄率过高,从而导致工资水平过低。那么,如何提高工人的工资?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并且通过帮助工人建立更积极的工会来改善工人的状况,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多的发言权。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中国经济很好地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考虑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未来中国的高利润率使得中国的投资非常高,但是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供应的增长与需求的增长是失衡的,出口也进一步地失衡。现在要处理这个问题是比较难的,因为如果现在就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通货紧缩以及相应宏观经济的危险。还有另外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关于市场扭曲的问题。

其中一个就是自然资源定价太低,如果把定价调高的话就可以赢得更多公共投资的资金;第二个因素,就是垄断性、利润很大的行业,在一个竞争性的世界中,这个现象是不合理的。我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转型,要发展以市场为主的经济,应该使中国的市场经济更和谐、更可持续。我认为中国会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这次危机。斯蒂格利茨,您是否认为中国并不能在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斯蒂格利茨:在这样严重的经济衰退形势下,中国很难免会受其影响,但中国可能会经受住危机中最严重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很庞大,也在采取一些很有力的措施。我想这些都可能会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减缓,但中国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这使减缓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我想目前也是同样的情况,只是这一次的经济衰退要严重得多,因此中国的经济减缓要显著得多。

我认为中国会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这次危机。中国将采取措施,减轻出口困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中国的两千万农民工失业了,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创造出两千万个就业机会。因此我觉得,认为中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全解决经济危机是不现实的。中国目前最大的挑战,首先,是保持经济的活力,为失业人口提供社会保障。但真正的挑战是将用于复苏经济的财政开支用来推动经济的重新调整,比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所提出的,争取创造社会环境更加稳定的经济、创造型的经济,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改变经济的架构。我认为这是未来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有些人认为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影响到来了,认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我认为事态有可能往更坏的方向发展。美国的经济衰退在持续,刺激计划并不足以帮美国走出危机,因此经济的下滑趋势有可能持续。这就意味着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会很有限,但我对中国的一些出口商品保持乐观态度。

一些商品只是暂时性地存货堆积,等存货数量减少后,人们就会重新开始消费,也许消费能力不会很高,但快速地经济下滑会被遏制,之后就会恢复一些增长,实现复苏。伯南克称美联储将收购美国长期国债,您是否认为这对中国外汇储备会造成不利影响?斯蒂格利茨:美联储扩充了其资产负债表,为经济注入流动性,目前还没有通货膨胀的直接风险,因为需求非常低迷,所以风险在通货紧缩上。但将来某个时候,经济复苏之后,这么多的流动资金会使通胀压力迅速增加。美联储希望大家相信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妥善解决问题,他们将非常谨慎地将那些资产和流动资金取出来,经济就会稳步运行。虽然他们以前的表现并不让人满意,而且他们购买的资产要比他们以前通常购买的短期国债流动性小,因此想扭转趋势的难度可能会更大,所以,将会出现潜在的通胀和汇率的风险。如果人们非常担心以上这些风险,政府可能会发行更多的通货膨胀指数化债券。担心这一问题的人可以通过购买指数化债券规避风险。